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昆山赶上春 千万与春同住
2021-03-24 20: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时报《行走江南》工作室 袁福荣  
1
听新闻


若到昆山赶上春 千万与春同住

□ 江南时报《行走江南》工作室 袁福荣

  当你听到昆山,一定会说,哇!百强县老大。

  当你看到昆山,一定会说,哇!接下来你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来准确地形容身临其境的昆山了。

  事实上,这是固守的江南认知,碰撞到了真正的江南意象。让人无法言明,却直抵心灵。

  对于昆山的认知,人们常直观于它在经济上一个又一个惊叹的数字,城市建设上的日新月异。而一旦踏入这片血脉里流淌着千年江南文化血液的热土,细细观,慢慢品,愈加迷人。

  尤其是春天的昆山,有着你所有期盼的江南春天具象,和心头萌动的诗意。

  若到昆山赶上春,千万与春同住。

百里湖岸 欣赏江南水天一色

  江南春水,微澜人醉。水是江南魂,水是江南韵。

  昆山坐拥国内两大内陆名湖:淀山湖、阳澄湖,还有大小不等湖泊和江河分布城乡,水域面积接近昆山总面积的30%。

  水滋润着昆山,不仅让昆山人有了若水的性格,更让昆山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无论湖、江、河,几乎每一条岸线,都被昆山打造成一条条个性化的江南特色的风景线。

  这一条条风景线,似五线谱,与花,与柳,与浪,与船,与水中的鱼儿,和着春风弹奏着江南春曲。让人初入昆山,“不知曲中意”,无须转身“已是曲中人”。

  在众多的湖江河岸线中,数推阳澄湖、淀山湖和锦溪明镜荡岸线最有风味。

  占据了阳澄湖东岸的昆山,把整个阳澄湖湖岸建成了水乡湖岸文化的经典。依托巴城古镇,有机地把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融合在一起。从莲湖公园起,至巴城水上公园,逶迤十几里,有物,有景,有情,有江南水乡的灵魂。

  驱车亦好,骑行亦美,慢走亦佳。看不尽湖光水色,听不尽鸟儿欢唱,赏不尽百花在春光里争艳。

  而这个春天,巴城水上公园还有2000万枝郁金香含苞开放,是昆山给整个春天呈上的最美笑脸。

  如果说阳澄湖岸线体现的是江南水乡的原味,那么淀山湖镇的湖岸线,则完全呈现的是江南水乡一种时尚风味。

  淀山湖镇把境内的11.8公里湖岸线建成了环湖大道,并根据不同的地段风貌,打造出了银杏大道、淀湖扬帆、音乐广场、花海迷宫、真爱码头、金家角、淀湖夕照、半马草坪八个不同的主题,让江南水乡味中散发着时尚气息。

  在这条环湖大道上,或坐,或站皆为心旷神怡。站着临湖远眺,水无际,天无色,只有心胸豁然开朗。坐着看湖水合着春风戏弄着石岸笑开了花,把岸边的杨柳也逗得笑弯了腰。驱车慢行,窗外绿树成荫里波光粼粼,分不清是树影还是水影。江南水乡的春天,本应风情万种。

  位于锦溪镇的明镜荡湖岸线,虽没有阳澄湖岸线的原味十足,也少了淀山湖环湖岸线的时尚。但有着江南水乡的朴实和乡村风。

  十余里岸线,一边是水似明镜的一汪湖水,一边是油菜花丛若隐若现的村庄。说是岸线,其实是花道。春天里,红的、紫的、黄的、蓝的花铺满了整条岸线,置身其中,有若走进了春天的花海。

  岸线的独特之处,沿湖临水建起了一道自行车道,还准备了公共自行车取归点。若是骑行,你会发现,湖中的鱼儿不停地在你的前面,要么跳跃,要么冒泡,它们与你一样,一路在昆山的春天撒欢奔跑。

  此时此景,忘归!

古镇街巷 阅读江南风情

  一提起江南水乡,眼前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镜像。其实,这只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符号而已。

  就似,江南这两字,其地域的概念,已渐渐被江南文化所替代。人们对江南的认同,更多的是对江南文化的认同。文化才是江南的核心。

  所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梦”,这个“梦”字,就充分诠释了人们对江南的各种念想。既为念想,皆有可能,这就是文化魅力。

  每一座江南水乡古镇,都是江南文化传承的血脉和发展的细胞,只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到千年跳动着的江南脉搏。

  走吧,去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去昆曲小镇巴城,去顾炎武故乡千灯,去窑乡桥乡锦溪。

  它们都是昆山的古镇,江南水乡的名镇。它们形似,又神异。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蕴藏着不同的江南人文底蕴。

  周庄媚,巴城雅,千灯婧,锦溪拙。它们宛如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美得不分伯仲。又如书法中的天、媚、雅、拙四趣,趣得浑然天成。

  周庄的媚,媚在了骨子里。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传递出江南水乡的风情。

  哪怕弄堂深处的那一道老墙上,一定有花,有藤爬着,荡漾着春风。倘若多看一眼,难以拔腿。周庄的每一条街巷,都回响着江南水乡春天的故事。一条街一种旋律,一条巷一个音符,仿佛江南从未老去。

  最是周庄的夜,媚得从容。坐一条船慢慢穿梭在河中,灯火朦胧的两岸,有人在临窗吟唱,有人在廊下举杯,有人在桥上依偎。桨声灯影里,尽是江南的媚态。此番良辰美景,恐只有周庄有了。不在周庄住上一晚,岂不是枉了这一春。

  春天的巴城,虽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可以与你招待,但它一条老街不赖。老街不长,因为600年前诞生了昆曲,便雅到了现在。

  尤其是近年来,冠于“昆曲小镇“后,巴城镇又给”雅“字增加了新的内涵。一公里左右的老街,从地上铺的石板,到沿街修缮的建筑,再到沿街的业态,浓缩着这个古镇传承江南文化的文脉。穿过此街,便是穿越了一回从现在到600年前的江南。

  在这里,边喝着咖啡,边听一曲昆曲,这才是真正的时尚。时尚一“雅”便高级。而雅本是江南人向往追求的本性。不然,江南雅士,又何从说起。

  因为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千灯美得大气,美得挺拔。就似横跨于千灯浦上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又似那座秦峰塔。

  我们不说,顾炎武迈出古镇时那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单讲穿镇而过的千灯浦,在江南水乡,绝不等同于其他古镇的河,它是江,是道,是脉。

  要不是近年来改道,作为连接吴淞江与淀山湖的主要航道,千灯浦必定仍是穿越千年的水上黄金水道。

  但如今,你仍可站在那座石拱桥上,想象当年两岸的影像,除了临河小窗透出的灯光变了样,晃动的身影衣裳不一样,其风情与风味依旧:拖着长音的昆腔,从顾坚家的天井里遛出,在一里半的石板街上来回游荡,跌落在河里。

  仅仅以“小桥流水人家”,绝不能表达千灯的江南水乡真实意境。

  在众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唯独锦溪仍然保持着那一份江南的“拙”,且“拙”得那么倔强。

  但凡江南水乡古镇,必由集市而成,它们往往依傍大运河或是运河支流而生。

  翻遍史料,历史上锦溪无叫得响的集市,且境内虽五湖荡环抱,其水运远没有十里以外的周庄便捷。所谓历史上的名人,也只有南宋一位皇帝与他妃子,在锦溪留下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但锦溪有 “76只窑”之盛名,江南窑乡之名当之无愧。几百年间,锦溪窑火不灭,烧制青砖黛瓦,凝固了江南的烟青色。

  镇上的古砖瓦博物馆内收藏的“秦砖汉瓦”,一砖一瓦便是一部中国建筑书、江南窑业的发展史。也呈现着锦溪为什么这样拙的倔强。一砖一瓦皆本为土,锦溪人用窑火这样最拙的工艺,重塑了它们的生命。

  此外,锦溪还有“桥乡”之名。古镇上各式古桥多达36座,基本集中在宋、明、清三个时期而建。或拱、或平,皆“拙”得灵秀,“拙”得可爱。

  古镇宁静如初,少商业喧哗,无利熏之味,只有淡淡的人间烟火气。也许,锦溪本为江南人居而生。

田间阡陌 体验江南乡村原味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此时,再读宋代·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仿佛,他是专为昆山这个春天的村庄而写。

  昆山在城市化进程中,把农村更像农村,作为振兴乡村的根本。所谓农村更像农村,即必须保持江南水乡农村之风貌与风情。

  比如,锦溪计家墩理想村,在保留原生态的农业、文化、生态地貌下,植入更多各类现代生活时尚品牌:集聚了咖啡店、书店、酒吧、买手店、手作体验、自然教育等13家民宿。在这个有河流和水塘的乡村,玩水、割稻、采花、摘玉米。把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机地对接和补充,让乡村成为新时代文化生活最好的场景体验。

  坐落于周庄祁浜村三株浜的香村·祁庄,三面环湖,倚河而存,因水而成街,民宿是这个小村与众不同的地方。香村·祁庄以年代为线索,为游客开启了一条时光隧道,通往怀旧的年代,回忆曾经的岁月。花香,果香,稻香,酒香,菜香……在祁庄,人人可以吃得香,玩得香,闻得香,睡得香。“乡村”变“香村”。

  淀山湖镇永新村六如墩,村庄内的南北两鱼塘,从高空往下看形似葫芦,所以六如墩自然村又名葫芦村。村庄内“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六如墩村以红花草和油菜花种植为先行试点,进行乡村旅游环境提升,现在进行葫芦种植,打造葫芦文化。

  千灯镇歇马桥村位于昆山市千灯镇石浦南郊,以桥命名,据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于河上筑了桥,因此得名。在这个古村落里,保存着抗金英雄韩世忠部下修筑的歇马桥、明清时期的孝子牌坊以及百年桂花树、百年黄杨树等。传统的明清建筑分布于古石板路两侧,临河而建。一袭古韵悠悠,舒展着水乡的风情。

  位于周市镇东方村的振东侨乡,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是苏南地区唯一的侨乡,也是苏南地区民国建筑最为集中的村落,振东侨乡现存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28座,均为歇山式建筑,大部分保留着原有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其历史形成过程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密切相连,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如果你有怀旧情怀,不妨来这里看看,也许这里的建筑会勾起你的一些记忆和共鸣。

  而这个春天,最要去的是张浦镇金华村,除了能看桃花,梨花,这个村专门建设了2万多平米的花海,走进金华,便走进了春天花的海洋。

弄堂小店 品味江南春食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吃是江南人的头等大事,最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昆山人当然也不例外。

  沃野的土地,遇上春天,马兰头、香椿头、荠菜等当季食材,让昆山人的餐桌上也是满目春天。

  单说荠菜。别小看了这长在田野里,又其貌不扬的细小茎叶野菜,引得历史上多少文学大家对“她”一见钟情,有深情吟唱,有作文赋诗。

  就连北方豪放客辛弃疾,一见了这细小的荠菜便也是柔情了起来。写下了吟哦荠菜的名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用它做的荠菜馄饨,最是地道的江南点心。它能让人吃出江南的不同味道。真如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里上海滩时尚男女的味蕾一样,荠菜馄饨是江浙沪游子远赴天涯后思念江南春天的乡愁。

  春到昆山,旅居昆山,赏昆山江南春色,与家人共同迎“春”,怎能不品尝春天里昆山江南的时令美味佳肴呢?

  昆山本地蚕豆又嫩又绿,起油锅,放少许蒜泥或生姜细末一炒,原汁原味,咬一口,沙沙的,入口即化,满嘴的江南田野春天的新鲜味道。

  还有一道江南名菜腌笃鲜正是时候。放入洁白春笋,再加嫩绿莴笋,与老腊肉一炖,绿白相见腊肉飘香,一盆子的春色盎然。

  接下来说昆山的河鲜。范仲淹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鱼儿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一开春纷纷外出活动觅食,此时肉质肥嫩鲜美。既为水乡,昆山的河鲜之丰富自不必说,最为时令的要数菜花鱼(塘里鱼)。它随油菜花开来,油菜花落走。品尝了它一条,就等于品尝了整个春天。

  还有一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螺蛳,从开春到清明的这段时间里,昆山人无它不欢。尽管吃它时的样子有些不雅,但甭管招待什么客人,它都能上得了桌子。足见,这碗螺蛳在昆山春食中所占的分量。

  吃过青团,才算“尝春”。 自古及今,青团都是江南一带清明时节的时令食品。其中色香味最正的莫过于昆山巴城镇正仪的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袁枚《随园食单》

  正仪青团的制作原料取浆草汁,这种浆麦草一般在立春过后一周收割,此时的草浆汁浓、麦香味重,做出的青团特别清香,回味香中带甜。而最大众的豆沙馅也很有讲究,纯赤豆浸泡去皮,煮烂成泥,加上糖渍桂花拌和。最后用新芦叶垫底上笼蒸熟即可。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百年老店文魁斋。

  这样的美食,均藏于闹市中的小店,古镇中的小巷小弄。它们名声在外,无须讲究门店招牌。常常进得店内,仿佛走进普通人家。比如,在同丰路上做青团子的一对夫妇,其店铺宽不到两米,挤在其他商铺之间,可丝毫不影响它在吃货心目中的位置。

  再如以荠菜馄饨闻名的锦溪桃香斋藏得更深,在锦溪一条狭长的弄堂深处,且就在自己的家里,每天来品尝的人却络绎不绝。

  在昆山四大古镇众多街巷里的小酒馆、小吃店、糕饼店必有着一种拿得出手的美食。他们从祖上承得绝活,让江南味源远流长,饱了众人的口福。比如千灯的大肉粽,锦溪的衬底酥,陆家的泗桥豆腐,周庄的万三蹄膀,巴城正仪的泡泡馄饨,等等。

  倘若,你给自己在昆山足够的时间,不仅是这个春天,昆山都会给你一分江南的惊喜。

标签:江南;昆山;水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