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苏金融如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扬子江金融论坛专家建言
2020-11-06 15:08: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日前在南京召开扬子江金融论坛,来自国内经济领域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展开讨论,提出系列观点。

  “十四五”时期,江苏金融业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转型考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夏锦文表示,江苏要以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为载体,推动金融业转型发展。在金融目标方面,全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器、资本经营、投资管理等多层面的金融支持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金融布局方面,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为契机,加强金融资源集聚区和金融特色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金融结构方面,逐步完善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功能,加快培育多层金融市场,不断健全金融行业的内部结构,形成金融业协调互动发展格局;

  在金融创新方面,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体制机制多方面的创新,加快全面提高金融体系服务能力;

  金融资本方面,要把握时机,抓紧制定配套措施,或修改已有政策规定,拓展金融资本来源渠道,积极引导外资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增强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聂振平认为,“十四五”金融规划应考虑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效循环的渠道、完善普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法人金融机构的发展,构建地方服务的功能,构建特殊的专营工作体制,完善国有资本管理;健全直接融资,培育服务市场体系,促进创投风投行业的发展。从实际工作角度而言,江苏金融发展首先要争取更多的牌照资源,形成金融的集聚;其次,加强金融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利用好股权、私募基金等;第三,用财政资源撬动金融资源;第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比较江苏与浙江、上海、山东的差异,结论是江苏实体经济呈现出基础扎实雄厚但活力不强、产业门类齐全但高峰不多、新动能不断涌现但头部企业不多、实体企业经营稳健但开拓和创新不足。”江苏银保监局副局长丁灿说,因而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首先需要注意防止金融浪费,尤其是科研部分,例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都存在金融资源浪费现象;第二,重视龙头大型企业的头雁效应;第三,重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贷款结构中的平衡;第四,重视基建和房地产规划对贷款投向的影响;第五,注重制造业子行业的开发;第六,加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第七,重视贷款质量。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说,江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中,其对外依存度很高,有时达到40%左右。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消费金融发展,从扩大内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战略视角,分析投资和消费两方面对刺激经济所作出的贡献,扩大消费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就业-商品-销售-市场-购买力几个关键点形成完整的经济活动链条,消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金融部门应该从多方面作出探索,如扩大信贷规模,降低消费信贷利率和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创新消费信贷模式。给消费者提供一些消费贷款,帮助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比例;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消费信贷的支持作用;推动组织化贷款,围绕新消费领域增设专业机构,对产品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服务。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和银行的实际,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桥梁,鼓励和支持企业对接。

  当前江苏稳定外贸和外资的压力比较大。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瑞丽从金融支持角度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政策建议,要完善外部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推动金融创新,提升融资效应,努力构建银行业与产业链、供应链的业务体系,增强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等。

  江苏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刚泰说,“十四五”时期,江苏面临的短板有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综合利用并不充分;对比广东、浙江等省,江苏上市公司市值较小,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展不够充分;证券企业经营机构相比其他省市仍有差距。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私募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江苏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洪林表示,财政和金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展望“十四五”,财政金融方面工作应有两条主线,一是围绕职责变化,巩固构建稳健的地方国有资本管理体系,二是总结既往经验教训,深入探索财政金融协同运作机制,通过采取财政引导的手段,使得更多资源聚焦实体经济,同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构建综合金融平台服务实体经济。

  江苏金融科技发展在全国较为领先,“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支持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表示,一是要加速金融体系本身与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对接,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二是鼓励江苏金融科技运用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为其他省市提供经验,拓展江苏的优势;三是在金融监管部门更多运用新的金融科技成果,提升金融管理的技能和水平,更新和转换传统金融监管的模式和方式,甚至是体制,维护金融安全,防控化解金融风险;四是借助这一轮双循环、新投资、新基建、新消费、新外贸等,金融科技要支持、辅助和促进实体经济更高水平的良性循环;五是社会各部门对金融科技存在的一些的不成熟的方面,应给予包容,采取宽严相济的态度对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六是应借助金融科技的成果,赋能江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江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卞志村建议,一是优化融资结构体系,夯实江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根基。近年来,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仍存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加快发展江苏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二是重塑金融资源配置格局,畅通江苏产业、区域与城乡循环,形成双循环优化的格局。一方面适当调整不同区域的不同配置的方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供金融优惠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经济发展动能。三是完善金融双向开放机制。“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必须把对外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跨境发展和竞争发展,金融应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力,通过全方位改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统一管理的职责;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推动江苏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在海外合理布局,并在资金的输出过程中实现产业结合。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标签:金融;江苏;江苏省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