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归田园
2023-01-15 21:09:00  作者:唐宝洪  
1
听新闻

  我在乡村工作了13年,后来调进城里。屈指算来,我在城里工作、生活已有20余年,但我始终认为我骨子里是一个乡间人士,故土田园是我的根是我的魂是我文学创作上的“矿藏”,我终归要回归故土田园。几年前,我在老家盖了房子,为退休以后回归故土田园作好居住方面的准备。

  我为人质朴,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和文学创作,书写一介书生的性灵和风骨。在新媒体日益发达日益走红的当下,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风尚成为相当大群体的阅读方式,而我还是执拗于纸本阅读。阅读的境界有高下之别,阅读的境界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的掘进也就深而广,底气也足,精神层面也高,眼界当然也高。而纸本阅读,是通往阅读高境界的最笨也最有效的途径,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多年来,我通过在实体书店购书、在当当网上购书、在旧书摊上淘书、订阅纯文学期刊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藏书,再加上文友们的赠书,以及参加大大小小的文学活动获得的赠书,30多年下来,我的藏书达到18000册左右。

  藏书越来越多,不论是家中还是单位办公室,但凡能放书的地方都堆满了书。我原本打算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回老家时随带一些书回去,慢慢充实老家的书房,让书籍和我一起抱朴守拙。

  几个月前,我日常办公的那幢小楼开始启动全面维修事宜,单位通知我尽快将办公室内的所有私人物品搬走把办公室腾出来。人到中年,乡土情怀越来越浓稠,而且,我再过六七年就要退休,既然退休后想回老家抱朴守拙,那就干脆把自己的藏书也搬回老家,让这些书先我一步回到我的故土家园吧。于是,我开始整理办公室的藏书,先清理出没多大价值的一些旧书、资料汇编之类的合集以及往年的文学期刊,总计3600册左右,当作废纸卖了,又挑选了500本左右比较高端的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收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散文》《山花》《中山》等,分送给文学创作基地和几个要好的文友,把剩下的3600本藏书打包装进28个袋子。

  一个周末,搬家队的人过来,把我整理好的藏书一袋一袋从二楼搬到一楼,又一一堆上我约请来的发小的皮卡车上,然后把书橱弄上车厢的钢架上,用粗绳和绑带扎得结实而牢固。一切妥当之后,皮卡车带着我带着我的藏书,往我老家的方向行驶。到了老家,把书橱和书从车上卸下来放在客厅后,由于发小还要赶回市区看店接活,而老家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帮忙,我只好坐发小的车先回市区。

  再后来,我又回了老家,正式要给书们安个家。儿子和他的几个发小都是年轻人,有的是精力,他们几个把这么多书一袋一袋地从一楼客厅搬上三楼的书房,全都累得汗流浃背而气喘吁吁。有好几个邻居都说,这么多书,干嘛那么辛苦要弄回来,如果拿去卖,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笑着解释,这些书,如果按原价计算,不下于8万元,即使要卖,开价也得8万元以上。其实,即便有人愿意出8万元来买我这些书,我也不会转让。这些书,要么是世界文学名著,要么是中国各朝各代的国学经典,要么是现代中国、当代中国、当下中国的名家名作,要么是实用价值很高的方志和工具书,要么是有刊发我文学作品的样刊,要么是我所编刊物的每年合订本,要么是文学同仁签名赠书,都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怎么忍心抛弃犹如良师益友的这些书籍呢?怎么可能为了钞票将这些书籍卖了呢?

  在几位亲友和邻居的帮助下,又大又高又重的书橱磨磨蹭蹭地上了楼梯,从一楼客厅进入三楼的书房安身立命。接下来,在整整三天的时间里,我把这些书分门别类,一一放进书橱。当所有的书都在书橱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后,我舒心地与书默默对视,相看两不厌。

  守拙归田园,有书相伴相悦,不亦乐乎?

标签:藏书;老家;书橱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