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萍领衔创作《初心盛放》.jpg

王云燕|敢为天下先的玫瑰将军

晨光漫过沧浪亭的漏窗,落在绣娘指尖的银针上,霎时碎作万点金芒。苏绣是浸在吴侬软语里的江南骨血,一根丝线劈作六十四缕,能在素绡上绣出烟雨空濛,也能在宫缎间织就铁马冰河。”传统工艺的苏绣,很长时期以来,作品都以仿制、复制为主,而姚建萍认为,仿制作品不是自己的真正作品,只有原创性的作品,才是自己的“拳头产品” ,才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和艺术品牌。小女儿姚卓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当代苏绣艺术家,她的作品概念先锋而有力,本次带来《当绣布被剪去》 、 《 Trapped系列》等作品,展示当代苏绣先锋探索和多元包容的精神面貌。

高清大图

  • 桃花源砚 作者:蔡春生.jpg
  • 苏州阳澄湖畔——重元寺.png
  • 微信截图_20250717111609.png
  • 姚建萍领衔创作《初心盛放》.jpg
  • W020250619777130008825.jpg

作品欣赏

乔兰蓉作品《姑苏24节气食景图之立春》.jpg

王云燕|刀笔生花 无画不年

总把新桃换旧符“无画不年” “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苏州人而言,那朱红春联固不可缺,然而桃花坞木版年画才是心尖上的珍重。2001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濒临倒闭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引企入校,运用校企合作的“桃花坞模式” ,培养出一批具有艺术创作和设计能力的高技能年画传承人,在全国工艺美术高等院校中开创了先例。作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4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出生于1982年的乔兰蓉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制作与研究。他们取材年画的元素,创作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虎虎生风》 、动漫年画作品《唯我国风》 、酒吧桌游《年画师大作战》等,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他们的创作活力。[详细]

蔡国平研制的碧螺红茶.jpg

王云燕|一片春山在碧壶

洞庭山碧螺春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茶” 。嫩芽蜷曲如螺,裹着绒绒的银毫,茶芽一跃入温水中,便如绿蝶初破茧,又像苏醒的灵魂在澄明水中缓缓舒展了肢体。致富不忘周边群众, 2008年由苏州洞庭山花果香茶场牵头,蔡国平组织319户茶农共同参股,组建了苏州市吴中区明月湾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生产销售碧螺春茶及当地的农副产品、果品,并且把自己生产碧螺春红茶的技术传授给广大股民,延长了碧螺春茶的产业链。从此,每一次水汽氤氲,每一次绿意舒展,唤起的,必是这烟波深处,遗世独立的螺黛仙岛,和它永恒吐纳的,那一口清远绵长的“吓煞人香” 。[详细]

《中国梦 和为贵》.jpg

王云燕|千锤百炼钢铁之花

苏州样,广东匠自古苏州便如清雅墨画,构思清丽奇巧,灵气蕴藉于纹饰间,仿佛江南烟雨都凝成了器物的风骨。金属凿刻全国各地都有,苏州金属凿刻以分工细致、做工精湛而誉满天下,苏州金属凿刻形式多样,有浮雕铜艺、有锤揲铜钵也有香炉器皿… …苏州传统金属手工艺抬凿和錾刻,是金银细工中极其重要的技法,在全国享有重要地位。他创办了苏州市金属凿刻艺术研究工作室与苏州金属凿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传授给新一辈,吸引了无数青年人才投入到金属凿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作者系苏州高新区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详细]

桃花源砚 作者:蔡春生.jpg

王云燕|无情石,有情砚

看到过一句话: “砚池宜浅,积水如微雨潭” 。砚台静静地卧在案头,恰似一方被岁月凝固的水潭,圆润的轮廓勾勒出温柔曲线,凹处墨痕如涟漪轻漾,将千年的墨香与文思悄然封存。指尖抚过冰凉砚壁,恍惚间似有清冽水波漫过掌心,文人墨客的思绪曾在此汇聚成河,将字里行间的风雅,化作砚中永不干涸的墨韵。苏州澄泥石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春生除此之外,他把砚台中的文化符号提取出来,制作成拓片,再将拓片装裱到苏扇上,实现了苏扇技艺、砚台技艺和拓片制作的三者结合。他从小跟着家里人学习制砚, 1969年进入苏州砚台厂(后更名为苏州雕刻厂) ,该厂是当时苏州唯一公办的砚台生产企业。(作者系苏州高新区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详细]

苏州阳澄湖畔——重元寺.png

王云燕|明式清韵姑苏来

许建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正源明式家具起源于明朝的苏州,是不争的事实。许建平对古典家具的制作程序熟识能详,他认为榫头是古典家具最重要的结构,好的古典家具可以做到严丝无缝,里面一点胶水都不能用,许建平经常会给工人们传授古典家具的工艺特点。许建平所秉持的工匠精神,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也昭示着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种以“勤”为基、以“纯”为本、以“精”为魂的工匠精神,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指引更多后来者于方寸器物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匠心传奇。[详细]

微信截图_20250717111609.png

王云燕|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秋夕》里这一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少女在寂寥夏夜中,用轻薄的罗扇追逐流萤的画面,极具意境美。而扇子正是她的道具。同时为了促进苏扇行业规范化发展,盛春牵头编制了苏州市地方标准《苏式传统文化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 ,参编了苏州市地方标准《苏式传统文化苏绣技艺与文化传承指南》 ,行业标准的建立,对今后传统非遗商品的“品控”立下了“规矩” ,也成为电商销售中。(作者系苏州高新区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详细]

姚建萍领衔创作《初心盛放》.jpg

王云燕|敢为天下先的玫瑰将军

晨光漫过沧浪亭的漏窗,落在绣娘指尖的银针上,霎时碎作万点金芒。苏绣是浸在吴侬软语里的江南骨血,一根丝线劈作六十四缕,能在素绡上绣出烟雨空濛,也能在宫缎间织就铁马冰河。”传统工艺的苏绣,很长时期以来,作品都以仿制、复制为主,而姚建萍认为,仿制作品不是自己的真正作品,只有原创性的作品,才是自己的“拳头产品” ,才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和艺术品牌。小女儿姚卓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当代苏绣艺术家,她的作品概念先锋而有力,本次带来《当绣布被剪去》 、 《 Trapped系列》等作品,展示当代苏绣先锋探索和多元包容的精神面貌。[详细]

W020250619777130008825.jpg

王云燕|苏作天工之玉魂

玉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它也是财富、地位的象征。工作室开张当日,慕名者踏破门槛,自此,苏州玉雕不再是老手艺的代名词,而有了“新文人玉”的雅称— —蒋喜的刻刀,悄然划开了当代玉雕的新纪元。为备述苏州古今玉器发展历史轨迹,他出版著作《美石者》 ,细致论述了苏州玉雕的特点和自己几十年的琢玉成果和治玉经验,可以说是苏州玉雕界第一个将自己的玉雕心得以书面形式与众分享的人,完成了从制作实践到制作理论的一次飞跃。2015年11月20日— 12月20日, “苏艺天工”之蒋喜玉雕展是苏州博物馆为当代玉雕大师举办的首个玉雕个展,标志着官方对当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价值的认可。(作者系苏州市高新区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详细]

W020250531406506971688.jpg

王云燕|苏作天工之一寸缂丝一华年

“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宋徽宗此诗,说的便是织中圣品— —缂丝。至此,苏州成为全亚洲最主要的缂丝实用品出口地。1989年, 21岁的蔡霞明进入苏州长桥缂丝厂,拜缂丝前辈莫忠瑛为师,学习刺绣和缂丝。1993年过后,苏州的明缂丝技术完全停止生产了,苏州长桥缂丝厂和苏州甪直缂丝厂,由于掌握了两大技术: “明缂丝” “本缂丝”的整个技艺,所以生存了下来,其他缂丝厂纷纷处于倒闭大潮之中。2008年,蔡霞明创作了《明缂丝和服腰带》荣获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江苏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本缂丝腰带《如意纹》荣获创意奖,缂丝地屏《善财神》荣获工艺制作奖。[详细]

微信图片_20250519170336.jpg

王云燕|苏作天工之“核”爆

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刀尖在核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船舷的轮廓便显现了,可纳百川,藏天地,画世间之众生百态,以一种极为精致的微观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苏州的舟山核雕。[详细]

江苏苏州园林拙政园航拍.jpg

苏作天工——自序

“苏作”,千百年来就是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