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①|追溯典籍,看淮盐文化向新蝶变

吴韵汉风,润泽江苏。即日起,本报推出“你‘书’我‘说’ —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融媒体新闻行动专栏,聚焦与江苏息息相关的文学名著、精妙诗词、传世书画等经典作品,深入发掘名著名作背后的“江苏故事” ,探寻当下江苏如何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卢同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淮盐人不但开发出营养盐、烹调盐、腌制盐、保健盐、美容盐等品种,其“淮”牌食盐更是通过了“中华老字号”认定,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

《随园食单》 视觉中国供图(分离图)at(7424619)-20250207142747.pn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⑤|大观园里年夜饭高颜值还养生

《红楼梦》中那一场场宴席、一道道佳肴,让读者垂涎三尺。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不妨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一起,依循曹雪芹的笔触,精心烹制一桌“红楼年夜饭” ,在烟火升腾中探寻那深藏的饮食文化瑰宝。打造风雅年夜饭盛宴既然决心筹备一桌“红楼年夜饭” ,不妨依循传统宴席规制,从主菜、凉菜、炒菜、汤品、饮品到点心,逐一精心谋划。应当以作品中的美食描写为坚实基石,在深入研读、精准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合现代饮食理念、烹饪技艺与食客口味需求,大胆创新,方能让红楼美食在新时代的餐桌上重焕生机。江南时报记者邓雯婷。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⑪|《金陵图》中觅旧影,老城再造绘新卷

去年5月,在法国巴黎佳沃音乐厅内,一幅描绘宋代南京的传世古画《金陵图》以新颖的数字展陈形式震撼呈现。来自南京德基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清代冯宁创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 》走进巴黎,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了古新交融且别开生面的宋代中国生活美学。这幅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巨作,以“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金陵街市,感受着热闹喧嚣的烟火气,聆听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据《南京城市史》作者、著名作家薛冰考证, 《金陵图》中右侧的城门是中华门,左端的城门分为陆城门和水城门。如今,一部从厚重历史中走出的现代文旅融合新画卷正散发着古今辉映的光彩。

高清大图

  • 图9.jpg
  • 图9.jpg
  • 图9.jpg
  • 图11.jpg
  • 《随园食单》 视觉中国供图(分离图)at(7424619)-20250207142747.png
  • 图10.jpg
  • 图9.jpg
  • 图9.jpg
  • 图10.jpg

新闻报道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㉛|从《园冶》中看亘古常新的造园智慧

芳菲四月,在苏州湾博物馆“宛自天开— —计成和他的《园冶》 ”特展中,一部泛黄的古籍— —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崇祯年间刻本《园冶》正静静躺在展柜里,在历经几个世纪的沧桑后,首次回到了它的作者、造园大师计成的故里吴江。本次展出的这本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大陆唯一的《园冶》明刻本,不仅是计成造园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这部“造园秘籍”正以亘古常新的智慧,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篇章。”南林大园林规划设计系教授、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许浩说,比起西方规则的、几何的园林构造,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园林,虽然是人工营造的结果,但却呈现出天然形态的最高境界。江南时报记者钱月明徐曦。[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㉚|苏州园林续写一座城的精彩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天气晴好,苏州各大园林人气高涨。在社交平台上, “苏州园林”相关话题热度爆表,网友们纷纷晒出在园林中拍摄的绝美“人生照片” 。从拙政园的沉浸式夜游,到虎丘花朝节的趣味体验,处处都定格着游客们与园林美景的邂逅。苏州市园林与绿化管理局以“苏州园林档案— —遗产园林保护利用的生动记录”项目参展,被欧洲局策展方评价为“通过档案积极为保护和促进文化遗产作出贡献的典范”而成功入选,成为全国3个参展案例之一,为园林遗产保护提供了“苏州样本” 。可以预见, “苏州园林+ ”模式将持续创新,不断拓展园林艺术与城市发展相互赋能的无限可能,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精彩… 。[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㉙|江阴让“游圣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徐霞客篇(下)

400多年前,江阴人徐霞客以双脚丈量山河,写下被誉为“千古奇书”的《徐霞客游记》 。近年来,无锡江阴市深挖徐霞客文化资源,通过故居保护、品牌运营、节庆赋能、产业联动等多元路径,构建起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江阴正持续发挥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对徐霞客故居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努力讲好徐霞客故事,传承好“游圣文化” 。[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㉘|行者无疆,地理巨匠的成长与远征——徐霞客篇(上)

约400年前,一个江阴人用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他不为宗教朝圣,更非追逐商业利益,仅凭一腔赤诚,在30多年间留下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成为中国科学地理考察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20部经典著作之一。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终章,作者当年明月以这位“旅游博主”的事迹作为全书收束,并写下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种—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既能感受到作者纵情山水的豁达自在,又能体悟出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和决不轻易退缩的人生态度。[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㉗|赏园听曲烟花月 文化古渡觅风流

都说李白是扬州文旅“首席代言人”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这座古城成为人们赏花踏春的千年“顶流” 。文人墨客笔下的美食之精、街巷之趣、园林之巧、戏曲之美,在这里交织成璀璨的文化星图。3月30日, 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鸣枪开跑, 3万名跑者沉浸在21公里的“流动文化长廊” ,选手凭号码布可免费游览瘦西湖、大明寺等47家国有A级景区,还可泛舟古运河,享“大运扬州”游船演艺门票优惠,于桨声灯影中感受“运河第一城”的千年文脉。《扬州画舫录》是一部清乾隆时期扬州城市百科全书式著作,记录了扬州的城市沿革、园林古迹、风俗文化、梨园戏曲、文人轶事等。[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㉖|小人物 大文化

《浮生六记》作为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生动记录了沈复与其妻芸娘的生活点滴。苏州醋库巷、沧浪亭相传为沈复故居所在地,承载着书中的烟火气与文人情怀。循着《浮生六记》的印迹,我们来探讨文学文本与地理空间的关联,挖掘古典文学对城市文化记忆的现代价值。《浮生六记》描绘了清代苏州文人的生活美学与精神世界《浮生六记》是一部非常独特、很有个性的自传体散文,虽然有不同的解读,但该书还是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期苏州人,特别是苏州底层文人的日常生活。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等)。[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㉕|《北上》升腾烟火气 运河滋养寻常味

近期,电视剧《北上》热播,该剧以运河文化为叙事主线,更将江苏各地的特色美食搬上荧幕,掀起一场“跟着剧情打卡江苏”的文旅热潮。[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㉔|机杼夺天工,云锦霓裳织就红楼绮梦

在名著《红楼梦》中,南京云锦是江南贵族奢华生活的代名词。无论是王熙凤华丽出场时的装束“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还是宝玉所穿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 ,乃至晴雯病中夜补的“雀金裘” ,皆以云锦为材,尽显荣宁二府的鼎盛与富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认为,晴雯运用的正是曹雪芹生活过的江宁织造府的“看家本领” — —孔雀羽妆花纱织造技艺。何其有幸,南京这座古都成就了曹雪芹,而红楼的印迹也长存于这座城市的一隅,同千年云锦共绘华夏文明的“星汉灿烂” 。[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㉓|连云港以“名著”打开文旅奇幻入口

连云港古称“海州” ,山海相拥,港城一体。黄海的浪潮拍打着苍黑的礁石,云台山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山海相衔的奇境赋予了这座城市神秘的神话色彩,牵引着古今文人的脚步。据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市图书馆馆长梁继东介绍,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景点都能在连云港找到原型。据了解, 2025年连云港共排定市级重点文旅项目50个,将进一步推动文化项目进景区,立足景区、文化街区,打造推出“撒五百妖魔鬼怪进仙山” “二郎神斩蛟治水”等沉浸式演出。从大圣故里的奇石云海,到徐福东渡的浩渺烟波,连云港将神话基因熔铸进城市的血脉,将《镜花缘》的海外幻境衍生为“一带一路”的交响诗篇。[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㉒|解锁江南古镇九百年“文学密码”

在无锡江阴,有一个900多岁的江南名镇— —祝塘镇。很多本地人都说祝塘就像隐姓埋名的“武林高手” ,因为这里是中国旅游文学的开拓者、一代游圣徐霞客的祖居地,而徐家先祖当年聘请的家塾老师施耐庵,正是在祝塘撰写了他的心血之作《水浒传》中的重要篇章。为了深入探寻这段历史, 3月25日,江南时报记者采访了《祝塘九百岁》一书的作者李中林。祝塘镇党委书记何志强告诉记者,通过搭建“祝塘杯”米酒王争霸赛这一交流平台,打造梧塍米酒非遗传习所,以无锡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祝塘米酒酿制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进一步赓续传承。这座江南小镇,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㉑|“老饕”苏东坡的常州印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不仅展现了苏东坡作为宋代文坛巨匠的卓越才情,更透露出大文豪也是一位热爱美食的“老饕” 。苏东坡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14次到访常州,并选择在此终老。常州不仅见证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承载了他对美食的独特追求与创新。如今,常州人以东坡文化为底蕴,研发了常州东坡宴,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东坡系列宴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还在继续中,期待东坡养身宴、东坡点心宴、东坡家宴、东坡寿宴、东坡囍宴早日出炉。[详细]

图12.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⑳|寻鲜三国宴,有滋味更有趣味

镇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军事据点和港口城市。江河交汇,造就了城市山林的独特风貌。当下,镇江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王川设计了创意“三国宴” ,联合当地大厨“细熬慢炖”出全宴40道菜品,并将其收录进同名书籍。《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至第四十九回就讲了这一计:东吴大将黄盖受命诈降曹军,为取信于曹操,周瑜借故痛打黄盖,黄盖诈降投敌,给周瑜火攻曹军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024年,镇江21道美食、 4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二十四节气旅游美食及美食旅游线路” ,彰显出镇江包罗万象、历久弥新的美食底蕴。他建议政府进一步推进文化美食的价值转化,让游客更愿意在当地停留,带动文旅经济。[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⑲|下邳故城书写三国文化新篇章

在江苏省徐州市的怀抱中,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睢宁下邳。这里是时间的低语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流淌的诗篇。古邳镇历史悠久,曾为下邳故城(旧称下邳古城)所在地,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从“圯桥进履”到“辕门射戟” ,从张良故里到白门楼遗址,这座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古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神秘面容。[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⑱|苏绣与名著:针线间的千年对话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以苏州为中心,在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灵秀中孕育而生。而作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在当时流派纷呈,名手竞秀,皇室刺绣品几乎都出自苏绣艺人之手。中国刺绣艺术馆升级为“小镇客厅” ,结合研学课程与体验工坊,形成“展、学、游”一体的文旅生态,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通过“苏绣+文旅”的模式,小小绣花针绣出了大产业,苏绣小镇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2025年全国两会,姚建萍带来了新的建议: “我希望以苏绣牵头,联合其他绣种,推动中国传统刺绣技艺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刺绣以‘针尖上的中华国粹’的品牌形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江南时报记者钱海盈).[详细]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⑰|六百年的生命 撑起雅乐一片天

今天,我们以江苏人的视角谈谈“四大名著”与江苏的关系,与昆曲的关系,以及继承和发扬昆曲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以冀阐述、挖掘和弘扬江苏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如何借助“四大名著”提升江苏文化的知名度。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与思考,昆曲作为在江苏起源的最古老的剧种,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艺的现代化转型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引发更多人的喜爱、关注、探究和实践。要借助“四大名著”的翅膀,让昆曲飞得更高、更远、更久,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详细]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⑯|“世界美食之都”文脉承韵烟火氤氲

阳春三月,为一品三丁包里的鲜美、烫干丝中的香醇,古今多少游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从《随园食单》推崇的“文思豆腐” ,到汪曾祺笔下的“红油咸鸭蛋” ,扬州美食在历代文学名著中织就了一张贯通南北、雅俗共赏的“滋味之网” ,开启穿越千年的味觉文化之旅。江河馈赠:探索扬州美食的地理基因“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和商贸中心,扬州吸纳了多元文化的精髓,为其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⑮|纳湖为魂铸就多面无锡

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上,一个别开生面的“水舞台”引人入胜,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在徐徐水波中诉说着无锡的千年故事。据了解, 2024年无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6.6% ,去年全年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数字产业示范园、融腾星园制造基地、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等未来产业园先后在各板块崛起,形成全域错位协同的发展格局。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二胡社团、鸿腾民乐团、东方民乐队等文艺团体的成立为无锡的二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二胡文化村也成为国内首个把二胡文化演绎于不同室内空间,分门别类展示的场所。江南时报记者徐曦。[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⑭|一书一巷共织姑苏文化图景

在苏州古城经纬交织的巷陌网络里,醋库巷以其烟火气与深厚文化底蕴独树一帜。这条因明清时期官设醋库而得名的巷弄,后因《浮生六记》中的描写,成为无数游人寻访的热门景点。有专家考证,沈复与妻子芸娘“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剪影,与醋库巷一带的市井风貌高度契合。这条深藏古城肌理的街巷,正成为探寻江南文人生活美学的鲜活地标。我们要借助《浮生六记》等文学作品对清代生活的真实叙事,还原和发展这些优秀文艺,更要利用现代的传媒方式,将非遗项目与《浮生六记》作品结合起来,推动非遗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⑬|乘古典文学之翼,水袖翩然展新姿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偶然路过梨香院墙角的林黛玉,听到隔壁飘来悠扬婉转的昆曲《牡丹亭》唱段,忍不住止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不觉点头自叹: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据考证,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曹雪芹生于1715年,在他所处的时代,昆曲遍地开花,其祖父曹寅还曾写过《北红拂记》 《续琵琶》 《太平乐事》等三本昆曲剧本。我们要借助‘四大名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独特的昆曲艺术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相互宣传,借助‘四大名著’的翅膀让昆曲飞得更高、更远、更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生命。[详细]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⑫|诗旅润州,赏“天下第一江山”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统计, 《全唐诗》 《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宋朝时有340余位诗人词人在镇江留下名篇。文学博士、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李金坤说: “就宋词而言,直接吟诵镇江山川美景与人文精神的就有50余首。“镇江有众多的三国英雄故事,苏轼作于镇江的《采桑子》影响了杨慎的《临江仙》 ,后人又将杨慎的《临江仙》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因缘巧合。现在,焦山还保留着当年抗英战争的炮台,印证了“中流砥柱”在抵御外侵中发挥的坚实作用。[详细]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⑪|《金陵图》中觅旧影,老城再造绘新卷

去年5月,在法国巴黎佳沃音乐厅内,一幅描绘宋代南京的传世古画《金陵图》以新颖的数字展陈形式震撼呈现。来自南京德基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清代冯宁创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 》走进巴黎,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了古新交融且别开生面的宋代中国生活美学。这幅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巨作,以“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金陵街市,感受着热闹喧嚣的烟火气,聆听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据《南京城市史》作者、著名作家薛冰考证, 《金陵图》中右侧的城门是中华门,左端的城门分为陆城门和水城门。如今,一部从厚重历史中走出的现代文旅融合新画卷正散发着古今辉映的光彩。[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⑩|秦淮河:滋养江南文化“风雅颂”

“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 …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带领我们一瞥近300年前秦淮河的繁华现场。1936年《立报》上一篇文章《最近的秦淮河》 ,描述了市民在秦淮河画舫上纳凉的场景: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秦淮河一百九十四艘画舫,都载满着纳凉的男女,穿梭似的络绎不绝… …桃叶渡的上游,是画舫集中纳凉的场所,卖冷食的小贩,真会投机。”薛冰觉得,在现实中欣赏,在书本中游览,会在无数次邂逅中反复爱上秦淮河。[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⑨|一条大运河 半部文学史

“一日船行至毗陵驿,贾政忽见一人光头赤脚,穿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正待细问,宝玉被一僧一道夹着,飘然登岸而去。” 《红楼梦》开篇始于繁华的姑苏阊门,结束于常州运河渡口毗陵驿,悠悠运河水,一如凄凉萧索的悲剧氛围。他向记者分析了三国时期南京建都的原因及其地理位置的利弊,强调了孙权修建运河以连接太湖流域和南京,促进物资运输的重要性,指出南京非天然都城,但通过运河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物资供应的问题,说明了三国与运河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以及运河对促进经济交流的重要作用。[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⑧|丹青贯古今 探寻苏工苏作的“繁华”之秘

充满江南特色的亭台楼阁里,听戏唱曲的人悠然自得。河两岸热闹非凡的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挑担的小贩热情地向路人叫卖着…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一幅《姑苏繁华图》 ,将苏州古代“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描述得淋漓尽致。苏州阊门,曾是明清时期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数百年来,它跟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经更迭,建而毁、毁而建,如今的阊门已并非历史上真正的阊门,它是苏州古城修复后的“新阊门” 。以苏州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为造型,配上苏州上乘丝绸做灯体面料,再以吴门画派的艺术技法绘制灯面,小小的彩灯融汇了众多苏州地方特色。 江南时报记者徐曦.[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⑦|千年灯彩映红楼,梦里乡愁启新章

南京秦淮河畔华灯绽放,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再现“十里秦淮灯火灿”盛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童年时代成长于南京, 《红楼梦》中出现多次的灯彩、灯会与秦淮灯彩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对于秦淮灯彩的发展历程,高安宁稔熟于心,他告诉记者,从三国孙吴时期的扎灯供佛,到东晋时家住乌衣巷的王导、谢安丞相府邸的张灯结彩,从唐朝秦淮河畔出现灯市灯会,到北宋秦淮元宵节竞猜灯谜,再到明初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盛况,秦淮灯会和灯彩十分繁盛。[详细]

图10.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⑥|山塘街:穿越千年的姑苏烟火气

“一条山塘街,半部姑苏史。”七里山塘,蕴含着无尽苏州风雅。”山塘街如同一部人生的长卷,它把贾雨村从葫芦里牵出去,再在花神庙里预测人生命运,让人们在一派江南烟雨里,找寻那些书中数不尽的红楼迷梦。山塘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山塘街将立足景区特色文化本身,结合游客的兴趣及流行趋势,进行持续创新,延长市场热度,通过加强产品的故事性、互动性、趣味性,结合优质服务,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深度情感体验。[详细]

《随园食单》 视觉中国供图(分离图)at(7424619)-20250207142747.pn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⑤|大观园里年夜饭高颜值还养生

《红楼梦》中那一场场宴席、一道道佳肴,让读者垂涎三尺。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不妨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一起,依循曹雪芹的笔触,精心烹制一桌“红楼年夜饭” ,在烟火升腾中探寻那深藏的饮食文化瑰宝。打造风雅年夜饭盛宴既然决心筹备一桌“红楼年夜饭” ,不妨依循传统宴席规制,从主菜、凉菜、炒菜、汤品、饮品到点心,逐一精心谋划。应当以作品中的美食描写为坚实基石,在深入研读、精准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合现代饮食理念、烹饪技艺与食客口味需求,大胆创新,方能让红楼美食在新时代的餐桌上重焕生机。江南时报记者邓雯婷。[详细]

图11.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④|一部《红楼梦》,满纸美食香

江苏,这片温润灵秀的土地上,不仅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旖旎风光,更如同一座美食的宝库,孕育出无数令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的珍馐美馔。在江苏不少餐厅,以红楼美食为特色的菜品不断涌现,成为人们品味红楼文化、领略淮扬美食精髓的窗口。曾参与“红楼宴”研发的“扬州三把刀·烹饪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庆和表示, “红楼宴”经过20多年的研发,符合《红楼梦》的原创精神,每一道菜肴都有一系列人文故事,极富品位。“红楼宴”与扬州清代饮食文献互为印证,以《红楼梦》中出现的200多款茶点茶酒及饮馔诗文为蓝本,参考与《红楼梦》同期的反映淮扬饮食文化的文献,如《扬州画舫录》 《扬州竹枝词》等。江南时报记者钱海盈。[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③|举杯邀江南 绣口吐华章

相府后园,青梅煮酒,曹刘对坐论天下英雄。“名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名酒有责任将名著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名著在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中的独特作用,让传统文化被唤醒、挖掘、照亮,回归到生活之中,完成‘中国文化,当代表达’ 。在水韵江苏的历史长河中,两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生生不息,共同绘就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②|历史浸润,醋文化“酿”出新风味

宋代陶谷所著《清异录》指出了食醋在烹调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酸是五味之首,每每提及酸味饮食,醋也都是人们不约而同的“秒答” 。一代代匠人坚守匠心,涌现出一批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乔贵清等为代表的工匠大师… … 3000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孕育了镇江香醋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 1850年,朱兆怀易牌号为“朱恒顺糟淋坊” ,成为镇江第一家醋厂,即醋业龙头生产企业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这里也是今天镇江香醋的真正起源地。根据华东地区口味开发玫瑰米醋、清香米醋,根据华北地区口味开发北京米醋、纯米醋,根据华南地区口味开发大红浙醋、小金优香醋等多元化醋产品。江南时报记者张梓扬。[详细]

图9.jpg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①|追溯典籍,看淮盐文化向新蝶变

吴韵汉风,润泽江苏。即日起,本报推出“你‘书’我‘说’ —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融媒体新闻行动专栏,聚焦与江苏息息相关的文学名著、精妙诗词、传世书画等经典作品,深入发掘名著名作背后的“江苏故事” ,探寻当下江苏如何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卢同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淮盐人不但开发出营养盐、烹调盐、腌制盐、保健盐、美容盐等品种,其“淮”牌食盐更是通过了“中华老字号”认定,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详细]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