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提炼”,苏铸铜炉焕发别样生命力
“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的不断变化,每一个铜炉皮壳都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样貌,展现出它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力。”苏作吴氏铸铜炉第二十三代传人吴尧坤的解读,赋予了仿古铜器不一样的意义。
成立于清朝嘉庆年间的“炉缘阁”品牌,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明宣德炉督造官吴中后人创立“炉缘阁”,以仿制明宣德炉闻名。据介绍,宣德炉是以宣德皇帝年号命名的艺术品,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炉缘阁”历经吴家人20多代的传承,如今不仅拥有2000平方米的传统铸炉基地,还拥有800平方米的宣德炉文化主题艺术馆,2008年成立集展览展示、特色公益活动、文化交流、文创开发、艺术品销售为一体的苏州炉缘雅舍艺术品有限公司。“炉缘阁”在恪守传统与创新传承中,找到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散发出别样光彩。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唐寅文化园内的苏州炉缘阁美术馆,近年来已然成为欣赏苏州仿古铜器以及学习交流非遗技艺的优质平台。2018年,这里被苏州市评为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仿古铜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据了解,去年一年美术馆的观展客流量达5万人次,参加研学、研讨、非遗课程等体验活动的超6000人次。而2024农历新年以来,文博场馆热度再增,这里近一个月来日均人流量达500人次。
“仿古铜器算是一个小众艺术,但是近年来随着大家文化认识的提升,被越来越多人喜欢。更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这里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从20多岁到60多岁的爱好者都有。”吴尧坤说。
受众群体以及时代的转变,让古老的手艺面临着新挑战。在坚守古法技艺的同时,吴尧坤带领他的团队不断结合时代审美变化寻求创新形式。在偌大的展厅内,既有充满传统特色的仿宣德炉,也有符合当代年轻人喜好的各类创新造型铜器展品。藏品区与文创区有机融合,不仅满足了各类观众的需求,也增加了客户体验感。
在炉缘阁美术馆二楼的非遗研习课堂内,仿古铜器制作技艺讲师为不同年龄的铜器爱好者讲述宣德炉的历史,介绍仿古铜器的制作技艺。炉缘阁美术馆副馆长赵丹介绍,这里每季度会举办一场汇聚苏州众多艺术家的铜炉作品展,每月还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手工艺人举办文化交流讲座,针对非遗传承方面的工艺讲座及体验活动,更是每周至少举办两场。
“黄如秋葵著露,白如玻璃澄水,红如朝霞映日,青则点漆。”这是“炉缘阁”一直以来恪守的明清铜炉之美准则。仿古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要经过制模、刻样板、捏坯型、贴蜡、敷泥型、脱蜡、浇铸、修整、做色、打磨等多个步骤。古老的铸造技法要经过多种金属的融合,提炼出杂质,形成独有的金属比例;而现代手段可以制作出满足古老金属比例要求的合金铜。这种含有合金成分的铜器会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的变化在表皮呈现出不同颜色和状态,从而让每一件铜器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唯一性和可玩性。
2023年11月,古法铜器制作技艺(仿古铜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尧坤告诉记者,自己18岁开始学习古法铜器制作,在没有系统性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全靠长辈口头讲述,再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摸索,慢慢悟出其中技巧,不断累积经验,才能将这门手艺延续。“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在经过基础文化培养后才接触仿古铜器,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学习美术、雕塑的,认知度不一样,思路也更开阔。在这样的条件下,更加能够做出既符合古法技艺传承,又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东西。”吴尧坤欣慰地说。
2022年,“炉缘阁”采用古法铜器和古典琉璃两种跨界材料,创新设计推出了苏州园林温酒壶产品,并与电商平台“一条美学”合作,推出首月就实现30万元的销售成绩。除此之外,龙年最新设计的萌态可爱的“苍龙教子”熏香炉,充满苏州园林建筑特色的“金玉满堂”文创香插礼盒,以及“唐伯虎点秋香文创铜香插”“十二花神铜牌”“船钮盖蚰耳熏炉礼盒”等造型各异的产品也广受好评。当代手工艺人深知,非遗文化需与时代需求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产业链,才能更加长久发展传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传统艺术品被老百姓关注。而随时代变化,有些非遗手艺也许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失去生命力,但艺人们通过不断创新再创造,又制作出能够符合当代审美要求,迎合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作品,让文化艺术品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这样,古老的技艺就能‘重生’,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吴尧坤说。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