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四十五
2022-08-31 20:3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四十五

言恭达

  ▲篆书的涵义有“篆,引书也”(汉·许慎),“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清·段玉裁)。篆书的分类:

  (一)甲骨文:瘦劲有力,清奇秀逸的风格,显示尚质风度。其特点:一是用笔以直笔、方笔最多,转折多有用圆笔。二是结构上同一字有多种不同写法。三是章法上随字异形,错落自然。四是有合文。

  (二)大篆:古文、籀文、金文、《石鼓文》的总称。金文中《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称为四大国宝,《石鼓文》为我国石刻之祖。大篆的特点是以圆笔为主,风格多样。线条粗细长短,字形大小方圆,结构疏密虚实,章法错落不齐,变化各异。

  (三)小篆:其特点一是笔法圆笔使转,中锋运笔。二是结构上形体长方,字取纵势,横平竖直,布白均匀,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篆书对后代的影响:一是中国书法线条的线性与线质的启示,即“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二是中国书法高古气息金石气的启示。三是小篆结构的美学特点为楷书形成的借鉴,即对称、和谐与黄金分割。

  ▲“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学习《说文解字》首先要熟悉五百四十个说文部首,其次要善于将现代汉字在《说文解字》中正确找出相应的篆字。小篆通假,可查阅《通假字字典》,清代有《学篆必览》一书,可作参考。

  ▲甲骨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沿着表形、标音、假借的系统向前发展,视而可识。笔法:甲骨文由点、线、曲三种基本笔画组成,用笔已具起笔、行笔、收笔三种基本方法,横、竖、斜三个笔画均为“线法”。线法:一为顺锋法,即露锋缓慢入笔,落笔按实,随即中锋提笔而行,收笔时或出锋或驻笔平出。此可体现刀刻之意。提笔中含、凝重,即为篆书的用笔法,以求清挺、流畅,而不失浑劲。二为裹锋法,即藏锋入笔,随即裹锋绞转行笔,收藏时裹锋拙出。此用笔参以金文用笔法,以求线条苍劲、雄健,立体感强。三为偏锋法,甲骨文笔画也可使用偏锋,同样有刀刻趣味。甲骨文曲的笔法即“弧画”“转折”,其入笔、收笔与线法相同,可中侧锋并用,方圆兼备。

  ▲甲骨文章法可为:因字立形、因势造字、随形布势,虚实相生。清·蒋骥《续书法论》中指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节法之妙也。”甲骨文字形大小不一,分形布白自然,参差错落,行气清逸、欹正、斜侧各尽神态。方圆肥瘦,随字异形。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因势生发,纯古可爱,在匀净、平稳、清挺的构架中显示运动感。

  ▲清·宋曹《书法约言》中说:笔意贵淡而不贵艳,贵畅而不贵紧,贵涵泳而不贵显露,贵自然而不贵做作。我们看甲骨文的历史,从盘庚至帝辛,十二位帝王二百七十三年间,分五期,由于时代变化与贞人刻手不同,风格各异。第一期,盘庚至武丁,此时期甲骨文以武丁时代为主,大字雄伟壮丽,气势磅礡,小字疏密得体,秀丽端庄。这反映出武丁以德治国复兴殷政之道,甲骨文的书刻艺术也达到鼎盛时期。第二期,祖庚、祖甲,此时期庶政革新,天下太平,书风随时代而变,字体工整,凝重温润静穆,行款整齐规范,书刻技巧重于点线间的平行与对称。第三期,廪辛、康丁,此时期干戈不断,时代动荡也为书刻者带来心绪上的不安,书风趋向颓靡草率,常有颠倒错讹。其结体删繁就简,线条多改弧画为方折。第四期武乙、文丁,此时期书风承武丁一脉多见大字,粗犷峭峻,浑厚雄健,有雅拙多姿之美。第五期帝乙、帝辛,内叛外乱,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当时苛政严刑、控制严密,书刻者格外谨慎,此时期书风规整严肃隽秀莹丽,点画工而不浮,字体大小、字距、行距统一规整。从以上五期甲骨文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风格,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中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即一种是严谨、优美、温润,另一种是纵逸、粗犷、劲峭。

标签:甲骨文;篆书;笔法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