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眼中的“新西善”之七】岱山实小:点燃创新梦 激发少年志
2022-05-29 19: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梁平  
1
听新闻

岱山实小:点燃创新梦 激发少年志

  每天清晨7点多钟,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实验小学校长郭卫星便和老师们先后走进校园,开始一天的工作。

  郭卫星所在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实验小学(以下称“岱山实小”),坐落于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是一所仅有7年校龄的学校。岱山实小发展的7年,也是西善“理想教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逐步成熟的季节。年轻的岱山实小与“理想教育小镇”共同成长,引人注目。

  日前,笔者如约前往岱山实小采访。

同学们在南京博物院进行体验式学习

  “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定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室的边界正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呵护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找回他们的创造性,是岱山实小一直在探索的教育路径。”在会议室里,校领导开门见山的介绍以及映入眼帘的一大摞分门别类的教育台簿,瞬间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沉甸甸的分量。

  西善桥街道着眼社会治理,提出大教育助推以及“理想教育小镇”建设规划,为学校加速腾飞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

  基于片区家庭和孩子的实际,学校很快提出了“学会生活”的校训。以这句普通人嘴边的大实话,取代了通常引用名人名言作为校训的做法,体现了校方接地气的工作思路。

  校方认为,“学会生活”的教育方式,寻求的是“润物细无声”,倡导“阅读、运动、探索”三种生活方式,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运动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

  教学中,岱山实小又进一步提出“生活教育”主张,构建起阅读与品德、运动与健康、探索与发现三大创新课程体系,而博物馆课程就是探索与发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进入第42个年头。岱山实小将教学课程与博物馆资源的深度融合也已实践4年,引发央视《国家宝藏》栏目组关注。编导赴学校深入调研,认为该校的博物馆课程完全符合《国家宝藏》“通过当代校园传播传统历史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髓,弘扬中国文化自信”的宗旨。

  于是,2月4日,岱山实小师生亮相《国家宝藏》,水到渠成。

  “我们是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师生,我们志愿守护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守护历史,守护先贤懿德。”王宇航、张晗、王浩然、徐子妍、李茂、吴雨潼、杨牧涵、孙霈然8位学生铿锵有力的国宝守护誓词,震撼人心。学生们手捧国宝守护印信,与主持人张国立互动,成为国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守护人的画面,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学校通过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家乡悠久的文化,从内心里激发认同,产生守护文化、守护家园的责任意识,把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勇于做家园的主人翁。

  本着这种思路,岱山实小还与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科技馆等单位合作开发了科技方面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多维度的需求,也让学生们拥有了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下午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时间,南京博物院的教育专员会如期来校给学生授课。每个学期,学校会组织所有学生到南京博物院进行体验式学习,博物院会为学生专门设计专项活动。如“问海”的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800年前有关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华光礁一号沉船的故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符号,应该和孩子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岱山实小的博物馆课程内容选取,注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上更多采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等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比如让学生编演‘图穷匕见’等成语故事、学习汉代盘鼓舞,动手制作线装书、陶器和戏曲中的人物脸谱,体验古代兵器弩机、弓箭,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也逐渐由碎片走向结构化。”校领导如是说。

  在教学实践外,老师们也注重总结提炼,2019年3月6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老师陈萍等人撰写的《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项目课程熔铸学生优秀品格》论文,在教育界就激起强烈反响。

  岱山实小的创新思维远不止这些。

  学校开设形象生动的“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课程。“尊敬的李大钊先生:您好!在刚才的课本剧中,我扮演您的女儿李星华。您和一大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富强文明的中国……您为人民利益而死,您的死重于泰山。我一定会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像您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这是岱山实小六(3)班学生浦安琪写给李大钊的一封信。在该班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排演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李大钊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审讯,宁死不屈的一幕。浦安琪朗读这封信时,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学校德育处老师朱玲介绍,“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课程中,一本普通杂志大小的册子,学生人手一册。小册子图文并茂,除了必要的党史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补充关键信息、简要表达观点、绘制思维导图、拍照举例、讲述感想和实践经历等方式完成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整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深度分析、价值判断、动手制作,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把学科能力运用到党史学习中来。

  学校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携手开办“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精神”小学生品格教育系列课程,施教对象为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学生,由家长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一同开展研究活动,学生需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学校在食堂一隅辟出场地、建起灶台,推出新颖别致的“班级宴会”课程,让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定期自定食谱、自备食材、独立烹饪,再共同品尝。“小厨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炒、烧、蒸、炸等基本烹饪方法。到他们小学毕业时,基本都能做出一桌家常菜。

  这个看似只是做菜的过程,既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忙碌一日三餐的艰辛;也从劳动中品尝生活美味,提升了对劳动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而且也让家长在学生身上看到了“班级宴会”赋予他们的劳动热情。

  还有学校139位教师参与“彩虹热线”,倾听家长心声,解答家长疑惑,沟通孩子学习生活问题,减轻“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

  岱山实小在西善“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中获得热能,继而又转化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少年,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分别以《博物养正:支持阳光少年成长的体验式学习行动》《劳动即生活: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行动》的学术研究,获得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

  目前,岱山实小已有的岱山北路、岱山南路两个校区,拥有50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随着学校声名鹊起,生源骤增,第三个校区即将开办。

  谈到岱山实小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校长郭卫星说:“我理解街道大力推进‘理想教育小镇’建设,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仅学得多,视野开阔,而且学得轻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事半功倍!岱山实小有一群优秀的老师,正是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又到了新的入学季,依然有一些家长为孩子到哪里上学感到焦虑,其实家门口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梁平 文 朱玲 素丽 摄

标签:学生;岱山实;学校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