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六十六
2023-01-30 20: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六十六

□ 言恭达

  ▲在联合国首届中文日上,我演讲的第一句便是——“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为我今天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而感到格外的幸福!”“走近书法,就是走进中国!”“我爱我的祖国,不仅爱她的千山万水,更爱她五千年的文明,因为,中华文化是历久不衰,与时俱进的!”

  ▲我常说,我们这代人很幸运,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时代造就和推出了我们这批书画家。感恩时代,感悟生活,感知民生是我们的基本生活态度。因此,从“奥运”到“世博”,我都用书法艺术大草长卷形式来记录历史,体现历史,畅想历史,作为时代的文化记忆,弘扬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长卷所承载的白话文,现代叙事方式,全球文化背景和人类重大历史事件全都是当下时空的重要元素,我想,它给我的艺术创作带来新的思考。

  ▲我常反思自己的得失利钝,省悟到如胸无点墨,必将如浮萍漂泊,朝秦暮楚。学书应溯流而上,沿波探源,放眼点和线的律动,滋润墨和水的情趣,苦恋结字的风韵,追求篇章的气象,自然厚积薄发,根深叶茂。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这是我的座右铭。追求人格的完整性与事业的紧迫感,不骄躁,不炒作,不浮俗,不功利,“君子之风,为而不争”。梁漱溟先生说过人生三种态度,一是逐求,二是厌离,三是郑重。我当然求“郑重”,归结为——为事业奋发时,向外用力;审视自身时,向内用力。此为自觉地听其生命的自然前行,求其自然与合理,以全副精神观照并体验当下。应该说,从“逐求”走向“郑重”的生活态度是人的精神内质的转换。

  ▲世间艺事,大凡成功者,须持开放的胸怀、远大的见识、独立的精神和兼容的风范。月满天心——我突然有感于弘一的感恩回响:人性中的仁德与善良,高行大爱才能魂铸精诚!生命的纯粹与心灵的自由,难道不正是一个书家毕生追寻的梦?!

  ▲古人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学书先得免俗,最要紧的是求高境界、高格调、高气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包括读通碑帖)明道,换气质,积学理,开眼界,自然有电光石火般的省悟,而不将其诉诸文字,便会稍纵即逝。故我十分重视做散叶笔记(将读书或交友谈艺中有裨益之语记录下来)。读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朱屺瞻等谈艺录都是如此。邓逸梅老人的《艺林散叶》值得借鉴。

  ▲读书、写作、砚边点滴,思维由朦胧到清晰,长期积累,逐步“胸有成竹”,才能在濡毫落笔中渐入“得意忘形”之境界。学贵勤,尤贵专,一艺之成,良工苦心。我认为,五分读书、三分习字、二分写作是从事书艺创作的合理结构。

标签:中华文化;读书;生活态度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