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先行区 提升竞争力|文化“镶嵌”让工业遗产变身新地标
2023-04-17 20: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曦  
1
听新闻


文化“镶嵌”让工业遗产变身新地标

  去年4月,江苏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为进一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一批富有江苏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先后亮相,江苏园博园位列其中。从建设、开幕到后期运营,江苏园博园已然成为一个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的示范项目。

变资源低谷为文旅高地

  江苏园博园占地3.45平方公里,建设范围内,有泥潭、采石矿坑、宕口与废弃工厂,里面矿渣堆积,崖壁裸露,9个矿坑深浅不一。针对这样棘手的现状,南京江宁区迅速展开部署,组建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区域内开展了全面环境复绿整治工作,通过山林保育、丰富林相、微创修复等手段,重新构建园内绿色生态体系。

  经过一系列的修复改造,30多万平方米近百个单体建筑、250多万平方米绿化景观、超20公里道路等项目逐一完成。在设计团队的精心策划下,原来的老旧厂房、筒仓、烟囱被改造成书店、时空地标“南京时”;原来的矿坑变成了植物花园、崖壁剧院、矿坑酒店。区域内整体绿化面积由之前的不足10%提升至80%。

  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是自1999年开始举办,用于展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承园林技艺的重要窗口平台。而核心板块之一“苏韵荟谷”,就是在峭壁荒坡上打造了一个集江苏13个城市园林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最江苏园林园艺”。13个城市展园包含了从汉代、六朝、宋代、明清到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造园风格,各具风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薇带领团队结合场地条件,将展园划分为宁镇、徐宿、江南、淮扬及沿海五个片区,结合13市的地理人文特点和传统园林文化进行规划布局。园区同时结合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展演,成为一个以园林文化创新展陈为载体,融合六朝文化、汉文化、江南文化等人文特色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体验胜地。

苏韵荟谷

变工业遗址为文化街区

  园区将废弃的工业遗址转变成富有文化内涵的街区,使工业遗产激发出新效能。

  据江苏园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个筒仓修复,比新建几个筒仓的成本代价都高。如今,原本的水泥厂厂房变成了园艺展馆,烟囱旁高高的塔式工业建筑,被改造成一座“南京时”钟楼,“南京钟”的历史文化得到延续;用废弃水泥罐改造建成的“先锋书店”,不仅将水泥扬灰转换成了阵阵“书香”,独特的回旋设计也成为园区内数一数二的文艺打卡地;可口可乐博物馆展示了一个百年品牌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时间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复原的传奇时间机械、复刻的北宋木制自动化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以及各种解构装置、多媒体视频等科技手段,让游客了解“时间”的来源。

  园区精心打造的植物花园“云池梦谷”曾是南京最大的采石宕口,如今却摇身变成世界首个矿坑中的“水下”植物花园。2022年以来,园博园热度持续不减,节假日和节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收纪录。位于园区内的7家特色酒店,重要节假日期间入住率都稳定在90%以上,有时甚至“一房难求”。2022年暑期,江苏园博园策划举办的融合声、光、电、影、焰的沉浸式焰火秀活动“焰遇·园博园”,点亮南京周边,成为特色夜文旅消费项目,其间日最高游客量达3万多人次。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021年9月,园博园正式运营。南京江宁区在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园区自身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在园区内划定艺术、文化、运动、度假四个功能分区,布局了餐饮零售、酒店会展、休闲娱乐三大经典旅游产业和文化展览、建筑设计两大新兴文化产业。

  湖山村曾是江苏园博园核心区域内的自然村落,多年来因采矿拉矿造成的环境污染给当地及周边村民带来了许多不便。江苏园博园的建成不但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还为他们带来了一连串利好,包括湖山村在内的多个周边村庄的村民经过系统培训后,成为景区服务人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获绿水青山带来的财富。不仅如此,汤山周边村庄也抢抓机遇,围绕园区打造了有特色的农家乐、民宿、农产品产业链等,逐步将自有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推动支柱产业从第二产业转向服务业。

  据统计,江苏园博园今年第一季度总客流量已超过30万人次,总营收超1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表示:“在工业遗存上进行一场自然与建筑的探索性实验,南京借助园博园的建设华丽‘转身’,成为‘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的城市转型新范本。”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标签:园博园;江苏;园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