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新政”剑指违规App 江苏今年检测量力争达10万
2021-04-29 20: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梦然 洪叶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26日,由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新政释放动真格的整风“亮剑”信号,将全力捍卫公民隐私权,接下来App将面临“精细监管”。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国App数量约540万款,江苏App总量约占全国7%,记者采访省内相关部门,对“最严新政”作出解读。

用户“灵魂拷问”:

谁在“偷窥”我的个人信息

  以原生安卓系统为例,通讯、位置、存储等各项功能的使用都涉及个人信息权限收集,共计10类26项,App已成为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私自、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频繁申请、过度索取权限,账号注销难等是我省App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市场分类来看,游戏类App最多,工具软件类、电子商务类、生活服务类紧随其后。

  日前,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个人信息”发现,共有33047条投诉记录。有网友称,在美团上浏览轰趴馆娱乐项目,随后就有附近的轰趴馆根据美团浏览记录查看电话加微信进行宣传。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没有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却收到物流信息,没有订酒店但收到了预订酒店成功的信息,莫名其妙收到泰康人寿“飞铁保”领取成功的信息……

  “某些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约束。”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治宇表示,虽然《网络安全法》已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是“正当”和“必要”的边界在哪里并不明确。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App的“越界”乱象——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消保系统共受理有关个人信息的投诉443件,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敏感信息共计24606条。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信息保护确实存在“维权难”的现状,用户只能通过不断接收到的垃圾短信、广告、电话等情况察觉到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侵害发生后消除不良影响的手段几乎没有;另一方面信息泄露后溯源也很困难,消费者无法判定是某个具体的经营者做出的行为。

解读“最强新政”

为App收集用户信息明确边界

  “大门都开了,估计该拿的都被拿走了。”事实上,很多用户已经接受“数字生活”必须要出让些个人信息的主张,但对于APP“无底线”索取信息实感愤懑——交出个人信息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使用时的一次授权,不应意味着终身授权;对某些应用场景的授权,并不意味着“一网通行”式的广泛授权;对某些方面信息的授权,不应代表着所有信息的“一股脑”授权——尤其涉及个人生物特征、金融账目、个人行踪等敏感信息,应该得到保护。

  记者看到,此次征求意见稿结合具体环节、信息属性、应用场景作了细致的原则性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平台、服务商等各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此外呼之欲出的App备案制度也令人期待。

监管部门“亮剑”

今年已下架11款App

  近年来,江苏App治理工作组也在不断出手监管,且不断“亮剑”。

  去年,省通信管理局建设上线“江苏省移动应用(App)管理平台”,摸排省内开发运营的App台账,累计收录了8万余款省内App,涉及省内开发运营单位6683家,提供App下载的站点465个。

  今年以来,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联合通报对103款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及网络安全隐患的App进行整改,下架11款未按要求整改的App。

  “对于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将进行严肃处置,绝不姑息。”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力扬表示,当前省内12家重点App运营企业已签订了个人信息保护承诺书,该局将进一步加强APP技术检测能力建设,尽快形成全年检测10万款App的覆盖能力。被点名通报的重点企业,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企业和App采取停止接入、行政处罚及信用管理等措施严厉处置,抓一批典型案例,通报一批违规应用,处罚一批违规企业。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梦然 洪叶)

标签: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违规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