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记:也说水菜
一位久居南京的吴江人之江南印象
2020-05-12 11:23:00  作者:顾永林  
1
听新闻

前不久,老乡群里有人转发一篇描写家乡风土的文章,题目叫《水菜是道什么菜?》,开宗明义第一句:江南水乡,河蚌历来是道好菜。因为长在水中,被称之为“水菜”。许是触及了心底里的那份乡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好一阵热闹。

我不知道这里的“江南水乡”范围有多广,也不知道还有哪些地方把河蚌称作“水菜”,但在我的老家,河蚌的确叫水菜。也有人把河蚌写做“水产”,意为“水里的出产”。我们都知道,“菜”、“产”二字音、形、义都不同,但在吴方言里,一旦跟在“水”后连读,二者似无差异!

我个人认为,“水菜”更接近于原生态,而“水产”则有点书面化了,况且,水里产的远不止河蚌,鱼、虾、蟹、螺蛳以及莲藕菱角等都是。

方言本字常常难以考证,但不管怎么说,老家很少有人将此物称为“河蚌”的,就像很少有人把“场花”说成“地方”、把“点心”说成“中饭”一样,土话就要土到底,不然就是洋泾浜。

这里还有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一旦肉被取出,水菜的一对外壳立马成了“蚌壳”,而不再被叫做“水菜壳”了,也就是说,“河蚌”可以没有,“蚌壳”却可以有。

不妨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某人见到邻居正在剔几只个头大的河蚌,一番啧啧称赞后,忍不住开口道:“等歇剖好之后给我两个蚌壳啊!”——在我老家,剔水菜叫“剖水菜”,剖析的剖,十分贴切;而蚌壳,非常适宜做畚米畚糠的容器,谁家没有几个的。以今天的眼光看,河蚌还纯天然无污染。

我是很早就知道“水菜”学名的,只是很少有机会接触“河蚌”,一来当时年纪尚小,轮不到去做养蚌取珠的活,二来是家贫,没有机会上馆子享用 “蚌肉”。

上点年纪的朋友都知道,计划经济年代,饭店不是国营就是集体,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菜单上的“水菜”必须写作“河蚌”,诸如蚌肉豆腐、雪菜蚌肉、河蚌酱肉之类。

那个年代,贫困不是一家两家,其中固然有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极左路线造成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种种招数害得乡亲们日脚难过,哪怕身在本是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

穷则思变。大变不可能,小敲小打倒不难,比如在自留地上种点蔬菜,在河浜漾荡里捕点鱼虾、趟点螺蛳、摸点水菜,自享、售卖两相宜。这样的活我没少干过。

当河蚌还没有被人工养殖的时候,水菜是湖荡里的原生态贝类,生长范围很广。水菜喜阴凉,深藏于河底,身体大部分嵌于泥中,只有一小端露在外面,想要摸到,先要找到。寻找的过程不复杂,通常,人下到水里,双脚踩底,以脚尖踏勘,动作要慢。初时不易,但只要探得几回,很快就有感觉。

一旦探到,水浅处,屏住呼吸,身体蹲沉下去,以手捞取;水深处,则须潜水下去挖。一些个头较大的水菜往往嵌得很深,一下子未必挖得上来,可用脚尖踩着反复摇动,使其脱开周边泥土。

水里有浮力,有时候,一个猛子下去,难免偏离点位,耽误作业效率,为此,我常随身携带一根竹杠,随时扦插,助力定位。

俗话说,水火无情。出于安全考虑,每回摸河蚌,我常与几位小伙伴同去同回,选点则选熟悉的水面,比如靠近本村的桥北荡西北滩、乌桥港靠本村一侧的中段以及家门口的荷花荡南滩等。其中的荷花荡滩因紧靠村庄,村民生活生产用水频繁,加上平时水流较缓,水底淤泥较多,踩踏下去,体感不良,往往不受待见。

水菜有群居习性,有些地段很难探到,有些地段则成群结队。记得某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与云芳、阿华、浩泉等几个小伙伴割完草后,将羊草篰往桥北荡滩的饲料粉碎厂码头边一放,就下水游泳玩耍。那一处的水域不深不浅,底部平坦,水质也不错,伙伴们平时常在那里打打水仗游游泳,偶尔也摸摸水菜。

那天,大概是鸿运落到我头上了,在水面中央某处,我踩到一个水菜窝,一连挖出七个硕大的水菜,一旁的阿华等人看得羡慕不已。事后,那十四只大蚌壳被人要走大半,阿华也拿了两个。阿华是我干娘的三儿子,长我一岁,最能吃苦耐劳。

多年后到南京读书生活,得知家乡以外不少地方把水菜称为“歪歪”,而且这歪歪同样广受喜爱,我也时不时地吃到一点,但内心深处始终记着家乡的“水菜”,每当寒暑假回家,总要想办法去捕捞。暑假自然还是摸,寒假正值腊月,无法下水摸,我就带着弟弟,拿一把家里垦地用的铁搭,在荷花荡滩头扒。

扒水菜是个力气活,人在岸上,不知水下情况,只能盲扒,盲扒上来的多为碎砖烂瓦和泥块,有时候眼看杂物中夹着水菜,快出水面时又滑回水中,所以要眼明手快,还要靠点运气。当然,次数多了也能悟出些道道来,比如手感,比如地段。扒上来的水菜拿回家,剖开清洗,配上酱肉,是一道很好的腌笃鲜。

后来,假期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短,原先的小伙伴也都与我一样渐渐上了年纪,忙着更多的大事正事。再后来,老家渐渐被开发,眼见着各处河港漾荡渐渐被污染,直到不见了鱼虾的游弋,不见了水菜的踪影。

这些年,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老家周边的水面渐渐清澈起来,水里又能见到活物了。但愿再过几年,水底还能鱼翔浅底,还能水菜成窝,尽管,我大抵不会再下水去摸,也不会再到河滩去扒了。

    本文写于2020年3月5日

标签:河蚌;蚌壳;老家
责编:实习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