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深入贯彻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部署,落实“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要求,9月16日,工商银行南通南川园支行联合代发工资单位共同举办“‘典’亮金融生活,守护民事权利”特色宣讲活动。活动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将《民法典》民事权利保护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普法+互动式体验”,把抽象法条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防身术”,现场参与多为代发工资单位一线职工,宣讲结果赢得现场职工一致好评。
工商银行南通南川园支行精准聚焦“关键群体”,打造“分众式”普法场景,提前一周对接代发工资单位,梳理出“一老一中一新”重点名单。活动当日设置三大专区,一是“银发守护站”,针对代发工资单位老年人高发的养老诈骗、理财误导等风险,提醒老人遭遇侵权时及时固定证据、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二是中年护航站,聚焦中年群体“家庭财务支柱” 的核心身份,围绕房贷利率调整、信用卡分期陷阱、子女教育金规划风险、家庭资产配置诈骗(如“高收益保本理财”“虚假投资项目”)等高频问题展开普法。通过案例拆解(如“伪造银行 APP 骗取贷款”“冒充金融顾问诱导非理性投资”),指导中年客户辨别合同条款中的 “隐形收费”“违约金陷阱”,同时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金融消费维权的核心条款,建议定期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查个人征信,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 “被贷款”“被办卡”等问题。三是新员工驿站,针对刚入职的群体金融知识薄弱、消费习惯尚未成熟的特点,重点开展“工资理财入门风险”“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普法。通过互动问答,讲解《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金融信息收集的边界,以及“过度透支信用卡”“参与虚假理财 APP”的法律后果,同时提供“工资分账户管理”“低风险理财产品筛选”等实操建议,帮助新员工建立健康的金融消费观念。
本次活动打破传统普法宣讲“单向灌输”模式,以群众身边真实发生的金融纠纷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巧妙将《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权利保护的核心条款,与金融消费者在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理财投资等场景下的权益保障需求深度融合。宣讲过程中,支行工作人员通过“沉浸式普法 + 互动式体验”双轨并行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抽象法条,用生动的情景还原风险场景,从“借款合同中的权责界定” 到“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与维权”,从“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解读”到“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技巧”,每一个知识点都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金融权益防身术”。此次“法典 + 金融”特色宣讲活动,是南川园支行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提升金融服务温度的重要举措。
未来,工商银行南通南川园支行将持续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创新宣传形式、拓展服务场景,将法律知识与金融服务更紧密地结合,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