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7时37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以“一箭十一星”的方式,成功地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08次飞行,也是西昌发射场第200次发射任务,还刷新了该发射场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纪录。
据时空道宇方面介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由时空道宇自主建设的全球首个商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星座。首轨9星于2022年6月成功发射入轨,已在轨稳定运行超一年。今天发射的11颗卫星部署在星座第二个轨道面,从时空道宇旗下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出厂。
据时空道宇透露,星座一期72颗卫星将于2025年完成部署,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服务;二期将扩展至168颗卫星,实现全球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为人类未来出行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消费类电子领域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应用服务。同时,星座卫星搭载AI遥感功能,提供1-5米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产品及服务,赋能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吉利为什么要造卫星?
据时空道宇CEO、首席系统工厂专家王洋介绍,台州超级卫星工厂借鉴了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工厂可年产卫星达500颗,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助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2023年,时空道宇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卫星通信车规级量产应用的商业公司。
2024年2月,王洋带领团队完成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个轨道面部署。时空道宇成为继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一网(OneWeb)、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之后,有独立建设并运营商业卫星星座能力的企业。
“随着频谱扩展、数字无线接入、智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在向卫星移动通信、特别是卫星个人通信方向演进。用手持机、手机、车机可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世界任何地方接入卫星移动通信网的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王洋表示。
“吉利已经从一家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变成一个综合出行服务商。”王洋告诉潮新闻记者,“低轨卫星星座是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应用实际横跨了若干的工业生产和消费者服务的领域。”
通过航天科技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王洋带领团队持续推动通信、导航、遥感技术在出行生态的融合应用,实现卫星通信技术、星基高精定位技术大规模应用落地。2023年9月1日,王洋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吉时寻®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率先配备于极氪001 FR,使其成为全球最快量产卫星通信乘用车,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卫星通话服务。2023年9月21日,王洋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车规级高精度融合定位终端——涟漪智行实现量产应用,提供星基高精定位服务。这是全球首次星基高精定位(PPP-RTK)规模化服务上车。
吉利希望,凭借高精度的卫星增强定位,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前铺路。未来吉利的卫星将用于导航增强领域,尤其是为汽车提供车道级的定位精度,符合自动驾驶对于定位精度的需求。
时空道宇供图
早在2023年9-10月,王洋带领团队以航天科技赋能杭州第19届亚运会,提供高精定位、卫星通信、遥感AI服务,助力杭州举办智慧亚运。依托高精定位服务,时空道宇7×24小时全天候保障近2000辆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出行安全,累计保障里程超200万公里。
王洋认为,6G天地一体化时代,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在低空出行,人类对通信的需求一定会得到满足。“近30年来,信息通信产业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会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实际上,从2G、3G、4G一直到现在的5G,我们所在的地球,70%左右的空间依然没有地面网络信号覆盖。天地一体化在信息通信产业从5G到6G这个场景的不断迭代中,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传统卫星单颗投资动辄过亿,民企很难进入航天领域。时空道宇对卫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有效降低了卫星的成本。
据了解2024年2月,王洋带领团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个轨道面,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所有卫星状态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刷新该发射场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纪录。同时,这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第200次发射任务。
卫星互联网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未来实现自动驾驶、车辆深度联网,离不开我们头顶上的卫星。汽车网联化(VtoX),只是卫星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一小部分。
有了卫星互联网,意味着天上成百上千颗卫星,能时刻与地球上的手机、轮船、飞机、汽车等交换信息——身处大山里,也不必发愁没信号,仍然可以尽情地网上“冲浪”……随着卫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不论何时、你身在何处,都能与世界“永不失联”。
2023年9月-10月,王洋带领时空道宇团队通过卫星遥感AI技术,在亚运前中后期对赛事所涉水域进行监测,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在北之江区域水域,通过遥感影像分析,时空道宇遥感工程师判定该水域氨氮含量在0.7-0.8mg/L之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1 mg/L)的要求。
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方式获取,全球低轨道空间能容纳的卫星数量约为10万颗,越来越多国家推出低轨星座计划。
目前,中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均出台政策支持卫星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和卫星终端研制及创新应用等多个方向,向卫星互联网全面推进。
2020年,王洋在A Commentary Review on the Use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n the Era of Popular Remote Sensing论文中,凭借自身对卫星及遥感技术的专业研究,对NDVI指数与遥感应用的关联性提供了分析,对NDVI现存的局限性及应用能力,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帮助更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降低误用NDVI指数的风险。该篇论文由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影响因子:2.149)收录,并于2021年2月发表,截止到2023年该论文已被多次引用,被引用最多的领域为环境科学、遥感与地学,帮助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等正确使用NDVI,用于连续监测植物化学成分、精确划分野生动物栖息地、推算出生态系统中有光合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植被的组成比等,在学界具有指导意义。
如今,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卫星互联网正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支撑,推动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等领域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