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武丨田野上的行吟-立秋小语
2022-08-07 15: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忠武  
1
听新闻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大暑过后,不知不觉中,已跨入秋的门槛了。

  立秋,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三个,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夏匆匆谢幕,秋刚刚登场,这时候,秋带来的只是字面上的凉意,外面,微风悠悠,浮云朵朵,夏日的炎热和聒噪依旧,绿树和花儿的景致依旧,蝉声和蛙鸣依旧。

  说到立秋,是不能不说小时候家乡立秋味道的。

  我记得,小时候,记忆深处的立秋,最铭心刻骨的还是“双抢”的情形。四顾漫野黄金穗,几分欢喜几分忧。然而,到了立秋,一年一度既惊悸又敬畏的“双抢”,接近尾声了。此时,稻子已经收割结束,最后就剩下没插秧的一两块水田了。

  镜面似的水田里,秧把子早已均匀地抛落在田间,田埂两头一根根尼龙绳绷得紧紧的,生产队数十名插秧高手似乎早就约好了,田埂头一字排开,毕竟,这是今年最后一次插秧啊。

  谢幕是有仪式感的。也不知谁说了句什么,刚才还有说有笑的高手们,立刻齐刷刷地进入田里,旋即,水田里就眼花缭乱了起来,你看这群高手们:两手,一只手握着秧把并均匀地搓开,另一只手拿起搓开的一株株秧苗迅速插下去;两腿,快速且有节奏地向后闪退着;眼睛,余光不时两边扫着,判断着对手的位置,生怕被两边关门……高潮,还是高潮,比布袋和尚的《插秧诗》盎然热烈多了!

  汗水,任由流着;衣服,早已湿透了;再渴,田中间也喝不到一口水啊。此时,天空蓝蓝的,阳光炽烈,几朵白云静静地向下俯瞰着;远处的蝉鸣,近处的蛙声,并不影响水田中激越里的安静……一个个插秧高手就像在田野上泼墨丹青挥洒写意,一颗颗青秧瞬间立地成行,刚才田里还是白茫茫一片,旋即,青白相间,诗意极了。

  庄稼人永远不会忘记“双抢”那份忙。说忙,那个年代,那每年二十几个日日夜夜,农村没有一个闲人,生产队社员们包括我们暑期上工的半大学生全上去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的诗根本无法形容当时的忙。说累,走路打盹是常事,中午大人们回家吃饭,常常是赤着脚不洗的,只为了省点时间多休息会啊,没人请假,没人小病小伤躲着休息,田里仿佛就是阵地,豁出去了!

  庄稼人真的打心里喜欢也认了这种忙。因为,他们从不感伤,种田人忙和累,习惯了。还因为,立秋,是栽种的尾声,也是收获的起点,绿色的青苗,是大自然的赠予,也是五谷丰登的伏笔!

  日子像如歌的行板,到了立秋,又多了几分趣味。

  啃秋,是立秋的一个符号。那年代,香瓜菜瓜不稀罕,西瓜并非想吃就吃到的,自家的小菜地里一般是不种的,上街买,过日子的人哪有闲钱也哪有闲功夫哟。生产队有经验的老队长早就安排一两块地种上了西瓜,为一个夏天的清凉,更为了这一天的节气。

  立秋这一天,我们这帮小孩子真的把当成节了。一大早,生产队分西瓜,我们早就在队里的工场上等着了。两手紧紧地抱着刚分得新鲜水灵的西瓜,眼睛根本不敢乱看,脚下一步跟一步交待似的小心地朝家走着,进家后把西瓜轻轻地放好,然后,打来井水,把西瓜冰上。

  这一天,我们这帮小伙伴们,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次自家盆里的西瓜,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激动和期待。

  这一天真长啊,到了晚上,乘凉的时候,家家户户热闹了起来。我父亲搬来小桌子,切开了西瓜,最中间的几块,一定是我奶奶外婆的,紧邻的几块大的,一定是我们兄妹三个的,余下的边边角角,属于父母的。

  仿佛千呼万唤,终于,到了吃瓜的时刻。我们这帮小孩子,立马就斯文起来,捧着瓜,一小口一小口,吃得慢而且精细极了,因为呵,瓜不多,舍不得几口吞下,也舍不得一年一度啃秋一下子就结束了。有几个小伙伴急了点,瓜吃完了,看看邻居小伙伴手上还有一小块西瓜,羡慕并懊悔极了:后悔自己吃快了点,也后悔瓜皮可能没完全啃干净就扔了……岁月,是首歌;生活,永远值得铭记。

  人生总有秋天。因为我们曾经从盎然的春天、热烈的夏天,一路走来,诗人说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铁律啊。即使进入秋天也没关系的,刘禹锡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大自然如此,人生亦如此,桑榆非晚,柠月如风,人生的秋天也是丰硕的,静美的。

  立秋,是热烈夏天的告别,是整整一个秋季叙事的开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我一直以为,秋天是丰盈的,收获的,厚重的,是美的,而且我一直觉得,老家的秋天更是迷人的,还有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其实啊,老家秋天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是儿时记忆的味道,是父母对儿女爱的味道……

标签:立秋;插秧;水田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