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眼中的“新西善”之一】“岱山实践”为社区发展赋能——社会学家邱建新解析西善变迁
2022-04-10 20:2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梁平  
1
听新闻


“岱山实践”为社区发展赋能

——社会学家邱建新解析西善变迁

  编者按: 

  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拓宽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本报今天起逢每周一推出系列新闻专栏《文化人眼中的“新西善”》,通过一批亲自参与和见证了西善桥“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社区治理发展的专家、学者的讲述,解析西善桥街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创新工作路径,为民众解困,为社区赋能,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记忆。

  在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党建工作落地,于细微处关注民生,为民排忧解难,将这个曾经谈“岱”色变的保障房片区锻造为百姓和谐安居的美好家园。

  许许多多人目睹了“岱山实践”的全过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邱建新副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印象中,包括岱山在内的整个西善桥区域,近几年的发展势如破竹,某种特定的“时代记忆”雏形已然形成。

  4月初,笔者与邱建新教授相约在绿都大道久宏雨花茶坊见面,聆听他讲述作为一位文化学者的“西行漫记”。他深度参与了岱山片区的社区治理、文化建设学术性研究。

  亲历者说,无疑更具真实性。

  邱教授曾经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共青团江苏省委“名家报告进校园讲师团”讲师,著有《信任文化的断裂》等学术书籍,多次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学术上成果丰硕的邱教授尤擅语言表达。教学间隙,他兼任江苏、南京多档广播和电视节目的特约评论员,其中作为江苏台公共频道《政风热线》首席评论员的他,出镜率高,为观众所熟知。

  邱教授性格耿直、感性,电视直播做多了,养成了不说假话、不做虚伪评判的习惯,恪守职业底线。

  “关于岱山片区的话题,我想说的内容很多,总结下有意义。”身着深色西服、身手利索的邱教授与笔者一见面,还未落座便打开了话匣子,成功学者的气场扑面而来。

  邱教授娓娓道来:“大约2013年吧,岱山保障房片区刚刚建成,我们当时成立了‘友航社会服务’公益组织,在那儿开展试点帮扶服务。那时几十幢楼刚刚建成,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整个街区一片萧条。社区里的人向我诉苦,说保障房片区多为低收入群体,包括有些还是‘两劳’、吸毒人员,管理难度太大。”

  对此,邱教授感同身受。后来,“友航社会服务”也在困境中与复杂的现实渐行渐远,让他内心翻腾,不无遗憾。

  2017年年初,邱教授给南京市委组织部处级以上干部做培训讲座。课间,身为新任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徐立,向邱教授作了自我介绍。两人认识以后交流日增,徐立多次就岱山片区社会治理方案找他商量,并表达了“要让岱山保障房片区面貌在两年之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决心。

  “说实在话,我很为他捏把汗,对此并未抱多大希望。”邱教授丝毫没有掩饰当时的判断。

  在他看来,西善桥街道地处南京雨花台区与建邺区交界处的主城边缘地带,大量拆迁安置居民来自全市各地,经济实力偏弱,文化层次不高,城市文明意识淡薄。把那些低收入群体都集纳到一起,虽然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但又派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治理难点。

  2018年10月,西善桥街道办了一个高层治理论坛,主办方邀请邱教授担任主持人。与西善一别两年多时间,再踏上这片土地,他简直不敢相信映入眼帘的一切:宽敞整洁的道路、绿化已成气候,沿街商铺林立,小区内宁静祥和,一切井然有序。

  邱教授说,尤其让他惊叹的是,在这儿来来往往的人,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他走进社区做调研,寻觅答案。西善桥街道在全国首创以“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的“理想教育小镇”模式,把理想教育与文化挖掘作为提升整体人口素质的突破口。

  岱山区域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背后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邱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西善桥街道以精准化、精细化来体现政府的服务转型,对每一个项目都会评估需求,而不是拍脑袋决策。

  他举例说,岱山保障房片区建成初期,居民送子女上学、看病就医、走亲访友等出行不便的呼声很高。街道工委一班人通过每月一次的“民生接待日”,反复听取和征求社情民意,先后制定了“理想教育小镇”行动纲要、卫生事业三年发展规划、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等,切实解决老百姓各方面需求。

  基层党组织以民生作为整个岱山保障房片区一个抓手,是一个核心力。就岱山来讲,对这些低收入群体,街道不只是输血,更会造血。一方面通过人性化的举措,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家庭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理想教育,引进国内优质的专家资源前来讲学,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和转变。

  由此不难看出,基层党组织是问题的诊断者、资源的链接者,同时也是短板的修补者。其实,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社区规划也是一门科学。整个西善区域空间的打造,都有精心的论证,起点和层次都很高。邱教授甚至强调,西善桥街道的领导已具备专业化的“社工思维”,包括在疫情防控中努力打造“韧性社区”的尝试。

  邱教授还谈到西善桥的区位优势。他认为,西善桥西依长江、北临秦淮新河,韩府山、牛首山、将军山、大石湖、岱山及鱼嘴片区连珠成线,山水城林特色显著,是南京打造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黄金走廊。其次,区域内除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等文化遗址外,自东吴起就是国家陵区。此外,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画也出土于此,历代文人骚客多有遗迹留存,这些记载着文化沉淀的历史本身就是难得的文旅资源。

  随着“竹林七贤雕塑”震撼面世、“名人铭园文化墙”依山而立、“9424电影工园”筑巢引凤、“向善家长学校”落地生根、“西善民歌文化传承基地”揭牌运行、“岱山新市集”吆喝起来……显现了岱山人满满的文化自信。

  “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浙江有‘枫桥经验’,南京有‘岱山实践’。我跟很多市民交流过,我接触过的基层工作带头人中,还是有情怀、有思想、有理念和进取心的人居多。有一年临近春节,《政风热线》想做一档关注社区老人生活的节目。我当即推荐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因为那里的几个画面暖到了我!”说到这儿,邱教授下意识地提高了音调。

  邱教授在社区调研时,看到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有多功能设施,包括阅览室、健身房、亲子园、社区公共厨房等。一楼大厅摆放着专为老年朋友准备的茶几、座椅、茶水。岱山保障房片区的居民,多数是从南京城里拆迁过来的,彼此陌生。但是,你总得下楼,去慢慢熟悉新邻居吧。社区营造的这方天地,让老人们在这儿坐一坐,聊聊天,一来二去就不再陌生了。几张桌椅就能增进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动,从“社工思维”角度看,就是以空间来换关系,找到同频共振的核心点。

  有一年冬天,行人通过落地窗可见党群服务中心迎街的一间屋里,一位修鞋、修拉链的老匠人在里面干着活。按过去的工作思维,这类路边摆摊的匠人一般都是占道经营,一堵了之。天冷了,匠人不出摊,不仅自己收入减少了,有需求的居民也会觉得不方便。

  在那个寒冬,社区把老匠人请到了屋里出摊,每天前来修修补补、拉拉家常的老人络绎不绝。这个小小的调整,既满足了基层社区民众的需求,又能够协调群众关系,还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困难群众的关怀。

  老匠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摊位还能摆进大雅之堂。他降低了修补收费,顾客得到了实惠。

  在这个场景中,每个人都仿佛收到玫瑰花般心情愉悦。

  邱教授感慨地说:“‘西善桥街道理想教育小镇’建设着眼于未来,极具前瞻性。现实生活中,很多特色小镇建设都是围绕着产业、围绕着经济推进的,而岱山保障房片区未来‘理想教育小镇’则不同,它是以教育为着力点的。通过教育来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引领社区居民参与。把‘传统人’改造为‘现代人’,应当说这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大智慧。而这个点往往是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所不敢触碰的,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一个长远之计,短时间内未必能显现政绩。从岱山保障房片区‘理想教育小镇’的成功实践来看,它恰恰是抓住了保障房片区人的素质这个短板和软肋,应当说它体现了地方政府的精准治理。”

  现今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记忆渐渐被淡忘。邱教授梳理的这些过程,或许就是西善变迁中弥足珍贵的记忆,会久久萦绕在居民朋友的脑海之中。

  撰文/梁平(图片由西善桥街道提供)

标签:西善桥街道;社区;教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