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不离汉字之思考
2021-10-27 21: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关于书法不离汉字之思考

□ 蒋力余

  汉文化对亚洲文化圈之影响甚大,书法为艺中之艺,其线条、结体、墨象等物化形式,其本体具有审美功能,此乃毫无疑问之事,部分国家仿汉文书法造出诸多“亚种”:日本假名书法、越南国语书法、梵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韩国(朝鲜)谚文书法等。对于域外民族将此视为“书法”而乐此不疲,应予理解与尊重。这也看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

  但作为书法母国之书法,断乎不可将汉字弄成外文,弄成图画,或将外文弄成汉字,非书汉字者不应视为“中国书法”。这是起码常识,中国人完全不认识本民族艺术家创作的书法,那就不属于“中国书法”之范畴。

  有先生之“创新”已远离汉字,将“粗头乱服、丛草烂绳”推向极致,还有先生殚精竭虑造出“英文书法”,这是彻底颠覆传统,要把中国书法引向何方?

  愚以为作为个人爱好,关门创作,关门欣赏,不属违纪违法之举,而以此作为艺术“创新经典”推广宣传,引领潮流,培养人才,这不仅仅颠覆传统,甚至危及文化安全。狂草创作也有法度可依,完全无法辨认实属怪胎,为西方行为艺术之复制。这种风气曾盛行一时,渐已停息,又作掀起,这并非好事。此举对弘扬优秀传统甚为不利,其影响负面大于正面。

  艺术家云:“你不懂,我乃高境界之创造。”此言过矣,目之于色,有同美焉,于独创之作炒作宣传,目的使人读懂,或故意使人不懂,其目的无非是标举“孤吹”,以售高价,彻底颠覆传统之审美观念。仅仅为个人爱好,何不关门欣赏?学艺不可邯郸学步,本民族之优秀传统不可轻弃。感此而赋如下:

古国文明百代骄,

艺中之艺最妖娆。

二王旭素龙蛇舞,

诗意玄思化锦涛。

前贤瑰宝最堪珍,

不薄今人爱古人。

欲去邯郸忘故步,

菁华文脉怎传薪?

标签:书法;汉字;中国书法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