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绿色之河 打造幸福之河 激荡活力之河
2020-11-12 21:45: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东海  
1
听新闻


扮靓绿色之河 打造幸福之河 激荡活力之河

江南时报讯(记者 张东海)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领导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展露一江碧水新颜值,焕发万里长江新活力,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最美篇章与生动注脚。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咽喉”,长江江苏段总长433公里,滋养着江南文脉,润泽江苏经济。近年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聚焦“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省长江办统筹指挥下,省水利厅等部门,沿江各市区协同并举,扮靓“绿色之河”,打造“幸福之河”,激荡“活力之河”,让滔滔长江成为美丽江苏最生动的图景,成为民生幸福与转型发展最有力的依托。

江岸系上“绿丝带”

生态修复扮靓“绿色之河”

“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生态修复,便成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首要之战、关键之举。

下好“一盘棋”、走出“特色招”。长江江苏段首站,江左是南京浦口,昔日“十里造船带”已不复存在;江右是南京江宁,正值修复后的19.08公里滨江岸线蜿蜒伸展,水绿岸美,环境清幽。镇江扬中四面环江,整治中回收了江滩湿地鱼塘,恢复了碧波荡漾、水鸟翩翩的美景。泰州泰兴“绿色地毯”顺江铺陈,非法码头、堆场痕迹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绿草依依、防护林苍翠挺拔,奔腾的长江与斑斓的江岸仿佛被加了一层天然“美颜滤镜”。苏州沿江三市深入实施“长江绿廊”工程,尽力打造“成带成网”“应绿尽绿”的长江生态防护林绿色长廊。无锡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岸线、采砂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整合与共享岸线资源信息,并利用遥感、遥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岸线动态监控,提升岸线管理信息化水平。

禁绝非法采砂,铲除唯利是图的“砂耗子”,是保护长江“一江碧水”必须打好的攻坚战。近年来,江苏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强化源头控制、斩断“产业链”“利益链”,提速“两法衔接”、提升司法效率,运用科技力量、打击非法“隐形船”,对非法采砂行为开展严厉打击;沿江各地出动执法人员年均约4万人次,执法船艇约5000航次,基本杜绝了规模性非法采砂,有力保护了长江母亲河的生态环境。

民众“拥江又亲江”

留住乡愁打造“幸福之河”

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对长江偏爱有加,在这江上清风与碧水蓝天之间,留下广为传颂的动人歌谣。在落实长江大保护过程中,江苏潜心让生态整治惠及民生福祉,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

长江江宁段,将注重文化、景观、休闲等元素的融合发酵,环境整治与提升处处考虑着民生福祉、体现着民生温度。交通道路方面,打造了三线贯通的滨江走廊,构成骑行、慢跑、游赏三级交通体系;景观绿化方面,“绿化、美化、文化”三化结合,形成了蓝绿交织的生态自然野趣廊道;文化挖掘方面,挖掘了江豚文化、长江文明、历史文化、渔民文化等多重文化特色……长江江宁段已形成一条集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运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绿色生态带、人文景观带。未来长江江宁段还将建设生态广场、湿地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息、锻炼的场所。

让民众临江、近江、见江、亲江,使江岸成为民众休憩的新去处、打卡地,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江苏各地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致动作。

扬州将长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与民生工程建设有机融合,三江营湿地公园等生态休闲公园的建成,给长江两岸镶嵌上一颗颗翡翠,让老百姓能够“开门入园、随处见绿”。常州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腾退落后产能、完善生态功能的同时,全力打造滨水生态景观长廊,植入运动文化休闲、生态旅游康养等元素,将沿江景观融入城市生态格局中,构建天蓝地绿、水城共融、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城。泰州泰兴致力再现“诗意长江”,将打造沿江生态廊道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的一项重点工程,按照“一带三区”(“一带”指12公里生态林带,“三区”指生态产业融合区、生态田园风光区、生态人文体验区)规划落地。经过整治与修复,如今,泰兴沿江生态廊道芦苇摇曳、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市民漫步亲水步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提升经济“含绿量”

产业转型激荡“活力之河”

在江苏的视野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江苏沿江地区一直是全省发展的重心,让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同步,江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让长江成为哺育产业的“活力之河”,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长江碧流奔流入海前,在张家港拐了最后一道弯,塑造了“江海交汇第一湾”自然奇观,也赋予了张家港人抓好长江大保护的使命。张家港拿出破旧立新的勇气,将岸线整治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切换绿色跑道、打开发展空间的宝贵机遇,着力推进沿江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沿江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沿江产业机构转优、路径转绿、动能转强,打造高质量沿江绿色产业带,生产岸线占比压降至42%,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0%以上。

一“湾”一“岛”,转型蝶变。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与双山岛综合整治工程,是张家港建设的2项省级沿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特色示范段。“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将张家港湾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曾经的沿江“工业锈带”蝶变成如今的“生活秀带”,港湾迸发的生态红利也成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双山岛综合整治工程确定了双山岛“长江慢岛、沙上绿洲”发展定位,通过全岛搬迁、生态修复、设施配套三大工程,让这座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稀缺岛屿,变成鸟语花香的景观岸线,成为休闲度假目的地、旅游经济增长极。

扬州广陵区头桥镇长江沿岸经过整治修复,“旧”产业退出舞台,居民收入受到暂时影响。头桥镇转换思路、顺势而为,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笃定把生态红利转化为财富红利,引导农民稻田综合种养。去年,头桥镇优良食味稻米品牌营销量0.56万吨,占优良食味水稻产量比例52.3%,加工销售的优质食味稻米远销北京、辽宁、上海等地。

腾笼换鸟,南通在阵痛中涅槃。下大力气解决“化工围江”问题,让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能力提升;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绿”的要求,提高产业门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沿江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普通船舶向豪华邮轮等“高尖精”领域拓展,创新推出了13项全国乃至世界首制产品,船舶和海工产业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树立沿江产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落实“长江大保护”,不仅事关当代,更惠及子孙。“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首荡气回肠的《长江之歌》,正在10万平方公里的江苏大地上传唱不息。 

标签:长江;岸线;张家港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