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屯之九|记大屯矿友昆山聚会
2025-05-10 11:0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建平  
1
听新闻

  我在2014年7月退休后,应邀参加了多场聚会,有同学的,有同事的,有同乡的,还有其他五花八门名目的。其中,印象深刻且难以忘怀的是大屯矿友昆山聚会。

  上海大屯煤矿工程指挥部于1971年6月期间,在苏州地区的八个县招收了一千余名矿工,我们属于上海第一代煤矿工人。2016年春,为纪念参加大屯煤矿开发建设45周年,由昆山的矿友发起,准备在昆山举办矿友聚会,为此还成立了筹备组。是年5月下旬,昆山聚会筹备组的负责人易若望打电话布置我为矿友通讯录撰写个前言。我欣然领了任务后,丝毫不敢怠慢,连夜写了篇800余字小文。第二天接着修改,保留了600余字。定稿后仍不放心,遂发给一位中文教授和一位资深编辑帮助审阅。得到认可后,我才发给易若望。从矿友微信群得知,此次聚会有四百五十多人的规模。根据报名情况来看,有上海、苏州、无锡、盐城以及昆山、张家港、太仓、常熟、吴江、江阴等地的矿友,其中以1971年6月前后入矿的居多。同时,筹备组还邀请了几名老领导和老同志参会。具体时间确定为6月10日上午报到,翌日午饭后结束。地点安排在昆山华东生态农庄。在聚会前夕,筹备组的同仁要求我准备一个朗诵节目,我亦爽快地答应了。

  6月10日早上,我和妻子在南京乘高铁直驰昆山。我俩都是大屯煤矿的工人,我在大屯工作17年,我妻在大屯工作20年,虽已离别多年,年轻时的经历怎能忘记!现前往昆山参加矿友聚会,心情十分激动,一路上,脑海中萦绕着尽是如烟往事。中午前夕,到达华东生态农庄(座落在昆山市巴城镇)大门口的时候,已云集了乌泱泱的人群。易若望、李健等人作为东道主正在迎候大家。我们见面后,易若望马上递给我两本崭新的《大屯煤矿45周年昆山聚会通讯录》,翻开一看,我衔命撰写的前言赫然在目,通讯录最后还注明此前言由我执笔。我连忙道谢:你们太客气了。聚会的那批人,我大多数熟识,在生活和工作中均有交集,可谓知根知底。我从1973年7月起,在矿保卫科管了两年户口,很多人名字还记得。大家久别重逢,特别兴奋,相互亲切问候以表阔别之情。

  筹备组把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显示出高超的组织能力。这么大型的聚会,我完全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几多辛劳,念及很是感激。午饭后四百多人拍摄了集体合影留念,这是何等珍贵的合影啊。接下来就在农庄参观浏览和自由活动。我特意找了谭新祥和许建洲两位老朋友畅叙,平时各自忙碌,聚在一起机会不多。在矿上时,我和他俩共事过,尤其在我身患慢性肝病后,他俩对我很是关怀。后来,虽各奔西东,但心还是相通的。间隙,我还去问候了几位老领导和老朋友。还有几位我很想见见面的矿友,因种种原因未参会,我想,人生总留有几许遗憾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傍晚时分,主持人说文艺表演现在开始,我听了顿时一惊,立即结束谈兴。因第二个节目就是我的诗朗诵,得马上静静心。于是,我走到舞台边的一个空位坐下。轮到我上台了,我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很高兴和大家重逢,下面,我朗诵两首诗词,谨献给尊敬的矿友们。朗诵的内容,一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之所以选择这两首经典作品,既有对流逝岁月的追忆,又有对渐至老迈的不甘;既有对久别重逢的欣慰,又有对即将离别的不舍。这份朴素的心思相信矿友们能够理解和感悟。还好,我的表演未出洋相。多人评价:中气十足,台风尚可。原矿文艺宣传队的几名骨干纷纷上台,一展才艺,会场的氛围愈来愈浓烈了。

  接着就是晚餐,四百余名矿友欢聚一起,觥筹交错,口无遮拦,真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想当年,我们还是十六岁至二十五岁左右的青年,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或同奋战于一矿区,或同住于一宿舍,或同干活于一班组,或同就餐于一食堂,或同求学于一学校,朝夕相处,不似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转眼间已是苍苍两鬓发,深深法令纹,完全是老态凸现,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吗?!

  有个小插曲,在此姑且记上一笔:就餐中,原矿机电科的赵兄专门来我桌向我敬酒,说是当年进矿不久,因一桩小事,被民兵小分队无辜抓去审查,还差点“吃生活”(即挨揍),结果被我知道后严厉制止并予以纠正,因此要谢谢我。此事我留有些印象,屈指一算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想不到一次公正执法,当事人还感恩在心,令我联想不已。当晚,我们下榻在昆山华东国际商务酒店。

  第二天上午,根据安排,我们前往昆山大唐生态园游览。该生态园设在古镇千灯,风光秀丽,布局大气,颇有江南园林格调。我随着人流粗粗观看了一下,心思不在景点,心里盘算着还要跟几位老友交谈交谈。我先和吴江的同乡聊起了家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历历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正好,又有其他几位矿友要和我唠唠,我们就选在亭子里坐下海阔天空起来,聊了好一阵,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一路走来大家都不容易,到了晚年应该好好珍惜生活,好好保重自己。经过这次聚会,更深感这份矿友情谊难能可贵啊!

  中餐后矿友聚会结束。到相互告别的时候了,女士们已泪眼婆娑,男同胞们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场面非常诚挚感人。我则在心中默默祈祷,祝福矿友们健康快乐,到了参加大屯煤矿开发建设50周年的时候,我们再相聚!

  2016年7月第一稿

  2025年2月第二稿

  附:由本人撰写的通讯录前言原文

  1971年6月25日,为响应祖国的召唤,来自昆山、太仓和沙洲的一批热血青年,集合在昆山玉山镇进行短期训练,三天后毅然登上北去列车,投身于大屯煤矿的建设事业。至此,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航程。

  在苏鲁两省交界的微山湖畔,我们融汇在各路建设大军的浩荡队伍中,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经历血与火的淬炼,接受灵与肉的洗礼。在我们手里,硬是托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煤城。“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我们所作出的奉献,早已载入共和国的能源发展史册;我们所付出的青春,既无愧于当时,更笑傲于后代。

  时光荏苒,四十五年过去。2016年6月10日,为纪念赴大屯煤矿建设45周年,四百余名来自各地的矿友,相聚鹿城昆山。这绝不是简单重逢,恰恰具有继往而开来的深刻意蕴。大家济济一堂,追忆过去,感悟当前,展望未来,话语谆谆,情感深深,可谓盛况非凡。如今,我们已步入或即将步入老年,尽管告别了“我是煤,我要燃烧”的激情,但秉性依然乐观豪爽;尽管减弱了“特别能战斗”的风采,但意志依然坚毅刚强。我们坚信,曾为人类贡献光明的人,必定有着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天佑矿工,大家配享幸福安康的晚年;我们坚信,失去的只是青春年华,获得的却是闪耀着金子般光辉的真善美。

  今天,为便利大家继续保持密切联系,我们汇编了参加昆山聚会的矿友们的这本通讯录。聚会总是短暂的,友谊地久天长!

  万语千言,难诉衷肠。现谨拟楹联一副以作纪念:

  四五峥嵘岁月,经聚散轮回,心随梦想云天阔;

  万千坎坷征程,历风霜磨洗,福载乡关夕照明。

  昆山聚会筹备组

  2016年6月10日

标签:昆山;聚会;矿友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