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让体育文化迎来高光时刻
□ 朱云 王林
2022年2月4日,正值立春之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北京“鸟巢”。借冬奥之光,体育文化正在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及奥运赛事的展开,全世界人民都卷入北京冬奥的热潮中——可爱的冬奥吉祥物“一融一墩”捕获大众芳心,开幕式以及赛场上中国元素广受人们喜爱,精彩的赛事、活力热血的运动员们等引发全民奥运狂欢。本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证实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已经全面跃升,成为中国体育强国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和中国体育话语权全面提升的一个时代性标志。同时,本届冬奥会作为中国近年来极为重要的宣传窗口,将更为广泛且深刻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大国形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而不断萌芽和演进。体育的“美”由表及里,来自人的体态,更发自人的内心。崇尚体育运动,便是崇尚人类之美。古希腊人正是通过体育来实现人体美,西欧的文艺复兴,把对力量的崇拜回归到人类本身。“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认为,体育是一种强烈的身体文化,包含着美学概念,充满了对美与优雅的崇拜。在北京冬奥会这一实现人类梦想和激情的大舞台上,体育之美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在北京冬奥花样滑冰赛场上看到运动员们优美的身体和舞姿,可以在速滑冰场上看到武大靖、任子威等中华健儿们的健壮体魄,可以在室外滑雪赛场上感受到运动员们勇往直前的潇洒身姿……这些体育之美是赛场上运动员们给大众带来的直观感受,亦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所在。
从以孔子、老子等为代表的中华先哲们,到以孙中山、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民族觉醒先驱们,以及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新中国缔造者、建设者们,再到以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导者们,他们对体育的赞美从古至今。从体育在古代“六艺”中的地位,维系生命健康的本质和保障中,彰显其美育、智育、德育功能,到如今“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合力创造的新时代里,体育将承载起更加重要的历史重任。
体育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文明现象,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积极进取、公平正义、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崇尚自然等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高度一致,其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亚里斯多德曾说过:国家起源于生活,它为美好生活而存在下去。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9年武汉军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次次的体育盛会,不断激发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竞技体育、对体育文化的热爱,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并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如今“3亿人上冰雪”正日益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日常生活娱乐方式之一,日益成为新时代新生活的新特征。“公平”一词在本届冬奥会中尤为火热。9日,在短道速滑1/4比赛中,名将任子威在外道超越时高举双手示意没碰人,这一动作被网友称之为“最美示意”。尽管随后在其他赛段被裁判判为违规,任子威也坦然接受,表示确实是自己的失误。不少网友对此则表示,赢就要赢得堂堂正正,被判违规也坦荡接受,尽显大国格局。
体育支撑一种精神存在,传承发展体育文化与国运昌盛生死攸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体育蕴含着推动人类发展的理想与信念,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坚定信仰养成,都非常重要。“为国争光、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确立的爱国、奋斗、创新、奉献、协作等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价值观念,激励了几代人投身“两个一百年”梦想。体育界代代相传的“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从零开始”“每天锻炼1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等至理名言,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这种精神信仰、价值追求催人奋进。我们可以在本届冬奥会参赛选手身上感受到其精神所在。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17岁的中国小将苏翊鸣收获银牌,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此项目上的首枚单板滑雪银牌。同样还有为国而战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在比赛过程中完成了此前没有成功经验的高难度动作1620,凭借此完美一跳,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一枚金牌,这是中国在该项目上前所未有的突破。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加强与国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提升我们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之所在。在接下来的北京冬奥会、残奥会赛场上,我们将继续看到那一幕幕彰显中国体育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精彩画面。
朱云: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王林: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AZHI129)《我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