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1-09-15 21: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丁全利 葛忠明 季庆伟  
1
听新闻

  □ 农业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丁全利 葛忠明 季庆伟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普惠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加快商业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作一些探析。

  1.坚持普惠领域专项政策的连续性,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入普惠领域。我国在普惠金融政策扶持方面更加综合化和全面化,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方面、在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方面和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在货币财政政策方面,继续落实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强支农、扶贫、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让金融活水更多流入普惠领域。同时,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传统金融机构要在普惠金融服务上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新型业态主体同样应成为强化普惠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深入农村普惠,扩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了普惠金融探索。

  2.有效降低数字鸿沟的不利影响,协调推进线上线下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及机具进行合理布局,稳妥推进线下网点智能化改造。对具有明显社会价值但商业价值不显著的物理服务点和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激励,保障线下服务不缺位。持续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指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协调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对于依赖传统金融服务的老年人等群体,适度推广使用数字金融工具,在保持传统服务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选择的同时,设计推广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规范。

  3.夯实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基础,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完善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流动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弥补偏远地区线下服务不足的问题。持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之外的支付类、政务类、商业类等替代性数据在农户信用评价中的应用,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提升信用贷款比例。完善与两权抵押相关的确权、评估、登记、交易等操作规范。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村生态宜居等重点难点领域,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稳妥扩大涉农抵质押品准入范围,因地制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4.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和交流,精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及时向小微企业宣传最新政策和金融产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风险状况合理确定放贷规模和资金价格,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小微企业。统筹推进小微企业税务、电力、社保等涉企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为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提供基本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线上信用贷款、数字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和服务,稳妥提升信用贷款比例。进一步完善信贷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引导作用。

  5.精准有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持续提高国民金融素养。部分消费者对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较少,家庭财务规划、应急支出管理等还较为欠缺,特别是农村居民、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较为薄弱。进一步提升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消费者知晓最新金融政策,选好用好金融产品,树立“买者自负”的风险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收支管理能力,切实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持续做好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科学评估金融教育成效,完善金融教育体系。

标签:普惠金融;金融;金融服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