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 慢慢来 | 陈平
2023-05-05 20:37: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总体看,我说话语速比较慢,音调比较低。大约在上小学的时候,我曾因此受到过同学们的讥笑,说我像小老头子,就连当时的语文老师也说我:“这孩子说话怎么这样老声老气的。”曾经刚调到一个新工作岗位后,同事们议论我:“讲话慢条斯理的,连接打电话都是低声低语的,一定是个慢性子的人。”也有的人说我:“讲话从头到尾一个频率,像端着似的,讲多讲少都不会累的,可能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吧。”这些议论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我一时拿不准,想从父亲那里找到答案,我就问父亲:“说话快好,还是慢好?”父亲回我的话也是挺有意思的:“说话快也好,慢也罢,只要能把话说清楚就好。”

  其实,我说话虽然是慢声慢语的,但是,本质上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这种表象慢,内心急的矛盾,曾经让我十分痛苦。为了实现表里如一,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几十年来,我努力让自己的性子慢下来,可是,实际生活中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年轻气盛时,总是希望工作成绩创一流,比如,每每接到一项文字稿件的任务,便会自加压力,想方设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初稿,给进一步修改和润色留足时间,以便让文稿的唯美度更靓一些,可是,在剩余的时间里又总是闲不下来,会主动要求承担其他工作,结果,始终被行走匆匆的状态笼罩着,长期这样子,又往往被别人误认为是想表现,是假积极,这样,无形中又影响了与同事之间的友好与和睦。后来,经过痛苦的思索,我发现,一个人说话、做事快慢,主要是由性格决定的,而一个人的性格又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想改变或修正,谈何容易?而这些,又有多少人能从问题的源头和根本上去理解我呢?

  于是,在我心里一直十分羡慕遇事沉稳,不急,慢慢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人。

  我刚当排长的那一年冬天,部队早操回来后都在有序地整理内务卫生,当我正准备吹哨集合部队吃早饭时,突然,一名温州籍战士小刘神色紧张地跟我说:“报告排长,我父亲昨天刚给我寄来的全自动手表找不到了。”我一听,头就大了, 部队马上就要进入年终总结评比阶段了,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这等事呢?接着战士们之间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看来,今年的工作是白干了,先进排是没希望了。”还有的直接抱怨小刘说:“部队本来就不让战士戴手表,你让家里寄这么个稀罕物件来,不是惹事生非吗?”

  小刘父亲寄来的这只表我见过,在80年代初真算是稀罕物了。为了保持官兵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当时部队规定战士不许戴手表。所以,我在小刘收到手表的当天晚上,就对他说:“手表就不要戴了,但是,自己要保管好,别弄丢了。”没想到话音刚过一个晚上,手表真的就丢失了。我急忙把小刘叫到一旁,仔细地了解手表存放地点,以及早上下哨后未出操人员,然后向指导员作了汇报,指导员思考片刻,打开人员花名册,慢腾腾地翻看着,然后对我说:“部队吃完早饭后,全部集中到放猪糠的那间仓库里找手表。”我一听,站在原地愣是半天没动,指导员见我犯傻纳闷的样子,催促我说:“快去呀,抓紧集合部队开饭吧!”

  早饭后,部队一人不漏地按照指导员的指示,集中到堆至腿肚深的猪糠仓库里找手表,大家双手在猪糠里摸,双脚在猪糠里拱,20几平米的仓库被几十号人搅动的尘土飞扬,大家脸上、鼻子上,以及眉毛上全是猪糠的粉尘。

  时间5分、10分、15分钟地过去了,手表还是没找到,大家私下开始叽叽嚓嚓,怀疑指导员判断有误,指导员也看出了部队的情绪,就说:“大家再坚持找10分钟,如果找不到就算了。”结果,指导员的话音刚过不到两分钟,早上下哨没出操的那名战士突然说:“报告指导员,我摸到一块手表,不知是不是小刘丢的那块?”指导员说:“给小刘看看吧。”小刘拿到手表,抹去表层的尘灰说:“报告指导员,是我的,是我爸爸刚寄来那块手表。”指导员随即一声令下:“收队!”部队“呼啦”一下,冲出几乎令人窒息的仓库。

  事后,我不解地问指导员:“您怎么就能如此地神机妙算,断定小刘的手表丢在猪糠里的?”指导员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不紧不慢地给我讲了历史上有个宰相丢官印的故事:他说,唐代有位名臣,叫裴度,在担任中书令期间(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或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一职),有一次,与属下一起聚会小酌时,一名当班的慌里慌张地跑来报告:“大人,大事不好,大事不好,您的官印不见了!”俗话说:做官把印丢了是做官人的大忌。裴大人这么大的官,把官印丢了,众人觉得似乎天要塌下来了,都十分紧张地劝说裴大人:“赶快结束聚会,带大家回府找印吧”。但裴大人却一点也不急,反而笑着说:“大家安心喝酒吧,官印是不可能丢的,一定是放在什么地方一下子记不起来了,等想起来了自然就会找到的。”在整个过程中,他谈笑风生,好像根本就没发生过丢官印的事。大家一听,觉得事情也许是这样的,想想平时自己某样东西放在哪儿一下子找不着了,就干脆不找了,可在某个不经意间又会自动出现。于是,大家也就继续陪着裴大人开心饮酒。正待活动即将结束,众人准备散去时。裴大人的手下又兴冲冲地跑来汇报:“大人,大人,好消息,好消息,您的官印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这时,裴大人却像坐堂审讯一般,一本正经地问:“在哪儿找到的?”下官回话:“还在原来放官印的地方找到的。只是当时官印被他物遮挡住没有看到。”裴大人接着问:“是怎么找到的?”下官回话说:“我和另一个当班的发动府里的上上下下,翻箱倒柜,找遍了所有角落也没找到,正当大家垂头丧气,准备挨罚的时候,另一当班的突然惊呼:“官印找到了,官印找到了。”此时,裴大人哈哈大笑说:“正如我所料啊,官印是肯定不会无缘无故丢的,无非就是你们当中的哪个小娄罗拿去私用了一下呗,不过,比起丢掉这件事,拿去用一下也没什么大了不起的,我当时如果带领大家大张旗鼓地回去查找,拿印的人一害怕,可能我还没赶到现场,他就会把官印扔到水里或是火里,那时,可就真的找不到了。我不动声色,泰然处之,由你们自己去找,拿官印的人自然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悄悄地把印送回来,而且他一定会伪装成某种假象。”大家听了,都无不佩服裴大人遇事不急,慢慢来的冷静。

  讲完故事,指导员还哈哈大笑地说:“其实,我当时也不是特别地有把握能在猪糠里把表找到,只是想给拿表的这名战士维护尊严的一个机会,当然,也想和自己赌一把,碰碰运气,看看这名战士给不给我这个机会。”我当时听指导员讲了这个故事,不得不惊叹历史竟然有如此相似之处。几百年后,这个有趣的故事如同一辙地在我的生命中重演了一回,只是官印变成了手表。

  多年来,我对这位指导员当年遇事不急,慢慢来的平缓心态和聪明智慧始终是佩服有加。此时,我忽然想到了美国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在创作与发表作品过程中表现出不急,慢慢来的态度和做法,堪称是“稳战稳打”的典范。上世纪70年代,斯蒂芬·埃德温·金发表了恐怖小说《魔女嘉莉》后,声名鹊起。精明的出版商里皮看中了他小说的巨大商机,对他说:“只要你愿意写,我就会出高价买下你的小说版权。我敢保证,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最富有的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却答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做!”两周后,他写出了一个短篇小说,用笔名投给了杂志社。

  小说发表后,他兴奋地拿给大家看。当时,在场的里皮惊诧地问斯蒂芬·埃德温·金:“你拒绝我,就是为了腾出时间写这个小东西?”他点点头。当里皮得知这篇小说的稿费仅是区区700美元时说:“这点钱和水管工的周薪差不多,值得你这个大作家花两周时间吗?”斯蒂芬·埃德温·金却答道:“当然。”之后,他又用3个月创作出《玉米田的小孩》,经里皮出版后大卖,赚了不少钱。里皮希望他尽快再写一部,可斯蒂芬·埃德温·金却摇摇头说:“我得停下来再写个小故事。”于是,他不顾里皮的催促,花了3周时间,创作了一个小作品,等发表后又开心地拿给里皮看,里皮终于不耐烦地说:“你可是有名的大作家呀,发表个火柴盒、豆腐块这么小的文章也值得这么开心?”而斯蒂芬·埃德温·金却说:“人最怕的就是被成功冲昏头。所以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回到生活的原点,以新的姿态再出发,这样才能保持创作的激情更旺盛,更长久一点。斯蒂芬·埃德温·金说得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都是短视者之举,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会如此慌张,因为他们懂得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的道理。这也正好印证了《明心宝鉴》里的一句话,“小家做事慌张,大家做事寻常”。

  我的儿子个性很强,自主择业已有些年头了,除了实现一些年轻人的就业和梦想外,自己几乎就没挣到钱,刚开始创业的那几年,举步维艰,在长时间拿不到订单的时候,他不是抓紧去跑市场,而是干脆呆在办公室里看书、研究国学,还把台湾教授曾仕强先生讲老子《道德经》的17个视频发给我,要我和他一起看,一起讨论,当时,我很是为他着急,而他却总是安慰我说:“老爸,不急,慢慢来,上海那么大,几乎是遍地黄金,你再怎么急,能挣得完吗?再说了,我即便满大街地跑,订单也不一定就能找到,还不如干脆利用这个机会,静下心来读点书,弥补一下没订单的损失,给自己脑子里充充电,也给自己心里找个平衡。”他还说:“我才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天天想着挣钱,挣大钱,这钱挣到何时是个头呢?”儿子年纪轻轻的,有这样一个敞亮、健康的心态,虽然至今都没挣到什么钱,但我却是心安和欣慰的。

  是的,不急,慢慢来就是沉淀岁月、养精蓄锐、整装待发;就是小步努力,为未来的跨越和成功奠定基础。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慢慢来的持续努力,才能成就一生的美好。

  其实,当一个人吃亏、上当、受骗、利益受损,往往就容易着急。而着急的下一步,就是跟别人言语相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针尖对麦芒,一番刀光剑影下来,往往又是两败俱伤。自己不但没有讨回真理,却又白白惹了一肚子气,赔了夫人又折兵。有时由于愿望落空了,人也跟自己急,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只能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所以,遇事不急,慢慢来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已近花甲之年,早已过了急急忙忙,急躁冒进的年龄,我总是在想,往后余生,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记着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不急,慢慢来,给自己添加一份从容,再守住一份坚持,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开心和快乐,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我惊喜,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活得更绽放。

  陈平,江苏泗阳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一级调研员。曾为军人23年,长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现在江苏省委机关工作。多年笔耕不辍,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并有作品获全军优秀论文奖。

标签:指导员;手表;官印
责编: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