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见成效,打通胸痛救治“生命通道”
2023-03-13 09:2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冯凯 王颖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血流灌注,对于心梗的救治非常重要。

  “感谢县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及时救治,把我从死神边上拽了回来,现在胸口不闷不痛了。”3月10日,在陕西省紫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市民潘女士感激万分。潘女士今年62岁,上周末在家做家务时,突然感觉胸口闷痛,并持续向咽喉部放射,很长时间不能缓解,家人赶紧将她送往紫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结合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值班医生得出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便立即拨通了前来紫阳支援的常州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强的电话。

  “急性下壁心梗明确,先和家属沟通签字,患者口服‘一包药’,立刻启动导管室,我马上到!”刚吃上晚饭的王强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筷子赶往医院。途中还不忘叮嘱,“开通静脉通路,准备除颤仪,导管室人员迅速到位!”

  15分钟赶到医院导管室,王强迅速披上20多斤重的铅衣,带领介入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的各项准备,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悄然拉开。

  经过40分钟的努力,团队成功打通堵塞的左回旋支动脉,并在血管狭窄处植入一枚药物涂层支架,潘女士最终转危为安。

  “多亏常州一院‘组团式’帮扶建设的心脏导管室,加上王主任和团队24小时的守护,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能够真正实现与时间赛跑,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紫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感慨。

  要知道,以往紫阳县缺乏心梗介入救治设备和人员,一旦市民突发心梗,需要从县里转到市一级医院,仅转运路上就需耗时近2小时。自从2022年5月常州一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进驻紫阳县人民医院后,王强一直有个愿望:协助当地建成一个专业独立的心血管内科,一个布局合理的心脏导管室,助力心梗疾病的高效救治。

  在紫阳县人民医院,王强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兼导管室主任,立即着手心血管内科专科化建设以及心脏导管室的筹建。从图纸设计、内部布局、制定流程、人员培训、耗材招标到放射检测,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2022年10月18日,紫阳县人民医院导管室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借‘组团式’帮扶的历史机遇,县医院创新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终于迎来学科建设的大跨越,这也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记载……”紫阳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海波表示。

  心脏导管室开启了紫阳县的“介入时代”,也为县医院心内科学科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团队已累计完成各级各类介入手术162台次,涵盖冠状动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成形术、血栓抽吸术、药物球囊植入术等,填补了紫阳县的多项技术空白。其中,我们团队开展的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手术D-to-B时间均小于90分钟,达到了国家胸痛中心的标准。”王强表示。患者不出县城就能得到市级医院规范化、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不仅有效降低了转运风险,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月28日,陕西省委组织部“组团式”帮扶中期调研团队对紫阳县医院导管室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强深知,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非常重要。他还积极开展带教,指导科室两名骨干医生从事冠脉介入手术,目前已初步掌握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技术。

  未来,王强还有个“小目标”:希望进一步依托常州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并借助远程医疗,做精做细各类介入手术,同时开拓介入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努力提升紫阳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内涵,为当地群众的健康贡献更多的常州力量。 冯凯 王颖

标签:紫阳县;心梗;人民医院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