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菲之缤纷兮 冀秋实之春华
——“江苏青年书法篆刻‘五书一印’(草书)展”印象
2023-04-13 22: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衡正安  
1
听新闻

芳菲菲之缤纷兮 冀秋实之春华

——“江苏青年书法篆刻‘五书一印’(草书)展”印象

  编者按:由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江南时报社主办的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五书一印”六十家系列作品展之草书十家篇将于4月15日至5月10日在南京开展。所谓“五书一印”即真、草、隶、篆、行五体及篆刻,主办方在全省青年书家中广泛征集、层层遴选、综合考量后,各推出十位入选代表,共六十人。

  这次举办的“江苏青年书法篆刻‘五书一印’展”,促进了青年书家的创作和学习热情,在江苏乃至全国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即将展出的十位青年草书家,章草、小草、大草齐备,风格多样、取法多端,尽显蓬勃生气、春花繁茂之态,让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现按公示之序,作简评于下。


  赵振,作为专职的青年书家,对书法有着较全面的掌握,书法诸体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草书更具个性特质,小草得益于当代名家和历代小草名帖,大草有王铎等明人的狂狷、奔放,风格多样、现代感强。时有学书之感言,可见临池之余的理性思考,是日后精进之阶梯,令人期盼。


  宋志伟,对草书具有较好的把控能力,章法的空间分割、黑白的对比和整体的协调,都有不俗的表达,特别是对草书线质的关注,使作品的品质和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取法多元,既有魏晋“二王”的古质,又不乏唐宋大草的开张,更有现代书家的构成理念。我们可喜地看到,志伟对书法临摹、创作,以及书法审美的思考,是创作的理性升华和自觉。


  闫增,对草书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能在快速书写中保持线条的质量和相互的关系、呼应,以符合审美的要求。闫增的某些代表作如大草《前贤论书选》,显然浸淫唐人的草书特别是怀素的《自叙帖》尤深,在体会书写速度和线条挺拔的同时,又能利用宣纸的特性增加线条的圆润和墨色的变化,在怀素大草劲厉的基础上,多了几分圆润和蕴藉。


  黄鑫,以章草示人,在取法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和陆机《平复帖》的基础上,上追两汉简牍八分,下窥明人宋克、乡贤高二适,其书风古朴中有新意。章草贵在古而秘。古者,延篆隶之用笔,取横势;秘者,古文字所蕴含之“神性”,反映出远古的文化和气息幽深之意,能兼其二者,当入高深之境。


  郭洪豹,从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功底,早年以篆书和篆刻活跃于青年书坛,兼善书法诸体和绘画,有着全面的书画基础。其大草在宋明之间,势如纵横捭阖,态呈恣肆汪洋,结体大胆变形,追求狂放不羁的书法风格。令人可喜的是,在峻激的狂放之中能保持结体的稳定和章法的贯通,当依赖于篆书的功底和绘画的造型。


  刘孝龙,小草最为可人,有《十七帖》的古雅、《书谱》的曼妙,也有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凝练,特别是草书的气息,安静、典雅、不激不烈,这在当下躁动的书风中甚为可贵。草,相较于正而言只是结构的解散、点画的映带、字与字的连属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其文字符号和气息还是以正、静为贵,孝龙很好地抓住了这点,也是其过人之处。


  张磊,明确碑帖兼融的艺术主张,其草书在明清大家中游走。既有徐渭用笔的率真,傅山字与字的紧密,又有何绍基线条的厚重,更强化了倪元璐行距的宽松,以整列的黑和整列的白产生强烈的对比,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字与字之间的紧密和行距的拉大,是考验作者对每个字和线质的良好素养,也正是他自信的表现,更基于其碑帖结合主张的实践之果。


  王海洋的小草还是很有几分特色的,可见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对其影响颇深,也用力甚勤,相比之下多了几许连属和映带。他在学书感言中强调了用心而写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写出走心的艺术作品。海洋还很年轻,已经能感悟到笔墨技巧和心的关系,只有心手双畅,才能抵达艺术的真谛。

  常畅书法的写意性很强,不管是魏碑、行书、草书,甚至大篆都充满了写意色彩。其大草以明人的章法为圭臬,密密麻麻,不让风透,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又以墨色的变化调节点画的关系和线条的节律,既能保持线条的质量、结体的稳定,又能照顾到章法的完整、气息的连贯和谐,实属不易,当得益于碑版、篆籀之根基。

  吴顺乐是幸运的,自学书以来一直受到当代诸多名家的指点,始终行走在书学大道之上。草书,从汉隶中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至少不会有很差的线条质量和不佳的气息。观其草书作品,既能书写蕴藉典雅的小草,也能创作狂放恣肆的大草,可见天生不缺艺术之才情,也不失书写的胆量。

  综上所述,以上十位青年草书家各具所长、各呈姿态,有的取法魏晋古气盎然,有的汲取唐宋遒劲蕴藉,更有偏爱明清率真而质朴。令人可喜的是,在现代审美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空间的构成、视觉的冲击、形式的制作、结体的夸张,在作品中多有表现。我们也注意到,这十位青年书家有多位是科班出身,有着良好的笔墨功底和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对艺术的创作有着不同的感悟和体会,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追求令人欣喜,让我们看到了江苏一批年轻的草书家正款款而来,未来可期。

  然而,书法乃“人书俱老”之艺,更需要技术的锤炼、艺术的升华和人生的历练。细究他们的草书,未来的路还很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技法有待锤炼。中国文化总体来看属于“技术体系”,没有技术的支撑便无可论艺,书法更是如此。这十位青年草书家的有些作品对线条和结体的把握还很稚嫩,内蕴浅、变化少、浮于表面,线质经不起推敲。要知道书法特别是草书是线条的艺术,高质量的线条乃草书之要务,否则,将难登大境,更经不住时间的检验。此外,对字法、章法和墨法的运用过于简单粗糙,草法不够严谨有失规范,大草不纯多有小草、行草代之,这是大草创作之大忌,必须着力用功之处。

  二是对碑帖融合的理解深度不够。晚清以来,书法的碑帖结合乃书坛之主流,是一种融帖之流美,碑之壮阔之长的创作理念。我们看到这十位书家大多有所感悟,但实践和有效者不多。碑帖结合绝不是简单的碑刻和“二王”帖派的表面嫁接,更不是方笔和圆笔的相互使用,它是自南宋以来的金石之学至清代“乾嘉学派”思想在书法中的运用,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学术基础和高超的技术要求,需要我们潜心探究和终生打磨。

  三是人文素养有待提升。我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法是中国人的图腾和信仰。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综合艺术素养的滋润,才能真正地触摸到她的灵魂。一个书家文化的高下基本上决定了他书法水平的高低(现代探索性书法除外),纵观几千年的书法史无一例外。所以,在研读了这十位青年书家的作品、文字之后,感觉到他们对艺术、书法、人生的感悟还很浅,甚至遣词造句还多有舛误,综合修养亟待提高,这是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

  毋容置疑,这十位青年书家的成绩是喜人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希望他们能够立足江苏放眼全国,更要看到未来。在浩如烟海的书法传统里,在群星璀璨的草书家的灿烂星河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耐得住寂寞,树立与古人争一席之地的志气。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期,现代思想毫无疑问地对我们有着全面的浸染,现代审美思想、创作理念、科学精神无疑在影响和推动着我们。书法的现代性需要我们思考,更需要我们摸索,在青年书法群体里鼓励他们探索、创新、尝试等,是协会组织不可回避的职责。新时代的江苏青年书家们正在成长,我们从这十位草书家的身上看到了江苏书坛的希望,江苏书法事业后继有人。 衡正安

标签:草书;书法;青年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