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在大屯煤矿曾有十五年的公安保卫工作经历,其间以查办各类案件为主,各类案件中,又以查办盗窃案件居多。如果以每年查办20件统计,我为主或参与查办的盗窃案件少说也有一二百件。可以说,既品尝了案件破获后的喜悦,也遇见了案件胶着中的焦虑,更受到了案件办砸时的懊悔。现退休在家,追忆往事,这些办案经历萦绕心头,那些的情节,依然十分清晰。
且听我一一道来:
误认差点酿大错
1975年初冬,姚桥矿东风井工区的某掘进队发生盗窃案,这一天恰巧发放工资,上夜班的矿工们班前领好工资放入更衣箱后,就下井干活了。半夜时分,有人从更衣室的外墙壁挖洞潜入,逐个撬开更衣箱盗窃作案。正好该掘进队的送饭工,开门时发现情况不对,遂大喝一声,作案分子回头一看送饭工随即从墙洞钻出逃走了。经清点,有4名矿工的当月工资被窃,如果送饭工再晚点开门,所有上夜班的矿工的工资将被洗劫一空,损失就更大了。送饭工在报案时向我们反映,他大喝一声时,作案分子曾回头张望,在灯光下他觉得此人就是本掘进队上早班的某人。因送饭工是队里的老党员,又是治保主任,对他的陈述,我们自然十分重视。随即我们将某人找来后,由我为主询问。经我反复盘问,某人的回答较为合理,尤其是不具备作案的时间。那么送饭工为什么会指认他呢?当年,我虽然办案经验不足,但“千万不要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这根弦绷得很紧,通过调查,当我发现某人明显与案件无关,经请示领导后就叫他回去上班。此案后来侦破,作案者是另一掘进队的周某某和吴某某,其中周实施撬窃,吴在墙洞外望风。送饭工之所以指认失误,主要是当天夜晚的灯光昏暗,周某某的回头张望只在一瞬间,送饭工看得并不真切从而误认了某人。
转换思路破疑案
1980年夏季,某矿家属区发生入室盗窃案多起,经现场勘查后认定作案分子是从窗子上焊接的铁栅栏空档里钻入室内实施犯罪。住房的窗子铁栅栏空档是固定的,高度只有16厘米左右,家属户都以为成年人钻不进去,因此在夏天也不关窗。我们分析认为,此空档一般成年人很难钻入,只有少年并且还需体态较瘦的方能钻入。据此,我们将具备作案条件的矿区少年确定为侦察范围。经一段时间的工作,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件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状态。一天晚上,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陷于沉思,突然脑袋一个闪念,为什么要将侦察范围圈在少年范围呢?难道成人就不具备钻入室内的条件吗?随后,我们扩大范围,把有前科的成年人纳入视线,结果,采煤队的俞某浮出水面。经调查,俞某时常旷工具有作案时间,近来几次请客大吃大喝,钱的来源不明,最主要的是他有盗窃前科。后因突审得法,俞某交代了多次入室盗窃的全过程,还缴获了部分赃款。俞某体态矮胖,16厘米高度的铁栅栏他能钻进去吗?我们把俞某带到盗窃现场进行现场实验,只见俞某站在窗沿上,接着头朝天,两腿先从空档处下去,肥硕的臀部不断摇晃硬是挤入,最后头部慢慢穿过落地,艰难地完成了潜入室内的过程-—亏得他有如此“缩骨”功夫。
超常功能靠邪劲
矿区的四周全是农村,靠矿吃矿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附近村民盗窃矿山物资已成常态。1983年某晚,我接到中心区派出所的电话,说是抓到一个盗窃钢轨的村民,态度不老实,不知如何处理。我时任公安处侦察科长,接报后立即前往,原来是治安队员发现有人盗窃钢轨就追了过去,那人见情况不妙扛着钢轨撒腿朝村庄跑去,跑了一段路后在村庄边被治安队员逮住,此时那人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了。钢轨很重,足足有上百斤,由我们两名身高马大的治安队员扛着十分费劲地走回矿里。那个作案的青年村民精瘦矮小,体重不足百斤。审问时反复无常,时而承认,时而推翻,使口供难以固定,就连承办此案的民警都心生疑窦,如此瘦小身材的人能扛起百斤钢轨奔跑百来米吗?我到派出所,听了办案民警的汇报后没有马上表态。我不禁联想起多年前曾处理过一起村民进矿盗窃木料的案件,其中也是一个精瘦的村民扛着近百斤重的木料,见矿治安队员追赶,竟飞跑了数十米,直至被抓住,这时再责令他扛着木料回到矿里,他居然站不起来了。之所以先前有那么大的力气,按当地的说法这叫“邪劲”,就是说,在特定环境和特殊情况下呈现超常的爆发力,一旦遇阻即刻泄气。为此,我先叫盗窃钢轨的那位青年村民坐下,并派人买了包子给他吃,接着我亲自展开审问。那村民如实交待了盗窃钢轨的全过程,从他家还搜查到其它矿山物资。
善取微言破群案
1985年初夏的某日,中心区幼儿园办公室发生盗窃财物案,除了现金还有一部台扇被盗。此案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还给小朋友幼小的心灵抹上阴影。我们仔细勘查了现场,发现作案分子是翻墙进入幼儿园的,因为围墙上留有新鲜的蹬擦痕迹。于是,我们在墙外扩大了勘查范围。墙外不远处有一小片蔬菜地,种着番茄和黄瓜,刚浇过粪便散发出臭味,地上有几根断了半截的新鲜黄瓜似被人咬过。现场勘查完毕后,侦察科和中心区派出所召开联席会议,一起讨论侦察方向。大部分同志认为,这是起熟悉现场的内盗案件,并列举了种种怀疑理由。分析会快要结束时,有一位年轻同志要求发言,他认为是外盗,理由是围墙外发现的被人咬过的新鲜黄瓜很有可能是盗窃分子伺机作案前所留,这种刚浇过粪便的黄瓜也不嫌弃摘吃,只能是农村的青少年所为。他的分析意见没有多少人认同,加之他“人微言轻”,大家并未上心。会后,我苦苦思索着所有分析意见,认为那位年轻同志的意见很有价值。据此,我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在矿区内部调查摸底,另一路我特意安排两位经验丰富且家住农村的民警,在附近农村展开密访。两天后,内部排查的一路人马没有实质性进展,而在附近农村密访的两位民警却发现有一伙农村小混混,时常聚在一起,其中某人家中出现一部来历不明的台扇。我们通过内线证实那部台扇和幼儿园被盗那部完全相同,随后立即行动,幼儿园盗窃案件告破,查获了一个农村盗窃小团伙,还带破悬案多起。而菜地里的新鲜黄瓜就是那伙人作案前,偷摘吃后扔掉的。
做个查案有心人
1988年盛夏时节,中心区职工新村发生入室盗窃案多起。这些案件有着共同特点,一是住户门窗完好无损,二是只偷走部分现金,其它财物不染指,三是作案时间难以确定(由于有着前两条原因,住户主人都没有察觉被盗,直至发现家中钱少了,还以为家庭其他成员拿了,甚至造成夫妻吵架、父子反目等情况,报案时往往是案发多日了),当时,由中心区派出所接手这些案件。经排查多日未有进展。我详细听取了办案人员的案情介绍后,认为这是利用技术手段入室,极有可能是用特制钥匙或插片之类开的门锁,要求拓展视线,扩大侦察范围,决定并案后由侦察科和派出所联合侦办,并布置各小区,增加流动哨以加强防范。作案分子似乎嗅到什么味道,一时敛手了。
这些案件未能及时侦破,我颇有压力。某天上午,我走过矿区中学门口,只见一伙小青年在吵架,其中一位瘦高个的小青年还想动手动脚,被我随手一拉,并予以厉声呵斥。那位瘦高个小青年身穿薄外套,我在拉他胳膊时明显感到他的外套胳膊上方小口袋里藏有硬物,我将他拉到一边问道:你胳膊口袋里是什么东西?那小青年顿时惊恐万状,面如土色,我随即从他的胳膊口袋里搜出一块4×8厘米左右的塑料片。紧接着我将他带到公安处侦察科立即质问,我冷冷一句:我们盯住你好久了,你得把自己的问题说说清楚!他耷拉着脑袋支吾不语,大汗淋漓,后又泪流满面。毕竟还是个涉世不深的小青年,经不起凌厉攻势,很快交代了自己插片入室盗窃作案的全过程。中心区职工新村发生的多起入室盗窃案件一举告破。原来他还是位在读的初中生,一次在医院配药时,偶然看到医生用X光片将门捅开,觉得好玩,于是就准备了小塑料片在家里试验,经不断练习,凡未反保险的门锁都能捅开,后萌发了盗窃歹念就去实施作案。
上述五起陈年旧案,论影响皆名不见经传,论案值皆够不上大案要案,但小案件同样蕴含大道理,同样具有借鉴之处:
对于每个陈述必须认真鉴别。陈述人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和认知能力高低,所反映的情况未必符合事实;
办案人员需避免一般性经验的束缚,应注重涉案人事物的特异性,一切从案情实际出发,拨准着力方向;
办案人员切忌局限于对表象的认识,而要善于视情转换思路,勇于另辟蹊径,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性;
充分发挥案情分析会的集思广益作用。要重视身处一线“小人物”的发言,兼听则明,微言有时距离真相最近;
办案人员要掌握全盘,对具体案情了然于胸,做个查办案件的有心人,遇到重要情况学会果断决策、快速行动。
上述我的点滴查案体会,姑妄言之。有兴趣者也许能悟得个中三味吧。
2021年8月第一稿
2024年12月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