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由江苏省民政厅和南京市民政局指导,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主办,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与专业化发展》研讨会于12月24日在玄武召开。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权益处处长许立阳、江苏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孙才洋、玄武区副区长邵睿以及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未保工作者共计三十余人参会,江苏广电我苏网进行了图文直播。
此次会议集中探讨在国家新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框架下,如何构建四级未保体系,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健全政府各部门间交流合作的未保机制,提升基层未保工作者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权益处处长许立阳首先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南京市和玄武区近年来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此次玄武区举办以“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很有意义,期望研讨会能为今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聚智聚力,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在思想和行动的互鉴中,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
玄武区政府副区长邵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在未保战线上辛勤付出的同仁表示亲切的慰问,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研讨会上,江苏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孙才洋介绍了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设及政策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余瑞玉,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监事长车捷,分别从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社会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南京市未成年人求助保护中心副主任章小怡从服务热线勾画未保“同心圆”作了分享;参与未保法修订的专家,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强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遵循由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复旦大学教授赵芳指出,新修订的《未保法》明确了民政部门“公职监护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责,从而解决了基层儿童保护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组织结构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童小军提出,要实现未保工作意识理念的转变,以避免工作中出现误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亦明建议,要把未保工作渗透到基层社区末梢去;曾经参与国家《家庭教育促进法》修订的南师大法学院教授陈爱武对家庭教育的多部门职责划分和联合协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来自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儿童社会工作部的王翠萍主任分享了对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专业化的认识以及专业化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来自各地民政、司法战线的未保工作者和社会组织,结合未保一线的工作实际,围绕未保工作中部门协作、专业延伸、建构体系、信息化建设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分别做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如何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直是玄武未保人思考的大事。从2017年开始,玄武区已连续5年举办未成年人保护全国研讨会。其目的就是向全国各地的领导和专家们学习请教,取他山之石、集众人智慧,开辟玄武未保试验田。在率先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该区儿童保护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水平,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关爱与服务。每年邀请全国政府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司法工作者、高校专家学者和专业社会组织社工,先后对“儿童福利保障实践与制度建设”“困境儿童保护制度建设及标准化”“困境儿童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的国家责任与国家监护”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与专业化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儿童权益保护与儿童发展相关领域各抒己见,不断汇聚未成年人关爱之“策”,有力地指导了玄武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前行,也使得玄武区的儿童保护与服务工作富有特色,迈入省市前列,得到充分肯定。
通讯员 玄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