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四位花甲画家徜徉“采花大道” 六十幅花卉作品讲述光阴的故事
2021-12-25 11:18:00  作者:梁平  
1
听新闻
4位六七十岁、工作和生活交集三四十年,都是在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的著名油画家,2021年12月24在南京清凉画馆举办“采花大道——陈少立、邢健健、魏鲁安、莫雄近作展”。

这是一个没有开幕式、只安排在清凉山文化讲堂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交流的画坛艺事。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原副院长王靖国教授、著名画家张新权教授等嘉宾先后讲话,对4位教授级“老男孩”几十年只争朝夕的艺术实践与探索给予褒奖。

有意思的是,老友聚首的交流,聊着聊着便很快滑入怀旧的轨道。

画展交流会现场

他们并称“有缘人”,几十年过去了,还能一起办画展一起玩,那种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感很是打动人。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壁垒越来越厚,人际交往越来越容易被误解。朋友之间能“聊得来”,已经是对生活莫大的褒奖。

陈少立和邢健健、魏鲁安、莫雄曾经工作在一起,同住一幢楼,专业上的志同道合,生活中的惺惺相惜,让他们始终如影随形。

陈少立

邢健健

魏鲁安

莫雄

近些年来,他们携手办过“老友记”主题画展,且每隔几年都要一次。生性幽默的陈少立教授是他们4人当中最年长的,直到现在诸多往事仍记忆犹新。回首往事,他快乐得像个调皮的孩子。他在交流会上率先发言,不落俗套,把三位“盟友”一一数落,爆料他们尘封轶事,但点到即止,让听者自个儿揣摩“话里的话”。他讲的那些事,其实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也鲜明地凸显他们所经历的时代的痕迹。

4人近作展,适逢南京清凉画馆十周年庆,清凉画馆、南京市文化名人工作室·顾颖工作室联合联手操办。画展由刘伟冬题写主展名,丁亚雷任学术主持,顾颖、董盛任策展人。

丁亚雷

陈少立等4位油画家,素有“南艺F4”之雅称。他们这次分别创作15幅花卉作品,在岁末年初之际向观众集中呈现。

陈少立教授195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中国美协会员。作品曾参加第五、六、七、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第一届全国科普美展。

邢健健,195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美协会员。江苏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参加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届中国油画展。

魏鲁安195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中国美协会员,作品曾入选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

莫雄196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美协会员。12幅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2幅作品获铜奖。

南京艺术学院学者丁亚雷在展《序》中说:“花卉在西画中属于静物的范畴。一直以来,人们多认为像花卉这类静物画的艺术价值主要只在于装饰性的层面,缺乏思想的深度。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

展厅一角

丁亚雷认为,在油画的术语中,静物画对应的英文名称是Still Life,直译过来是——寂静的生命。物在这里成了生命的一种形态,自然也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内涵。所以,正是在人文主义觉醒的文艺复兴之后,静物画渐渐地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后来,弗洛伊德告诉我们,这叫移情心理,经常出现在文艺创作中。

实际上,中国道家思想中对这一概念有更早地表达,庄子将之称为——“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说的不正是同样的道理么?“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唱的花不是花,但不是花又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庄子说的“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的道理吧!

画展现场

丁亚雷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4位艺术家躬耕黄瓜园数十年,深受广大师生的敬重和喜爱,他们的花卉作品同样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花是生命和春天的象征,与物为春,珍惜韶华,与人为善,珍爱生命。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够通过他们的作品,走向人生和艺术的‘采花大道’!”

据悉,此次画展展至2022年1月9日。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标签:南京艺术学院;画展;美展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