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数字化如何为文化软实力撑起硬筋骨
—— 推进我省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2-09-02 15:47:00  作者:姚国章  
1
听新闻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国家的根脉、民族的灵魂,同时更是引领历史演进方向和时代前进潮流的驱动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了更好地促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化的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近期出台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建设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八大重点任务,为未来文化数字化发展明确了发展路线图。

  江苏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文化根基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精英荟萃,在文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有良好的基础,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担当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角色,努力成为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排头兵,早日建成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文化强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文化人才的数字化思维。打造一支具有数字化思维的文化人才队伍,是赢得文化数字化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要安排专门的资金设立专门的项目,把提高全省文化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应用技能、强化文化数字化思维作为重要目标,使更多掌握数字化本领的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起来,为共同开创文化数字化新局面贡献更大力量。

  ——促进本土文化数字化企业成长。文化数字化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赋能器,将会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要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和行业推广的思路,支持和鼓励本土文化数字化企业先行先试,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文化数字化专家队伍建设。文化数字化既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又有很多实践问题需要面对,而且因为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必须加强专家队伍建设,通过不同领域专家智慧的碰撞,为文化数字化少走弯路、找到更好出路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重视文化数字化品牌建设。文化数字化既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创新的战略机遇,必然会诞生新的文化数字化品牌,需要抓住当前品牌尚未完全成型的窗口期,鼓励更多文化人士参与文化数字化品牌的培育,同时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数字化平台塑造相应的品牌,尤其要鼓励年轻人为促进文化数字化和文化国际化积极打造个人品牌,营造出更多既富有文化涵量又具有正能量同时还具有担当精神的正面形象。

  ——加大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江苏全省有国内一流的文化基础设施,无论是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博场所,还是各类影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展演场所,在数量、质量和分布密度上都堪称首屈一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等在数字化功能和体验方面也是国内的佼佼者,但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存在数字化升级的需求,需要加大力度予以提档升级,以期能创造出更多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鼓励传统文化项目的数字化创新。从全球范围来看,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少传统的文化项目正在远离年轻人的视线,一些非遗项目渐渐失传就是其中的例证,而那些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的文化项目充满新的活力,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以及常州恐龙园等都是数字化创新的典型。各地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数字化创新,提升传统文化项目的数字化含金量,创造出更多文化数字化精品。

  ——探索文化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和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依托高校、文化企业组建多方参与的实验室是开展相关实践的有效措施,江苏有条件成为文化数字化“三新”的领跑者,形成更多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案例,更好地为全国文化数字化助力。

  ——构建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文化数字化对文化数据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依照国家有关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我省全流程文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文化数据安全保护。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行业协调、自律作用,建立起文化数字化信用评价机制,健全文化数字化统计监测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数字化市场发展环境。

  党委和政府是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性力量,要坚持“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更不错位”的发展原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勇于担当文化数字化引领者和推进者,着力担当起“五台”角色:

  ——夯实文化数字化后台:各级党政部门拥有包括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类演艺团体和文化基础设施等大量文化资源,是文化数字化的强大后台,需要担当重任,不负使命。

  ——创立文化数字化数据中台:充分整合长期以来分散在各类文化主体中的文化资源,对通用性强、复用性高、利用价值大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标准化的数据资源,通过构建数据中台的方法,为全域文化数字化提供有强大保障能力的数据中台。

  ——搭建文化数字化舞台:针对当前传统影剧院以及相关演出场所数字化转型困难,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的实际,牵头组建通用性好、知名度高、群众基础扎实的数字化舞台,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一些有影响的直播平台,使它们成为数字时代新的文化基础设施,为文化演艺事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鼓励文化人才站在数字化前台:文化从业者尤其是知名文化人士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数字化应用能力偏弱、数字化参与经验少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以及一对一上门指导等方式,鼓励更多文化人才站在数字化前台,帮助他们拓展数字化身份,担当起文化数字化先行军的角色。

  ——打造领先文化数字化平台:目前国内公信力强、数据资源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数字化平台还十分匮乏,既不利于平台经济做大做强,也不利于文化数字化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要树立起“得平台者得未来”的思维,动员多方力量,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文化数字化平台,引领文化数字化向纵深发展。

  文化数字化代表着文化发展演进的基本方向,不仅关系到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而且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文化传承和文脉的延续,必须对此形成高度的共识,并能牢牢把握当前重要的机遇期,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得力有效的措施,推动我省文化数字化跃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拥抱新未来。

  (作者系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

标签:文化;文化人才;文化资源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