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连云港市公安机关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以“守望青山绿水,保护山林资源”为目标,紧密结合海滨旅游城市的特点,立足公安职责主业,构建了以花果山为中心的全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去年以来,随着封山育林、植被修复、综合治理步伐的加快,全市10万多亩荒山重新披绿,130多种沿海珍稀鸟类重聚连云港,真实再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景象。
青山绿水“警”色美
国家5A级花果山景区是《西游记》的发源地,山脉绵延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江苏省最高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景区游玩。
“常年驻守景区,早已把身心融入到青山绿水间……”连云港市公安局云台山风景区分局花果山风景区派出所所长祁靖,上山时都会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边走边看记下每一处需要即时整改的安全隐患。
为构建“景警一体化”平安防护网,辖区公安机关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日常巡防体系,各景点值守警力在做好游客安全防护的同时,每天都通过广播喇叭喊话、发放旅游安全提示、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醒大家保护景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自觉做到不采花折枝、不踩踏绿植、不污染水源。
花果山景区内现有大量珍贵文物、数百年树龄的古树、金镶玉竹等珍贵植物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辖区公安机关为构建大一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无人机巡航、视频巡查、警力巡防等方式,牵头建立了“天、地、人”一体化巡防体系,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动态监管、巡防,一旦发现破坏景区生态环境行为及时出警处置。
近年来,由于公安机关宣传、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游客文明游玩意识不断增强,景区基本杜绝了采花折枝、乱刻乱画、随意投喂等不文明行为,生态环境监测达标率、游客满意率均在97%以上。
打击犯罪“剑”出鞘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时打击乱砍乱伐等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海州公安分局森林派出所所长汪兵介绍,去年森林公安机关转隶市公安局后,持续加大了对涉林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破获了一批滥伐林木案件。
今年2月,有群众报警称海州区浦南镇乌龙河堤上有人滥伐林木。森林派出所民警接报后及时赶往现场调查,证实违法犯罪嫌疑人张某卫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滥伐公益林杨树257株,木材体积测算共36.74立方米。办案民警随即立案侦查,并及时将张某卫等2人抓获归案,并依法采取刑事措施。
连云港市公安机关还结合“清风行动”“昆仑行动”等专项打击行动,重点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期间,抓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嫌疑人68名,查获猕猴、画眉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只,收缴玳瑁标本、绿海龟标本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70余件。重点侦破江苏省公安厅挂牌督办专案一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查获海龟标本56件。
同时,坚守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底线,严查林区野外用火、违规建筑、非法垦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相继依法查处野外用火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名,开展违规开垦专项行动13次,联合相关部门拆除违法建筑7处。
长效管控“山”更清
森林防护是一项需要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针对辖区山林分布情况,与属地景区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根据节假日、季节变换等重要节点的管控形势,不定期开展联合查控巡防行动。针对分布在山林的重点文物、古迹,邀请消防、文物保护等单位,制定详细的防火、防盗保护方案,重点加强云台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林区的巡查。
属地公安机关积极调动护林员、治安志愿者、爱鸟人士参与森林保护的热情,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涉林犯罪线索,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犯罪。协调建立长效信息共享、预警通报、打防管控工作机制,着力在打通关键领域行政壁垒上下功夫、出实招。通过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明确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处罚裁量标准和证据规格要求,逐步健立完善线索会商、案情通报、移诉侦办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精准打击、依法治理、联防共治的能力水平。
海州、云台、东海等地公安机关还紧紧依托科技手段,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智慧警务平台将辖区视频监控资源接入派出所大数据平台,全面消除林区动态防控盲区。同时,通过联合林业等相关部门,建立集森林防火、重点巡查、换季提醒等功能为一体紧急预警、快速反应、现场处置指挥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林业科技防控的时效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当地森林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