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视听盛宴,艺科融通向未来
南艺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系毕业作品听赏会成功举办
2023-06-06 21:0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沉浸式视听盛宴,艺科融通向未来

南艺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系毕业作品听赏会成功举办

  5月30日至31日,2023届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系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作品听赏会在南艺106报告厅如期举行。在“艺科融通向未来”主题引领下,通过国家级声音科技创新成果——沉浸式声音控制系统进行呈现,听赏会全方位展现了传媒学院毕业生的丰硕成果。

  学科交叉融合,释放录音“能量”

  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系全体老师出席了听赏会。院长薛峰表示,录音专业在全国交叉学科的大前提下,天然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传媒学院多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的荣誉,有相当一部分功劳来自录音专业。

  “如果一个影像缺失了声音,它很难抵达人的心灵深处。声音不仅可以弥补影像的不足,甚至可以重塑作品的灵魂和气质。在未来,希望把你们的能量更好地贡献给全社会。”薛峰勉励并祝贺同学们毕业快乐。

  2019级本科影视录音方向的陈玮祎,选取2017级动画专业同学制作的2020年“南艺520”参展作品《婚》做声音设计。她表示,作为第一次与动画专业合作的剧情动画短片,作品将声音采样当作音乐的一部分,按照作曲思路来创作,使音乐与音响效果之间相互模仿、渗透融合,寻找二者之间和谐共处的方式,创作协调的声音,让音乐和音响效果形成一个整体,比单独使用它们更能戏剧性地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展示内涵。

  《我和我三舅》是与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合作的剧情短片,张清禹在片中担任声音设计、同期录音师和混音师。“因为拍摄地在农村,主要营造乡村大自然的氛围,除了鸟叫虫鸣,还添加了家禽与犬吠来突出环境,并为剧情中直播间片段的声音添加了小听筒效果。”张清禹说。

  技术延展空间,丰富艺术呈现

  置身南艺报告厅内,琴声悠扬,鼓声跌宕,各种乐器层次分明,节奏错落有致,仿佛有一支看不见的乐队环绕在你的周围现场表演。

  本次研究生毕业听赏会共展演26部作品,由南京奥斯泰视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音响技术支持,应用南京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声学环境的声效生成与控制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成果,使用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沉浸式声音控制系统,保障各类作品的高品质演出。

  “沉浸式声音控制系统对声音作品的创新和艺术拓展给予了更多空间,为声音的定位感、包围感和情感处理提供了更好的表达效果。这套系统同时也兼容传统的立体声、5.1环绕声等音频格式,可以灵活处理演出现场多样的扩声需求。”项目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字音频应用艺术方向的王雪凝,作品《茶之韵》是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结合创作的5.1环绕声交互电子音乐表演。作品使用传感器实时提取运动数据,将原始数据信号传输到Max/MSP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动作识别、建立不同动作指令处理听觉效果,展示全新的中国“茶世界”,在艺科融合的趋势下进一步传播中国茶文化。

  录音艺术方向的黄斐的作品《天下》和武隆浩的作品《飞云之下》使用同期录音的分轨素材,基于该系统进行混音创作,融入基于对象的整体声音设计,给人带来如同置身演出现场般的真实体验。

  “本次听赏会,我选择演出现场同期录音的分轨素材作为声源进行回放,基于这套沉浸式声音控制系统进行混音。在立体声的混音中,由于声场的宽度有限,乐器之间需要做频率上的避让。这套系统里的声源定位渲染算法带来的定位灵活性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只需对乐器的音色进行修饰即可。”黄斐说,系统中的厅堂声学效果虚拟呈现模块给作品带来足够的空间感与包围感,进一步还原演出现场的聆听感。

  据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技术手段能实现更多艺术呈现,如可将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地,渲染成大剧院、音乐厅等声学环境的声音效果,将空间伸展扩大。“声像可以定位跟踪,当演员或乐手的位置移动时,人走到什么地方,声音就到什么地方。扩大观众席的最佳听音区,是沉浸式声音控制系统的另一个优势。”

  听赏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闭幕,观众们体验了一场“艺术+科技”的视听盛宴。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录音艺术;学科;录音专业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