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八王之乱”与“五马渡江”
2023-05-20 14: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这是两个历史典故,一个属于皇室成员内乱造成的恶性政治事件,一个属于皇室成员被迫由中原迁徙到江左的人口流动事件;两者都与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有关,时空坐标都在西晋末年,只是“八马”在前,“五马”在后,有扯不断的历史因果关系;千年之后观之,似仍有道不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滥封皇族宗室带来的无穷后患

  公元265年,由司马懿精心培植的司马氏家族到了司马炎时代,通过所谓的“禅让”,从曹魏政权手中夺走了神器,建立了晋朝政权。“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经·豳风》这句诗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人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离你不远。由于司马氏家族就是从一个异姓权臣做强做大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王朝,为克服前朝分封异姓王带来的弊端隐患,防止“禅代”故事重演,司马氏政权从一开始就加大了对宗室皇族子弟分封为王的力度,企图通过宗室藩屏来为一姓之封建政权永固提供保障。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国之初,晋武帝司马炎曾一口气分封了27个同姓王,让他们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以自行选用本国中的文武官员,可以自行收取封国的租税。咸宁二年(277年),晋武帝又制定了王国置军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的王国可置不同数目的军队。在《晋书》卷三十七《宗室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41人;在卷三十八《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21人;在卷五十九《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15人;在卷六十四《列传》中,宗室成员入传的有27人。粗略统计,整个晋王朝,前后被封为诸侯王的近百人,当然,这里包括同一个封国的祖孙几代世袭为王现象。

  皇族宗室诸侯王在捍卫司马氏政权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一旦出现权力分配不公现象,人多嘴杂,内部起哄打斗现象就会不断出现,加之外戚、宦官、后宫帮派势力的推波助澜,必然带来无穷后患。自古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动摇瓦解,晋王朝后来出现统治能力削弱,江山出现倾覆危机,当与滥封皇族宗室成员为王不无关联。

  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公元265年建国,到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建国仅仅25年,晋王朝就出现了一次灾难性的皇族内乱危机,且前后持续达16年。皇族成员中参与这场内乱的诸侯王主要有8位,《晋书》卷五十九将他们汇编为一传,故史称“八王之乱”。“八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

  二.贾皇后专权引来杀身之祸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时,命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由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在智力上存在先天不足,痴呆低能,给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提供了操纵政权的机会,引发八王乱政的始初原因,与外戚贾南风贾皇后的专权有关。

  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比晋惠帝司马衷大两岁,为人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且手段毒辣。《晋书·后妃列传》称其“丑而短黑”,自从当上太子妃后,就表现为“妒忌多权诈”,致使“太子畏而惑之,嫔御罕有进幸者”。贾后性格中还有残忍“酷虐”一面,曾经仗势“手杀数人”,更为残虐的是,她曾经“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当她看见其他妃嫔有孕,竟然以戟投掷孕妇的腹部,致使胎儿立马堕落流产,场面十分残忍血腥。事情传到皇帝司马炎的耳朵里,司马炎“大怒”不已,要把她关到金墉城监狱给废了,后经大臣说情、且看在其父贾充是晋朝的开国元勋份上,才未废之。

  在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但外戚争权夺利的风波在朝廷一刻也没有停息。贾南风当上痴呆皇帝司马衷的皇后以后,便当上了不是皇帝的皇帝,司马衷的皇谕诏令,基本都出自贾氏之手。外戚贾氏在朝廷中得势,开始了削弱打击杨氏外戚政治势力的行动。

  永平元年(291年),贾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联手,发动了禁卫军政变,杀死了杨太后的父亲杨骏;不久,贾后又指使楚王司马玮去杀死汝南王司马亮。当楚王司马玮的军队围攻司马亮住宅并“登墙而呼”时,司马亮惊叹自己对新的皇帝拥戴是“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要求对方拿出皇帝诏书,但被司马玮的军队拒绝;被执时,司马亮叹道:“我之忠心可破示天下也,如何无道,枉杀不辜!”当时正值六月天气炎热,司马亮被司马玮的军士押坐在车下,“时人怜之,为之交扇”,老百姓十分同情,纷纷前来用扇子为司马亮降温,一直到中午,那些士兵都不敢加害司马亮。谁知司马玮向手下的军士发出恶毒命令:“谁把司马亮斩了,就奖赏一千匹布”。司马亮一下子就被乱兵砍死杀害,尸体被投掷到洛阳北城门的墙壁下,其“鬓、发、耳、鼻皆悉毁焉”。贾后见司马亮被杀,又反诬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下令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实际掌握朝中大权。

  元康九年(299年),贾后施计陷害晋惠帝司马衷与谢才人生的愍怀太子司马遹,以谋逆罪将其废为庶人,关押在许昌的金墉城监狱中。次年,贾后又派人用巴豆杏子丸来害死太子,当被太子识破时,来人竟“以药杵椎杀之”,太子虽大声疾呼救命,声闻于外,但无人敢来救助,太子就这样被活活打死,年仅23岁。一个王朝要灭亡,往往都是从残害自家人开始,尤其是从残害新生代开始。

  统领禁军的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平素曾深得贾后亲信,在司马伦的嬖人孙秀策划下,联合齐王、翊军校尉司马冏,开始了暗中铲除贾后的军事行动。

  一天,司马伦矫诏,深夜闯入中宫,在皇帝家中活捉贾后,将其废为庶人。他们如法炮制,先将贾后幽之于建始殿,第二天又把她押送到金墉城监狱,接着又派人赐金屑毒酒,将其毒死。粗略算来,“(贾)后在位十一年”。在活捉贾后时,场面极富戏剧性:当贾后发现齐王司马冏入殿站在她面前时,惊诧地问道:“你干什么来了?”司马冏回答:“有诏收后”,即皇帝有诏要收拿皇后。贾后说:“诏书当从我出,你何来诏书?”说着,又跑到殿中皇帝司马衷下榻的阁房旁,遥相喊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是废了你自己呀。”接着又问司马冏:“是谁领头起事的?”当得知是赵王司马伦领头时,连声叹息道:“系狗当系头,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对自己轻信赵王司马伦、没有像拴狗要拴住狗头那样控制住司马伦而感到后悔莫及。

  三.司马伦僭位称帝直接导致八王内乱

  赵王司马伦在矫诏杀死贾皇后以后,继续矫诏,且自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诸侯国国王如故,与当年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辅佐朝政时的角色相当。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竟然废了晋惠帝司马衷,将皇帝关押到金墉城,自己于太极殿“乃僭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建始”。

  司马伦篡位后,原先参与活捉贾后、现已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不满意了,率先起兵讨伐司马伦;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yóng)亦举兵响应,时称“三王起兵讨伦”。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作为内应,起兵反对司马伦篡权。双方经过一次次交锋,结果是“三王”赢得“甲士数千迎天子(晋惠帝)于金墉,百姓咸称万岁”的胜利,晋惠帝司马衷得以复位。司马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赵王司马伦被“饮以金屑苦酒”赐死。临死前,赵王司马伦十分惭愧,自觉无脸见人,“以巾覆面”而死。自从司马冏“三王”兴兵讨伐司马伦以来,仅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晋书》卷五十九)

  但皇室内战还没有到停火的时候。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司马顒又从关中起兵讨司马冏;身处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造反,直至入宫杀死了齐王司马冏,晋王朝的政权又落入司马乂手中。皇帝无能白痴,害得宗室诸王为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相互残杀、不断火拼。到了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又联合兵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渡黄河向洛阳进发,但“二王”联军屡次被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到了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拿住了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结果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晋王朝政治中心一时间由洛阳城转移到了邺城。

  诸王大战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专政又开始不满了,率领禁军挟晋惠帝司马衷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致使晋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军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晋惠帝投奔洛阳,既而转赴长安,痴呆皇帝被挟持,成了各王的押宝。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最终击败河间王司马颙。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恭迎晋惠帝銮驾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被司马越杀害,晋王朝大权最终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前后持续16年,参战诸王大多相继败亡;百姓遭殃,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国力消耗殆尽;晋王朝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开始大爆发了。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起了数个非汉族政权,以与南方政权对峙,并不断骚扰入侵中土,其中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胡人大部落最为典型,史称“五胡乱华”;直至出现了“十六国”之首、由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省离石县)起兵建立的汉赵政权。永嘉三年(309年),汉赵两次进攻晋都洛阳;永嘉五年(311年),刘渊之子刘聪派遣石勒、刘曜等率军再次攻晋,歼灭晋军主力,攻破洛阳,晋怀帝司马炽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晋国被杀害的王公士民达十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亦称“永嘉之变”)。

  永嘉之乱迫使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逃离迁徙,“衣冠南渡”就是此时的写照。到了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四年(316年),原本十分强大且统一的西晋王朝彻底灭亡了。

  四.“五马渡江”使南京成为华夏文明新高地

  汉朝有刘邦的西汉、刘秀的东汉、刘备的季汉之分,晋朝因衣冠南渡、五马渡江而有了西晋、东晋之分。在晋王朝的政治中心洛阳及后来的长安相继沦陷、晋王朝国将不国的危急关头,富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们如王导等人早已提前谋划,协助司马氏政权中的有识之士在南方寻找建立新的国都,以延续国祚,使中原华夏文明之火不灭。当时的建邺即今天的南京城成了首选,东晋王朝于公元317年在南京诞生,晋元帝司马睿成了东晋王朝的首任皇帝。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历史下篇,在南京得以续写,也使南京由此成为华夏文明崛起的新高地。

  “五马渡江”又曰“五马浮江”,是指西晋末年司马氏的五位诸侯王南渡长江,来到南京创业一事。他们是衣冠南渡大军中一支特别的精锐小分队,但他们并不是同一时间、乘同一个交通工具来南京落脚谋生的,只是与一个美丽的童谣传说有关。

  据《晋书》卷六《元帝纪》记载:“太安之际,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这里的“帝”指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当年秦始皇东巡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为了镇压金陵王气,秦始皇将金陵改为“秣陵”,并且“堑北山以绝其势”。开凿方山,断长垅,以泄金陵王气。当孙权的东吴政权在南京定都时,人们以为到了“五百年”了,但只有四百三十七年,所以,“考其历数,犹为未及”。当晋元帝司马睿等人从北方渡过长江、在南京建都时,已经从秦始皇“泄金陵王气”的行为过去五百二十六年了,司马睿就是那位真人“天子”,应验了童谣中“一马化为龙”、即五个人中有一个人会成为“龙”即天子的预言。

  “五马”中的司马睿已经化为“龙”,成了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另外“四马”情况如何?且看——

  西阳王司马羕(yàng),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三子 。太康十年(289年)受封西阳县公,拜散骑常侍。其父司马亮被杀时,才八岁,幸得镇南将军裴楷相帮,暗中带他逃跑,“一夜八迁”,才保住了性命。永嘉初年(307年),拜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又增加邾、蕲春两块封地,总共食禄三万五千户。后随东海王司马越东出鄄城,南渡长江,来到建邺。司马睿承制时,拜抚军大将军、开府,给千兵百骑;司马睿正式践阼称帝,又进位侍中、太保。太兴初(318年),录尚书事,不久又官拜太宰。平息王敦叛乱后,又官拜太尉。晋明帝司马绍病重,司马羕与王导被选为顾命大臣。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倍加宠信,允许“设床帐于殿上,帝亲迎拜”。咸和初(326年),受到四弟南顿王司马宗谋反案牵连,免官降爵为弋阳县王。咸和二年((327年)苏峻之乱爆发,司马羕因支持苏峻,称颂苏峻功勋,致使苏峻矫诏,恢复司马羕的爵位。苏峻之乱平息后,坐罪赐死,其子、弟等并伏诛,封国削除。咸康初年,晋成帝下诏恢复其宗籍。

  汝南王司马祐,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之孙,汝南怀王司马矩之子。曾从晋惠帝司马衷北征,永兴初(304年),率众依东海王司马越,因讨伐刘乔有功,官拜扬武将军。永嘉末年(312年),司马祐因北方“寇贼充斥,遂南渡江”,成为“五马渡江”中的一员。又因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被任命为军咨祭酒、镇军将军。太兴末年(321年),领左军将军。太宁年中(324年),进号为卫将军,加封散骑常侍。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薨,朝廷追赠侍中、特进。

  南顿王司马宗,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惠帝元康中(约295年)封为南顿县侯,不久升为公爵,后又被进封为王,为征虏将军,享受万户俸禄。与兄长西阳王司马羕一起从中原渡过长江,时为琅琊王的司马睿秉承晋愍帝司马邺旨意“便宜行事”,拜司马宗为散骑常侍。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任命司马宗为平东将军。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到了十一月,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为狩猎队伍当前导及为宴会洗杯子的杂役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当晋愍帝司马邺被俘后,司马睿在南京正式接过皇权,授任司马宗为抚军将军,兼任左将军。到晋明帝司马绍时,加封长水校尉,转左卫将军。因与王导、庾亮志趣不同,竟然“连接轻侠,以为腹心”,后又趁晋明帝疾笃病危时“密谋为乱”,危急关头,庾亮“排闼入,升御床”,含泪向晋明帝禀报实情,才使皇帝醒悟,最后将司马宗转为骠骑将军。晋明帝去世后,晋成帝咸和初(326年),司马宗曾经想谋反一事被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在收捕时,司马宗“以兵拒战”,最后被杀。贬其族为马氏”。司马氏变成了真正的“马”氏,其子女皆废为庶人;一直到咸康中(约339年)才恢复其属籍,仍回归“司马”氏。

  彭城王司马纮,彭城穆王司马权曾孙。初封堂邑县公,晋愍帝司马邺建兴末年(316年),司马睿承制,让司马纮继承高密王司马据的王位而成为侯王。司马睿正式即皇帝位后,拜散骑侍郎,迁翊军校尉、前将军,后又入继本宗为王。拜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寻迁大宗正、秘书监。咸康八年(342年)薨,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总体说来,“五马”人生命运尚可,结局只有南顿王司马宗稍逊,由“马”成“龙”的司马睿最为成功,当上了皇帝。与“八王”相比,“五马”人生绝大多数做到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而“八马”只是司马越一个人做到了。

  “五胡乱华”使华夏国土四分五裂,中国历史进入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长达300年之久。东晋与十六国南北分裂局面,最后发展为南北朝对峙,直到公元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陈,中国疆土才由隋朝再度得到统一。历史已经一次次表明,无论是来自内部的动乱,还是来自外部的战乱,都需要付出惨痛代价。这个代价不是由某个人能偿还得了,而是需要整个民族去付出;这个代价不是一时半刻能还清,而是需要几代人几百年的艰苦努力;如若不济,有时甚至会一蹶不振,直至走向消亡。

  “五马渡江”后的东晋政权,是在天下大乱时被迫在南方建立的,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司马睿虽然在位前后只有六年,但将司马氏政权的皇脉在南方保存延续了下来。衣冠南渡,也将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南方,将大量人才带到了南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由北向南的人口大迁徙,应该是在这时候。正是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大量人口的南迁,使得华夏民族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南方进一步生根、开花、结果,在传承融合中得到不断创新与蓬勃发展。

  自孙权的东吴政权在南京建立后,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在南京相继建都,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对以南京为中心的这方土地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有了重新认识,视江左为蛮夷之邦的地域偏见正在被消除。唐代人许嵩在《建康实录》序中,将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出现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称为“六代”“六朝”。这种学术定位,如同得到了官方或学术权威部门的认可一般,肯定了南京在华夏文明发展的艰难时刻,因“六朝”、尤其是东晋政权的建立而蝶变成为华夏文明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新高地。

  束有春 2023年5月20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司马伦;皇帝;宗室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