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从热闹的干将路折进宁静的公园路,再拐入幽深的草桥弄,即是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草桥实验小学校的所在。“草桥畔,百年校,传礼仪,崇德化……和平义、文明礼,思圣陶,学颉刚……做真人。”灰色墙壁上镌刻的《草桥三字经》,向来往行人讲述了学校绵延百年的办学历程。西首老校门上镶嵌的“1906”字样,更昭示着学校跨越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
世纪风雨话沧桑
1906年,在苏州地方士绅、教育家蒋炳章的帮助下,时任江苏学务公所议长的王同愈创办了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在十梓街夏侯桥东堍一所民房,后迁至公园路草桥南堍自建校舍。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先后易名为吴县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城中小学、吴县县立草桥小学、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学校等。1952年,学校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公立学校,并更名为苏州市草桥小学校。
八字校训垂千秋
王同愈创立学校后,切实践行新式教育,不仅理念先进,在课程设置上更是力求完善,涵盖了国文、经学、算术、地理、历史、理科、英文、国画、音乐、体操等各个学科,十分全面。在提倡新式教育的同时,学校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王同愈提出的“宣礼、尚德、发悟、肃志”的八字校训,一直沿用至今。
园内的红瓦顶小楼是草桥一路风雨的见证者,被师生亲切地称为“红楼”。二楼“名人馆”陈列了历届名人校友资料,并配备感应式“电子书”和投影,是学校德育基地;三楼西侧是“小青书屋”,收藏校友作家范小青捐赠的图书。东侧是“小草诗社”,定期开展诗社活动。
潜心躬耕育菁英
在一代代草桥人的潜心躬耕下,学校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摇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健人、画家颜文樑、画家吴湖帆、专栏作家郑逸梅、奥运冠军陈艳青、著名作家范小青、书法家费之雄等一大批名人先后从这里走出,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岁月变迁,光阴流转,草桥人的教育初心仍如磐石般坚定。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优化,促进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心中所信,方能行远。李映婳 侯敬奇 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