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通讯员 玄宣 记者 殷文静)2月3日,立春,春节更近了。为传承“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南京市玄武区委宣传部联合南京市博物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玄武区文明办和玄武区文联,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曹府戏苑共同举办了“织造有戏·曲高梅香”书春联·送祝福道德模范专场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彭玉香,江苏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朱玉良、蒋克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王福成,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会员吴克俭等书法名家,以及雪雅斋六朝画室的师生,现场为大家撰写春联和“福”字。书法名家同领导嘉宾一起,将春联和“福”字送给来到现场的留宁职工代表、社区老党员和市民游客,少先队员为俞晓冬、成息红、李伏桂、高日余和何伟等南京市道德模范献上鲜花和新春祝福。
应江宁织造博物馆邀请,彭玉香为曹府戏苑“量身定制”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三人以掺牛尾,投足而歌八阙”,下联是“一板犹摇弋阳,走台尽演千秋”。含意是:三个人拉着牛的尾巴,起步一边跳舞一边唱起古代八种曲调。檀板一打,弋阳腔唱起来了,各种角色登台,将千秋历史故事进行精彩演绎。现场为曹府戏苑挂好春联后,彭玉香为观众讲解起创作这副戏曲春联的故事。
在江南山水画般的西池、楝亭旁,墨迹未干的春联悬挂在曹府戏苑内,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对联内容,书法名家悉心指点小学员,由凤艺传国风影像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设计装扮宝黛造型,“宝黛”为游客讲解江宁织造与《红楼梦》和戏曲的渊源,现场洋溢着浓浓年味。
今年5月,国内最高水平戏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活动将在南京举办。作为“文学之都”的南京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江宁织造博物馆也与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江宁织造博物馆位于玄武区长江路,是清代“江宁织造”遗址所在。江宁织造是清代专门生产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方机构,存续260余年,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沧桑历程,其中尤以康雍年间曹雪芹家族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的兴衰荣辱最为引人瞩目。曹雪芹祖父曹寅是清代著名文人,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戏曲家。他的江宁织造府内建有戏台,养有家庭戏班,康熙皇帝南巡时也经常观戏。曹寅和纳兰性德是好友,纳兰陪同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时来到过织造府,还留下了一首写曹府楝亭的词。
时至今日,文学与戏曲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反映市民生活的当代表达。江宁织造博物馆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梅花戏剧角”示范样板点之一,今年将以“织造有戏·曲高梅香”为主题,举办包括互动培训、公益讲座、戏曲展陈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助力“梅花奖”,编织出南京市“梅绽金陵 礼赞百年”戏剧主题活动的精彩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