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深荼蘼影
2022-05-28 19:5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天昭  
1
听新闻

  读了一辈子书,并未从书中得到黄金屋,也未发现颜如玉,只落得个常常捧书发呆的呆病,用书面语言说,掩卷则常常陷入沉思。比如,我常常想,何为诗意?诗意何来?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很敬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想了很多办法,法宝之一是要求学生注意抄写优美词句,日积月累,便能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我不否定这样的做法,问题是许多名句,其实朴实无华却打动了一代又一代。比如,"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旧"这些表时间的词语稀松平常,"天气、亭台"这些名词也是平常稀松,可是这些平平常常的文字一组合,不但有清晰的画面感,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呢?物是人非?情依然,缘难续?

  再举个例,"开到荼蘼花事了",诗人最寻常的一句叙述,内心隐藏了多少喟叹,对读者的感情冲击又何亚于“落花流水春去也"?初读这诗句,我特为查了工具书。"荼蘼"这花是何方名花?一查,哑然失笑,这不是少年时割草放牛常见之物吗?什么稀罕物!在河畔篱边墙角坟墩与狗尾巴花为伍的野花闲草呀!她与月季蔷薇是同门姐妹,蔓枝丛生,钩刺满身。月季,月月红,花型大而艳,有追赶富贵花牡丹之势;蔷薇,花不与月季比丰满,但热热闹闹,挤挤挨挨,扎个花楼花墙,在春之花园稳占一席之地,娇娇嗲嗲,别称十姊妹。荼蘼,只是个小小妹,开个小白花,民居庭院也不邀请她,我只在苏州拙政园的水边看到点缀的几丛,那是为了增加该园的野趣。我们割草放牛的男孩子也不理睬她,而且荆棘丛中很可能藏有马蜂窝呢。只是有一次割草时碰到与我同龄的琴姑娘,那是春风暖暖的午后,她叫住我,指着抽满嫩枝条的一丛荆棘,摘了一根嫩条,问我这个城里来的小邻居:“这个吃过吗?"我睁着狐疑的眼睛。她撕掉红红的皮,"尝一根!"我摇头。她吃给我看,又掐了一条给我,满满的鼓励的目光。一尝,还行,水水的,有丁点儿甜。"她会开小白花,结浆果,红透了酸酸甜甜。"——后来知道这坟头水边的荆棘雅称荼蘼。

  酸酸甜甜的红红的荼蘼浆果没尝过,我不久又回到城里上中学了,但她那楚楚动人的小白花以及身处鄙陋却气质不俗的身影一直留在心间,并且由荼蘼不被一般人待见开始注意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在我年轻时,也许因为与学生年龄相仿易于沟通,身边总围着一些学生,与男生我会吹热门体育赛事,与女同学我也知道些明星轶事甚至八卦。那时我发现一个女同学总站在众人圈外,若接若离。她的作文文字清通,感情却掩藏于若隐若现之间,总是刚露了头转眼又煞了尾。她用词也奇特,比如"介绍",她写作”绍介","无聊"写成"无聊赖",以此判断她在看"五四"以后一批作家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弄到那些书籍已不易,弄到了还喜欢读的年轻人也不多。可是上了一段学突然发现她连着几天不到校了。由学生领着在小弄堂里拐了好几个弯终于找到了她家。老石库门,进门是石板天井,一家三口偏安于一个小厢房。原来成份不好,老父亲,一个老书生,干苦力糊口,且为臨工,母亲多病常卧床,关键是那年头很低的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我决定为其争取助学金,为此还与领导闹个面红耳赤。其实,领导也难,那年代成份是很难逾越的关隘啊。

  多少年后碰到她同班同学,问起她的近况,说是早远嫁他乡了。

  我只记得那小巷深深处狭仄的小厢房以及她那白晰得近于苍白的脸以及脸上一颗黑痣,这颗黑痣在脸部哪个位置呢?记不清了,反正位于恰到好处……由她,我想到了一任风吹雨淋的开着小白花的荼蘼。

  梅从冰雪中走来,凌寒绽放,她报春不争春,至杨柳依依姹紫嫣红,早已不见背影,孤芳远行了。荼蘼,这个几乎被排除于群芳谱外的小可怜,无资格争春,是春世界的孤魂野芳。我们在欣赏她们低调品格的同时,可千万别忘了她们那耐受孤寂的苦楚。而这种孤寂的苦楚,只有从过去多少年运动折腾中走过来的人才有同感。那时,对有些人来说,没有书,没有图,没有音乐,没有热闹,连看热闹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躲在心造的小屋里,一如栖于陋巷荒郊的荼蘼。

  我有一个同事,也是被下放到乡间小学的,学过高等数学的他,业余喜好吹拉弹唱,因为小资情调不敢外泄,于是弦断笛藏,于是拿起画笔。"为什么不画人物呢?"他说:"世界上人最丑陋。"于是只画风景,他们心中只有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有一次他私下约我到南浔去会画友。然而很失望,访友不遇,找了几个相熟的人,知道被强令回原单位参加运动了。"这是他外婆家,他常借外出写生采风躲到这里避避运动的风头。"人见不到,画能见到吗?经人指点我们找到了他女友家。"他对象?""红颜知己吧,不可能有结果的。"为啥?据说,第一,姐弟恋,年龄相差悬殊,且女方离异住回娘家。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她的成份不好。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在当年是要命的。江南小院,小楼,客堂正面八仙桌、长条桌,笨重的太师椅,正面墙上原来应该挂中堂画和对联,当年统称为四旧,撤了,一面空墙。她从楼上下来,很谨慎地与我们对答,确定是她男友的画友,才拿出男友的画稿。水彩、油画、素描,我的朋友因为有点基础,啧啧称赞,我是外行,也看得出功力不错,特别是为女友画的素描,那长长的卷发,乌云飞渡,看得出那是爱的飞泻,是情的倾诉。

  朋友捧着这张素描,细读每一条炭条留下的线条,啧啧不断,并告诉我们:“ 他读书的时候是素描课代表,从横平竖直绑铁丝网打基础,酷暑三九等闲度,冻疮让手肿得象馒头。"

  辞别出门,我脑中一直定格一幅画面:她从楼梯慢慢而下,幽暗的楼梯间背景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她白晰的脸庞和她鹅颈香肩的优美孤度------特别是她的眼神,疑惑、胆怯、无助中闪着期望和坚毅,由此我又想到阴霾中的闪烁的荼蘼的小白花……

  世事从来如此。才子佳人的相聚相识相知……我不知道是喜是悲,是幸还是不幸。花事,一般本与人事无关,但诗人常常花开吟唱花谢落泪,"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过霉墙。"一个“了”字是诗眼所在,花事,其实就是人事啊。诗意是什么呢?诗意从何而来?其实用平平实实文字,写出人事的扑朔变幻,写出情感的起伏线条,直击人们心脏的最柔软处,自然就诗意盎然沛然了。我们做老师的感触更多更深。学生就如小苗,你将叶捋舒展,给根培沃土,期望开花结果,他或她离开了你,结果怎样呢?能如荼蘼那样,风吹不愁,雨淋不怕,即使春风不眷顾她,她也能开点小白花顶着南风笑吗?老师与学生接触就几年,离开了还真念叨他们。一念叨他们就想起这命运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荼蘼。所以穿行于江南小镇老街小巷常常恍惚,门呀的一声,会不会瞥见小小庭院里有一丛开着小白花的荼蘼呢?或者,会不会走出一位久别了的学生?

  偶尔还真会,从我身后走过几步,迟疑的脚步会停下来,转过身迟疑看着我。我也觉得面熟,小心地问:“你是……?”风霜可以改变容貌,但是往事的座标只要点一下就能重建。"哪一届的?""我说出一个人你就记得,当年你经常表扬他作文的!"

  是啊,记起来了,一幕一幕,自然最后问起他提到的那个他,当年很有文科男气质的他。记得当年臨别我还送了他一套《中国文学》,北大编的。我想他如果能深造,是个人材。"他呀,太偏科,毕业后一直做会计。"后来我知道他业余自学,并且在元曲方面还有点心得,因为我在文革前在一本大型期刊的一篇论文中作者引用了他的观点并且说明"吴江青年某某",明白无误是他的大名,当时我为他激动了好一阵子。他现在在哪里呢?“唉!我也不知他在哪儿。"“怎么了?”原来文革中受冲击了,封资修自不必说,还加上生活作风问题。"后来呢?""后来?没有后来。不知所终。多少年了,没有一点消息。 "没一点消息!我送给他的厚厚的四冊书是否带在身边?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我刚教书,他上高中,年相仿。那年代,纸张又黄又粗,所以四冊摞得老高。现在的书装帧得本本白富美,这种傻大个不登大雅之堂了,正如这花和叶都貌不惊人的荼蘼,连老街小巷也难觅她的身影了。

  中国进入了四个轮子时代,汽车大大拓展了年轻人的视舒,但也因此不及细看沿途风景。老人闲闲而行,可以细品老街风情小巷落寞,一任眼前景物与往昔记忆重迭交集,走走看看,看看想想,知天命乎?随心所欲又不逾矩乎?不过还真能有所得,还真能有新的发现,还真有信步偶得。去春,老街小巷,拐来拐去,蓦地回首,深深处,她,荼蘼,一丛,在那矮屋墙角。大概是因为老屋一角吧,人脚不到,车轮不碰,大概还因为主人心慈手勤,没有铲除,还捡了几块石头压根,居然蓬勃,钩棘丛中还有几个花米头。我如偶遇久违了的老友,在旁站了好久,直到别人眼中露出了疑惑,直到自己也不好意思才离开。从此,我常常借故绕道经过这里,痴痴呆呆地守候花讯:"一从梅粉褪残妆",梅姑娘报告春天来了,又转身走了,柳条爆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我对这孤单的荼蘼说,等棉衣褪去就是你含苞待放之时。"涂抹新红上海棠",桃红李白,百花齐放,海棠牡丹争先登场,我对她说,让她们争吧,让她们抢吧,"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春末时节,就是你亮相的日子,可惜此处环境实在不合诗人给你的安排,不脏,但绝对乱差。委屈你啦!

  然而我失望了,记得一场风雨之后,再去探望已只有一丛绿色……

  然而我有新发现了,她绿绿地站在陋巷角落,花影无踪,竟然一身优雅-……

  提到优雅,我们见识过牡丹富态的优雅,荷花明艳的优雅,梅花冷幽的优雅,这些花卉出自群芳谱中的大户名门,这样的优雅可名之曰大家闺秀的优雅,而茶蘼一身清清爽爽的绿,绽放明明白白的花,结丹心一片的果,一似邻家小妹妹,这是小家碧玉的优雅。

  世上有没有集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为一体的优雅呢?

  很难,但有。

  有这样一位教育界前辈,从不呵斥孩子,不用什么立壁角关夜学等无奈手段,她眼光一扫,孩子心里就春风微漾,她手掌一抚,孩子就信心满满……她的认真、真诚、和谒、和充满无邪之美的优雅,让孩子远离愚钝,让家长百分百放心,让同事信心满满精诚合作。她举手投足,那么典范而又平易近人,使同事没压力,使小年轻有依靠,她敢担当也能担当,于公于私,事大事小,应付自如,你为她担心,她会轻轻柔柔地一笑,说,相信我,小事一桩,她是一笑解千愁,她是粉肩担道义……总之,一句话,那是完美的优雅,在花中,白玉兰可与之一比吧,枝杆昂首挺立,志在蓝天,花儿柔美飘逸,无论在哪儿,住宅边,道路旁,与谁都亲近。高贵又平凡的优雅啊,总之,完美优雅!而且,后来,走得也安详优雅……

  花开花落,欢笑忧伤,热闹冷落,大自然本身就用她的春秋大笔书写着优雅。"开到荼蘼花事了",花事可了,优雅永远不会“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不息生生……

  (本文于2015年春末发于网上。现文字稍作改动。)

标签:荼蘼;花事;小巷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