江南时报讯 为了进一步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南京栖霞区城管创新举措,通过多方联动,加强辖区在建工地的服务与管理,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维护辖区环境。
据统计,栖霞区内现有在建工地114家,其中涉及渣土外运的工地100家;区属渣土运输公司32家,渣土车共计1627辆,占全市渣土车辆14%,过境车辆高峰时期近万辆次,占全市半数以上。
在建工地管控涉及住建、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是典型的职能交叉单元。栖霞区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议事平台,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邀请区、街公众委员共同监督,为在建工地优化服务建言献策,提升了服务质效。
以中电二十八所为例,其位于栖霞区仙林街道,工地复工以来,区城治办协调区住建、环保、城管部门,仙林街道、区公众委员,每月深入工地一线观摩、查找认领问题、倾听企业困难、现场研讨会办,形成服务闭环。区城管局针对该项目在渣土外运期间遇到的出土难问题,多方奔走、多次协调,帮助企业协调到仙林大蒲塘、龙潭街道狮子组及龙窝三个回填点,共计调拨土方5万余方,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有力条件。
环保部门实地指导企业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要求,在工地围挡、道路硬化、冲洗平台、清扫保洁、裸土覆盖、工程机械、油品使用、运输车辆规范等方面给予“清单式”细微指导,并做好跟踪服务。对于企业提交的夜间施工申请,环保部门派专人第一时间赶赴实地确认,详细掌握施工工艺及进度,在确认压降噪音达标后第一时间予以审批。区公众委员在现场观摩后,提出“在炎热天气要增加喷淋降尘力度频次”、“工地门前车辆停放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等合力化建议,助推工地精细化管理水准。
因受疫情影响,南京市外的土方收纳场地(如:六合、马鞍山和县等)均已关闭。为解决渣土弃置问题,近两年,区城管局牵头申报了西岗街道孟北村(原园博园5号、6号停车场)荒地复垦项目、八卦洲街道中桥村占补平衡复垦项目、栖霞山管委会红梅社区中二组耕地土地整理项目、江苏长鸿生态园项目土方回填项目等一些大型回填场,共计消纳约100万方土,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企业出土压力。
此外,栖霞区城管部门积极推行工地出入口“1+3”制度,确保车辆净身出场。同时,重点检查工地出土停运后门口保洁及秩序情况,督促渣土运输企业认真检查工地周边道路沿线保洁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管,道路见底色,进一步压实企业污染防治责任主体。针对企业非主观故意且违规情节轻微,影响在可改正范围之内,实施“轻微免罚”机制,通过约谈方式进行教育引导、政策宣传,促使相关企业履责,自行整改,今年以来共计纠正轻微违法行为12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