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婷|苔花深处有师灯
2025-10-15 16: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诗婷  
1
听新闻

  (震泽中学)

  这是我成为教师后的第7个教师节,在抽屉里找到一封信。信封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致我的学生,如今的同行。”落款是震泽中学吴丽萍老师。我颤抖着拆开,信纸里滑落一片压干的苔花,细小如米,却洁白如雪。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将我带回二十年前那个多雨的春天。

  那时我读高一,是班上最沉默的影子。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我性格内向得像墙角的苔藓。成绩中等,尤其语文作文,常因“离题万里”被红笔狠狠划伤。直到吴老师出现,一袭素裙,眼睛亮得像蓄满星子的井。

  四月某个雨天,她布置作文《我的样子》。我咬着笔杆,看窗外雨丝如织,突然想起山里外婆家石阶上的青苔,在雨中绿得发亮。我写道:“我的样子如同苔藓,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安静地活着。”交上去后,我等着又一次批评。

  而作文本发下来时,我愣住了。红笔写的评语如火焰跳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我读过最动人的梦想——它让我看见生命的另一种高贵。”下方还画了一朵小小的苔花。那天放学,吴老师叫住我:“你知道苔藓是最古老的植物吗?它能在岩石上开辟土壤,为后来者铺路。这种沉默的奉献,多像老师啊。”

  她的话如闪电照亮我蒙昧的心灵。从那以后,吴老师经常带我去校园后山认苔藓:墙藓、地钱、葫芦藓……她告诉我,每种苔藓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她送我显微镜,让我看苔藓孢蒴的精妙构造;借我《植物志》,带我抄录关于苔藓的篇章。那个学期结束,我的作文破天荒得了高分,题目是《苔藓的哲学》。

  高一结束时,吴老师调离学校,送别那天,她送我一本《诗经》,扉页写着:“愿君深植根基,静默生长。”我摸着那些字痕,眼泪第一次为她而流。后来我才知道,深夜为我整理复习资料,还悄悄给我买课外书……这些事,她从未提及。

  如今,我也教书七年矣。每接新班,我都会带学生寻找校园里的苔藓,讲它们如何在地球上跋涉亿年,从海洋走向陆地;讲它们无花无果,却装点着最寂寞的角落。有个学生曾在周记里写:“老师就像苔藓,我们是她之上的万木春天。”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朵小小的苔花,一如当年吴老师所做,一个人可以变任何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但是在这些样子的背后,是一颗不能忘怀的初心,人生得以多久才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老师这份职业或许是辛苦的,但是我们虽然见证不了他人的成才,却能走进他人的童年,在清澈的眼神中感受最炽热的情感。

  夜雨淅沥,我摩挲着信纸,读到最后一行:“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盏灯。你是我点亮的第一盏灯,现在它照亮了更多人。”我走到窗前,看雨中的校园,墙角苔藓正绿得深沉。原来,真正的师者都是苔藓般的物种——沉默地铺垫,温柔地坚持,在无人注目的角落完成伟大的事业。那片压干的苔花在灯下泛起微光。我小心地把它夹回书页,仿佛接住了一个跨越二十年的拥抱。苔花如米小,师道如山重。在这条绵延千古的教育之链上,我们都是其中一环,卑微如苔,却也崇高如峰,在山峰的深处,有一颗赤诚烂漫的心

  开学后,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们:请看那墙角苔藓,它们无言的翠色,正是人间最恒久的春天。而一代代师者,就是这春天最深处的根系,不见天日,却托举着所有的绽放,在这个教师节中,我想对我曾经的各位老师说一声感谢,苔花深处有师灯,倒影苔中有师魂,愿每位老师都能活成自己最美的模样!

  (黄诗婷,高中毕业于震泽中学,现就职于江陵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淞南路小学。)

标签:师灯;苔藓;老师
责编:管云林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