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创造流量,流量创造价值,随着IPTV、OTT终端数量、激活率与开机时长的逐年上涨,广告规模也势必越发走高。另一方面,洞察电视大屏数据价值,探索电视用户的社群化运营,发力大数据与精准场景营销等,也成为新机遇下的新挑战。
何雨雄,担任广州欢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OTT事业部总经理,拥有超过15年的互联网相关工作经验,深耕大屏智能电视的用户运营和营销服务。尤其在大屏电视的流量经营方面经验丰富。何雨雄谈到:“大屏电视的运营商能抓住用户的只有一个机会,就是用户进入机顶盒信源。但其实,最算用户点进了这个部分,还不是说一下就达到目的了。运营的理念是用户为王。作为运营者不能强迫用户,但是可以引导用户。对于已经是我的用户,怎么做精细化运营,将用户从普通用户变成忠实用户,这对大屏端的流量运营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考。”
当然,要谈大屏流量运营,就不得不先分析大屏流量的价值体现,目前智能大屏端有的营销工具有展示、互动等功能,这样的形态都可以做价值的变现。针对于电视台有节目宣推,针对OTT有APP分发,也可以帮运营商做推广导流。正如何雨雄所说,如此多的用户行为里,只有一个场景可以让运营商接触到用户,因此必须想办法让用户尽可能多的点到自己的部分里,这个时候要做的首先是整个的OTT的内容导流,运营商在提供直播服务的时候,各大卫视都有精彩的节目;同时运营商不仅仅提供直播服务,还提供很多点播服务,各种各样的内容信息能及时通过大屏通知给用户。
此外,目前运营商有部分的机顶盒是不活跃的,日活的开机率也不好,两次使用之间的间隔时长的周期等等,从目前来讲,运营指标上还是有很多可以优化空间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出解决方案。
对此,何雨雄以曾经主导的一个电信手机套餐为案例切入。当用户打开电视机的时候,运营商首先能识别这个用户是否是新用户,之后可以对用户进行标识,并做相关的优惠套餐信息的推送。用户一旦被这些优惠套餐信息吸引变成新用户之后,运营商可以进一步的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使用习惯做新用户关怀,例如赠送新用户专属的礼包等。
当时,何雨雄与团队做了两轮投放。第一轮投放的点击率3.83%,优化后做了二轮投放,点击率上升到7%。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次投放用户的停留时长分别是1分41秒和1分44秒,对于一个广告投放来说,这样的停留时长比预想的要高。
除了吸引新用户,维系老用户同样重要,为此何雨雄与当时的团队推出了更加直观的用户经验值和用户等级。比如用户等级是七级,有1600点经验值。大屏上有好多不同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分别的切割,也可以分别的记录,根据用户的使用状况可以持续跟踪和捕捉,然后按月、季度给出用户行为的变化曲线,根据这个变化曲线可以识别用户,将用户变成自己的,并且持续深化,变成活跃用户、忠诚用户。
在具体的运营执行上,有几个重要的条件来判别用户状况:第一是使用时长,打开了机顶盒进入服务停留了多久,第二是使用的频次,第三是使用周期,即上一次使用和这次使用隔了几天,这些都是核心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进行有效的用户标记。运营商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会发现有些用户会具有重度流失风险,甚至有些用户是高危流失风险,不同的用户如何采取针对性的运营策略。这里面有一整套的完整的运营体系。
根据用户的经验值不同时期的分布,会发现它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趋势对运营方有利还是不利的,有利的怎么保持,不利的怎么改进……后续精细化的服务,不管是通过运营商的机顶盒还是通过OTT的大屏,都将衍生出许多运营的难点和痛点,也是需要运营商不断去进步和革新的重要方面。
何雨雄指出:“只有想用户之所想,才能提高用户体验感。技术永远不是问题,有问题是的运营商如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深更好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