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十三五”期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十三五”期间,江苏高校毕业生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54.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57.8万人,累计达270.8万人。
毕业生留苏就业成为趋势
“十三五”期间,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十三五”期间,在长三角区域就业的毕业生共计183.3万,占实际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8.9%;到“一带一路”地区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2020年较2016年增长了20.0%;启动“苏企优才”大学生成长圆梦行动,遴选工商银行、中国电信等25家单位成为首批实习试点基地。
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充分发挥60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作用,推进全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项目孵育进程,及时给予导师指导、资金扶持、项目对接等多种服务。
同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全省高校推进就创业优师优课普惠化基础上,线下培训重点覆盖全省高校贫困大学生、残疾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5年累计培训困难毕业生7558名。
据统计,我省高校毕业生中近四分之三留苏就业,比例高于江苏生源比例,高层次人才呈净流入状态;2020届毕业生留苏就业率较2016届上升5.3个百分点。五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离职率下降了8.07个百分点,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提升了3.16个百分点、用人单位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2021届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60万
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就业群体,总量居高不下,江苏2021届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60万,达61万左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结构性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但危机中有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具体讲,有三大新变化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利好:地方引才热潮催生新机遇,经济企稳回升注入新活力,创新驱动激发新引擎。江苏以“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表现亮眼,新增岗位需求接近整体的50%,创造了大量新职业、新就业机会。
为给2021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充足的岗位需求,省教育厅联合省人社厅共同举办江苏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百校千场万岗”就业促进行动,组织省内167所高校和独立学院,利用3月至6月这段时间,全省联动举办1000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通过91job智慧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需求,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力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这些举措也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基本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超过50%。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