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西善》画外音
2023-02-19 18:4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立  
1
听新闻


《画说西善》画外音

□ 徐立

  蔡震先生的《画说西善》已经由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原件正在初见书房展出。所有已经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无一例外地认为,它开创了方志编写与出版的先河,形象生动,真实可感,与常见的方志类图书相比多了份艺术性和审美情趣,可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画说西善》的出版不是刻意策划的,而是一步步逐步成形的,契合“方志”身份,我称之“画外音”。

  大概是2021年的五六月份,蔡震先生兴高采烈地捧着一本装订好的足足110幅写生稿复印件来到我的办公室,因为全部在西善完成,都是十分熟悉的场景,直抵我的心灵深处。全书精彩、壮观,精彩指的是画面细腻,壮观是指幅数之多,涉及面十分宽泛,有城市街巷,也有市井生活,有山水城林,也有人物,男女老少,非常真实地再现了西善的现在,也能从中看到西善深厚的历史,想象出西善美好的未来。我脑海中浮现出他不管天寒地冻,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一手持画夹,一手握笔,迎风昂首凝神作画的身影。于是,我建议蔡震先生在初见书房做一个展览,他欣然答应,并提出既然要展览,他就回去着色,这样才能方便居民观赏。单纯的线描稿,虽然很雅致,但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才行,在这点上,蔡老师比我更察民情、懂民心。我固然开心,他却为此又付出了几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我更是得寸进尺,希望蔡老师能给每幅画配段文字,说清楚每幅画写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因为再过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有些场景将不复存在。就这样,又有了每幅画三四百字、累计近5万字的旁白。好在他当了一辈子文化记者,是资深媒体人,写文章对他是“小菜”,下笔如神。苦了他的是“文责自负”,要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包括街道各方面工作台账。其为人处事之真诚、朴实、大气和责任,让我一次又一次动容。

  因为知道他前些年出版过一本关于南京民国建筑的彩铅画集,我进一步建议他出本画册。于是,是正式出版还是找个文化公司编印,找哪家出版社,请谁题书名,请谁做责任编辑,请谁装帧设计,我们又一次次讨论、比选。我只动嘴,他却要一个个对接,一件件落实,用“跑断腿”来形容其背后的艰辛毫不为过。好在他是内行,有经验,为人好,朋友多,少了些折腾,不然我的心一定更加难安。他选定了专业的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有了江苏作协主席毕飞宇的序,有了多次获得中国最美图书设计奖的周伟伟老师的倾情相助。如果说蔡老师和我是朋友,对美和极致的追求无疑是我们的共同之处。我们的目标是让这本书成为方志经典,获评“最美图书”。

  而后是焦急的等待。直到2022年底,画册出版,因为疫情只赶印了两百册,目的是新书首发与画展同步。画展则是街道为辖区居民准备的春节文化大餐。正值疫情暴发期,很多人都刚“阳康”或在“阳”的过程中,开幕式一切从简,把所有的“式”去掉,搞了个自由散漫的沙龙,但非常诚挚地邀请了一些艺术家、文史专家如刘旭东、薛冰、尹石、毛贵民、诸荣会、余一鸣等,边看边交流,蔡老师则提前为大家准备了签名本。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省文联书记处书记、评论家刘旭东老师第二天凌晨六点多就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他的观后感,直言:“看了《画说西善》,有望外之喜。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可以说是当代西善桥的风俗画,充满人间烟火气,生动可感,气息动人,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个画展?艺术有一种功能,就是将熟悉的生活陌生化。西善桥的观众看画家的画,读他的文字,既亲切又新奇,这就是审美的境界。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借助艺术可以重新发现。这些画是现实的,又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画家的眼光是独到的,选择也是独到的。西善桥在春节期间办这样一个画展,很有意义,接地气。文化的养成,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是口号,不是空话,需要去一一落实,这就是基层最好的落实。”读完,我兴奋不已,立即转发给江南时报社管云林社长,他也很开心,认为刘书记写得好,当天编辑排版,第二天见报。这让我深深感到,一个好的策划,一个精品工程的价值,大凡好的、有意义的,大家都愿意主动为之宣传。我之所以如此大段摘抄刘书记的原文,是因为他作为一名专业评论家,说出了我想说却没有能力说的话,知我者刘书记也。

  与此同时,街道还专门给远在他乡的西善籍人士发了春节慰问信,只要取得联系,就寄赠一本《画说西善》。正在援疆的余女士收到画册后,发微信给我说,远在边疆的我们收到娘家的新年礼物特别温暖。正是因为这封信,我才知道有那么多西善人常年工作在外地,其中不乏功成名就者,下次招商有线索了,我暗自窃喜。另有一些与我熟悉的朋友专门打电话或发信息来索要,我以为这也是一种肯定。拆开一本放在案头,随时向来访者展示,是我最近常做的事。

  展览结束后,蔡老师将原作全部捐赠给了街道,由文旅中心负责不定期展出。我时常会想,再过五十年、一百年,西善的后人再看这些作品,再读这些文字,会有怎样的认知和情感?那将是一场怎样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坚信蔡震老师今天捐赠的不仅是画,也是历史,更是未来!

标签:西善;方志;老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