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立足岗位,用仁心仁术为患者铺设康复之路;乐善好施,一生朴素却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医惠民,年近古稀依然奔走在为民谋福的初心路上。他,就是张家港市高新区(塘桥镇)牛桥村“惠民中医堂”负责人、已有27年党龄的袁炳忠。
志愿书里显初心。翻开他的入党志愿书,一段话映入眼帘:“我作为一名乡村保健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神圣职责,‘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我的终身夙愿,为此,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争取在党的领导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年仅16岁就是乡村赤脚医生,50余年来,凭着精湛医术和仁心仁术,袁炳忠为许多患者送去了福音。面对前来求医的群众,为了保证他们能当天取到药,袁炳忠工作时间常常延长再延长,有时午饭拖到下午1点才能吃上。“每天最晚来用餐的人里面肯定有袁医生。”所在社区食堂工作人员常常感叹。一生坚守“人命大于天”的信念,从不拒绝病人的求医问诊,从坐诊看病到主动入户问诊,“在医者仁心中熔铸初心,我是党员我奉献”已然融入袁炳忠的行医初心中。
前行路上担使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袁炳忠当了两届镇人大代表、四届市人大代表。一次门诊中,袁炳忠听闻老百姓反映部分小药房存在坐堂医生无资质、乱开药的现象。“群众生命健康不是儿戏!”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袁炳忠连续跑了市、镇十几家药店了解情况,走访周边群众侧面了解打听,在充分掌握具体情况后,认真撰写了“加强全市药店坐堂医生规范化管理的建议”。该建议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及时转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并持续加强建议的跟踪督办,有效规范了药店坐堂医生的管理。该建议被评为“2016年度张家港市优秀代表建议”。
2002年,袁炳忠积极响应配合社区硬化黑色路面为民办实事工程,主动捐款1万元;2007年社区改建合作医疗室,他又捐资2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之时,他捐款2万元。他还积极参与了《扬子晚报》发起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每年从阳光学子中结对一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为资助学生提供每年5000元的资助。至今,袁炳忠已资助了6名学生,累计资助金额20余万元。一组数字映照出了一名老党员“一生勤业爱民,永葆先锋本色”。
海棠花中践传承。使命不断赓续,初心牢记心中。走进“惠民中医堂”,金色的党徽首先跃入眼帘。2021年,袁炳忠向牛桥村党委建议的“惠民中医堂”先锋驿站正式开启,这一项目是以社区党员医生为主体,以“惠民中医”行动支部为引领,发起“家门口的健康守卫者”行动,面向周边群众,提供集中医诊疗、中草药熬制、健康理疗、健康咨询和中医学知识科普等服务。通过防疫知识宣讲、开设青少年中医药科普讲堂、固定日公益惠民坐诊、特殊群体送医到家、百姓善言堂等活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打通群众健康“最后一米”,同时把“惠民中医堂”先锋驿站作为听取基层治理民情民意的主阵地,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党群联建共建、服务资源共享、民生难题共解党建工作新格局。疫情防控以来,袁炳忠还主动要求在“惠民中医堂”设置核酸检测点位,作为红色点位助力牛桥村疫情防控。
坚守一时易,坚守一生难。如今,找医生袁炳忠寻医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找人大代表袁炳忠反映问题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找党员先锋袁炳忠齐商治理的网格员越来越多。“虽然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但是共产党员这个身份赋予了我很大的责任,既然党组织认可了我,我就要对得起党的信任,既然村民们需要我,我就在牛桥村当一辈子村医,做乡村振兴路上的健康守护者、群众发声人。”袁炳忠坚定地说。
(汤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