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涛 | 童年的年
2024-02-04 15:1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自从我成人以后,感觉所有过过的年,没有超越我童年的年,那是真过年,真实的像把年紧紧攥在手中玩耍,要怎么开心就怎么开心,不受任何的束缚。

  每逢除夕的下午,妈妈就把过年的新衣裳穿在了我的身上,先把旧孩变新人,喜不自禁的新年气象,就这么冲着我我而来了,毕竟穿了一年打补丁的旧衣裳的我,能不兴奋啊!

  我小时候沉不住气,每次妈妈为我穿上过年的新衣裳,都来不照照镜子看一会自己美的是啥样儿,便一溜烟地走出家门,在巷陌里来回奔跑,希望邻里看到我穿上新衣裳的人,夸夸我过年的新衣裳有多漂亮。

  年的主动权似乎也是掌握在我跟小伙伴的手中的,晴天打陀螺、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打玻璃球,玩的不亦乐乎;下雪天一起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虽然一双双小手被冻的像煮熟的虾子红彤彤,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将寒冷忽略不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现在想来我童年的每个年过的很快乐,主要原因是顽皮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比现在的孩子沉浸在电脑游戏世界里的童年,要随性、自由、快乐了许多。少了电脑程序的逼遵、电磁波的辐射,多了原生态环境对健康成长的保护,这是什么概念呀?

  这样的环境如今成了奢想, 能不使我对童年的年怀揣几多回溯往事的念想啊?

年盼

  我童年时的想象漫无边际,幻想摘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当过年的玩具,面对凛冽的寒风总是跟腊月过不去,恨极了树木的存在是罪魁祸首,一刀一斧地把它们全都砍了,不是就没有风儿刮了吗?现在想起来我童年的这种怪异的念头,仍止不住地噗嗤笑出声来,笑自己那时多么的杞人忧天和年幼无知啊?好在只是我心里的如是说,从没告诉过任何人,包括我的爸妈和兄弟姐妹们。

  然而,我童年时的想象有时也是很直观和狭隘的,像极了我的小伙伴们那样,一年360日天天盼过年,有时甚至想用根巨索把年使劲地拽到身边来,希望年就在今天和明天 ,连在后天都是有所不悦的。

  过年有衣裳穿,浑身新崭崭的,光彩照人,还不断地在人多的地方显露自己的身影,不知道大人们会怎么评说,反正自己感觉良好即行。

  过年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只有在过年时方能解嘴馋,像桃酥、油果、饼干和糖果,从腊月二十几开始每日小嘴巴咀嚼不停,提前品尝到了过年的滋味和美味。

  平心而论,我虽然出生在多灾多难的年代,但日子过的并不算太清苦,该过节时过节,该过年时过年,一个不落地过的很正常。这要归功与我的爸爸,他那时在乡领导岗位上,是个公务人员,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再怎么样也会比一般人家好一点的。

  我爸爸虽然他没参加过革命战争,但他却有令人敬佩的红色底子。皖南事变发生后,时年12周岁正在私塾学堂里读书的爸爸,被新四军联络站领导选中送信到盐城去,交给那里的交通站再转新四军军部。

  一路上有好几道日伪军关卡,为了躲过关卡盘问和审查,爸爸水性好会游泳,为了绕过关卡,他一路上遇水而泳,吃了很多苦,先后两次成功地把重要信件送到了盐城。

  在爸爸认为不就是当了两回信差嘛,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啊?

  新中国成立后,爸爸时来运转,当年选他送信的新四军联络站的领导,担任了行署专员,他忘记当年那个为他传信的勇敢机智的少年,介绍他入党,给予他提干,一切来的那么出乎他所料:1951年春我爸爸走上了乡领导岗位,那一年他22周岁。

  三十子晚上吃罢年夜饭,妈妈便贴近我的耳边轻声对我说:“明天大年初一早上,你要领着弟妹们给你爸爸先拜年,没有他你们哪来过年新衣裳和这样那样好吃的东西呀?”

  我的盼年情结就是这样产生的,虽然现在天天日子过的像往日的年,但是年的真实味道再也回不到那个时代去了,因为那时过年不容易,是奢想、是难忘,是珍贵!

藏节迷

  我和小伙伴们的童年时代,虽然没有电视、手机微信、互联网和俄罗斯方块等现代娱乐方式,但彼此丝毫没有寂寞感和孤独感,越临近过年就感觉玩的越爽快、越闹腾。玩中取乐,乐中生欢,闲不住身手的忙碌,娱怿不尽的欢快,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疯傻和劳累,始终沉浸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或许我等所有人的童年,那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吧?我想应该是的。

  阴历新年将近时,我跟小伙伴们最推崇与最热衷的玩法很多,诸如打钱堆子,即用两块清水砖平铺成台子,把参加的伙伴们各自出的1分或2分钱的硬币,摞成一堆放在砖台的中央,在远处画线扔出铜板(出线算末尾)排名次,再在距离砖台1米远左右的地方画道线,依次用铜板打钱堆,谁打的稳准狠谁赢到的钱就多,半天玩下来输赢三四毛钱的样子;爬冬树、滚冰河,当游戏玩,不来钱,使出浑身的劲,乐此不疲地玩耍,驱除了腊月末的严寒,暖和了身体,一举两得。

  我们那里还有个迷藏节,并非专门为孩童们设立的节日,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躲蒙蒙、捉迷藏活动。别的地方没有,是我们那里独特的玩节。

  相传明万历年间,邻里赵家当了知府的儿子有年回家过年,当他走访慰问多个人家之后,感觉过年前夕乡人的气氛沉闷,只有小孩在外玩耍,大人们一律宅家寂寞无赖,于是他就发动大伙一起出来活动活动,并设计了一个躲蒙蒙的游戏规则,谁要是在规定的范围躲的让人找不到,他愿意出50文钱做奖赏。

  这下可炸开了锅,男女老幼无不争先恐后地参加,于是乎整个儿的村子变的热闹起来,迎新年的气氛顿时由清冷变得热烈异常。后来被年复一年地传承下来,久而久之,成了我们那里的“迷藏节”,独一无二的节外节。

  在我童年的时候,大人们几乎不过迷藏节了,只有我们这些热爱玩耍孩子,在腊月二十八继续过着这个节。前不久我微信询问一个亲戚,问腊月二十八这天还有孩子过“迷藏节”吗?

  亲戚的回答令我怦然心动,他说不但有,而且玩的更热络。一个平常的微信的回复,仿佛让我重回童年的时候,跟小伙伴们捉迷藏、过玩节的情景来了:

  我们总共有10小个伙伴(7男3女)最爱过迷藏节,玩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带点儿刺激,一人出1毛钱,交给龚姓女孩保管,谁躲的让我们无法找到,就把各自出的份子钱奖励给谁。

  规定躲的最远的地方,不得超过村子南端的小学房舍及周边附近。草窠里、冬青树丛中、厕所里、河坎边、屋顶上都成了我们藏身的地方。女孩胆小不敢躲在危险的地方,身体靠在墙边和树旁,等于没躲,很快就被我们找到了。她们感觉跟男孩一起捉迷藏很好玩,输1毛给男孩是愿意的。

  男孩躲蒙蒙相对就比较难找到,尤其是比我们大两岁的金春,躲的地方别出心裁,十有八九找不到他。有一次,他借助于树纵身跳到了学校教室的屋脊上,将身体直挺挺地躺下不动弹,像他人突然蒸发和消失了似的。我们哪知道他躲在了高耸的屋顶上,仍在平地上到处拉网式地找他,找了好长时间也没发现他的身影。

  我们之间有个契约,找不到躲藏的人,就一起叫唤名字请他出来,看他到底躲在什么地方的?让我们这么难找。

  随着我们齐声叫唤,金春倏然回应我们:“我在这里,你们找不到我吧?”看见金春站在学校教室的屋顶上大声说话,我们无不感到十分惊愕,但又不好指责他,因为他躲在我们约定的范围内,只能算他用尽心机,不好算他违规。那天金春这一躲,赢到了我们9毛钱(1元钱里有他出的1毛钱)。

  金春拿着赢到的钱,兴高采烈地回家向父母报喜去了,我们9人是输家,各人在回家的路上,都带点儿怏怏不乐的表情,输钱的人怎么能高兴的起来啊?

  亲戚还告诉我说:“现在孩子们过迷藏节,不像你们小时候那那样出现金了,而是用微信或支付宝付钱给藏身找不到的人了”。时代不一样了,我们那里的延续了数百年的“迷藏节”亦与时俱进了呀。

  明年回故乡去过年,想在腊月二十八这天作为资深的捉迷藏玩家,想跟现在的孩子一起过个迷藏节,他们同意不同意带我参加呢?我真的不知道了。

年夜饭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落下闳等官员的建议,修改历法,把秦始皇颁布的《颛顼历》改为《太初历》,废除了秦代以阴历10月1日为首的旧历,以正规历法的文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新年之始,从此中华民族以这个日子为新春佳节的庆典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变更过。

  汉武大帝真的不了起呀,他常常会搞点经典的事情来,不但他的《太初历》法年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过着,就连他开辟的丝绸之路,如今我们依旧在加大力度地推进着,为繁荣世界贸易交流与互动做出新时代应有的贡献!

  上述所述,以家庭为单元的年夜饭,祖先们和我们现代人连续吃了2100多年。

  太平盛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福日如年。所以啊,现在的年夜饭,家家户户吃的轻松愉悦,感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记忆力再好的人,过了一段时日,也未必能把年夜饭的菜名一个不落地报出来。因为太过丰盛,不必用心去铭记。

  可是在我童年的时候,办一桌家宴式的年夜饭因为受到条件限制,需要靠平时省吃俭用,举全家之力才能勉强把年夜饭张罗起来,末了还不能用所谓的丰盛的标准来衡量,只能象征性地叫作年夜饭罢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年夜饭虽说吃的不容易,但能让人牢牢地摁住了每道菜的名字,堪称沉甸甸的记忆。

  时光荏苒,数十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我6岁那年,我家年夜饭做了哪些菜,冷盘:一碟咸鸡鸭拼盘;一碟什锦菜;一碟酸豇豆;一碟凉拌菠菜。炒菜:水芹菜炒肉丝;豆干炒茨菰;荸荠片炒猪肝;大白菜炒粉条。烧菜:红烧肉;红烧鲢鱼;狮子头;煮干丝;烧杂烩;老母鸡汤。

  那年年夜饭的菜是我爸爸掌的勺,我妈妈当下手,他们配合的很默契,忙碌了好一会终于张罗了一桌年夜饭。

  八仙桌上放满了年夜饭的菜,虽然跟现在家庭年夜饭丰盛的程度不能比,没有一道山珍海味,但在那时我爸妈尽了很大的努力,能做出我上面报出的菜名,实属不易,即便是我爸爸在世面走的人,当时的年夜饭也不过如此,我童年的小伙伴们家的年夜饭如何,更甭说了。

  童年的生活跟现在没法比,平时没什么有水下肚,年夜饭上我和弟妹们用筷子快速捡红绕肉、狮子头吃,素菜基本不吃,因为平时吃够了。我妈妈见此情景就说道:“孩子家,肉不能吃的太多,会闹肚子的。”

  多年后,我在妈妈面前重复她当年说过的这句话,她笑道:“那时难呐,三十子晚上让你们把荤菜都吃光了,初一吃什么呢?”

  所有的事情我都有理由忘记掉,唯独没有理由忘记童年的年夜饭。

压岁钱

  我童年过年时拿到爸妈和长辈亲戚们的压岁钱,面值多为2角、5毛、1元、2元的纸币,那时没有现在这么精致而又漂亮的压岁钱袋子,一律用大红的纸头包着,但依旧平展挺刮无褶皱,看起来喜庆又舒服。

  记得我每年能收到10元左右压岁钱的样子,不算是个小数目,那时钱值钱呐,每一分钱都能买到相应的物品,哪像现在啊,1分钱、1毛钱,甚至是5毛或1元钱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即便是扔在地上,也懒得有人去捡拾,这是因为钱的贬值,影响了人们对钱的价值认知度。但有一点照例是不变的,那就是现在的孩子过年,收到再多的压岁钱,仍然由爸妈代为保存,不把压岁钱的支配权交给尚无行为能力的孩子。

  过了年,妈妈要做的第一事情就是悉数收回我得到的压岁钱,交给她保管,年复一年都这样做,实际上我成了过路的财神,钱在我兜里没停留多久,就不属于我自己的钱了。我的那帮子小伙伴们亦为感同身受,都象征性地高兴了一阵子罢了,跟有无拿到压岁钱,基本没有多大的区别。

  后来长大了点我才知道我的压岁钱,除了爸妈给我的一份(正份)外,其他长辈亲戚们给我的钱,一概是由爸妈用钱拌来的,礼尚往来,他们需要对等、甚至会多一点的回敬他们的晚辈人。明白了事理,我不再对妈妈收回我压岁钱的做法表示不满,后来反而会主动把压岁钱交给妈妈保管,自幼养成了我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直到现在亦如此矣。勤俭节约是美德,压岁钱里受其益,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并非小小不言的事情。

  我的爸爸是个读书人,上了好几年的私塾学堂(说明爷爷奶奶当年是有点能力供他读书的),受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打下了文化底子,知道的事情自然会多一些的,比如压岁钱的由来,就是在我8岁那年他告诉我的:“从前啊,有个叫“祟”的怪物,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蠢蠢欲动,窜到谁家啥事情都不干,专摸小孩子们的头,如果连续被他摸三下,这个被他摸了头的孩子就要生一场大病,甚至会更严重。为了驱邪除害,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守年岁,给予孩子“压祟钱”,这样祟就不敢再来骚扰孩子们了,从此天下的孩童个个安然无恙,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祟与岁同音,压岁钱的风俗就这样被被流传了下来。”

  在长辈们给予我童年压岁钱的人当中,让我最不能忘记的人是大姑妈,她是比我爸爸大一轮的亲姐姐,她老人家对娘家的侄儿十分的爱戴,每年给2元压岁钱,在那时是很大的数目,能买几斤猪肉,令我的小伙伴们个个感到羡慕不已。

  童年的压岁钱对于我来说,既是个美好的记忆,又是个盼望过年的理由。如果岁月能重回童年时代,用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交换,都是值得的,因为在童年的人生杯子里,装满的不只是透明洁净的水,还装满了长辈的期望和祝福,这份幸福的感觉是童年的专利和拥有,应归于压岁钱的独家赠予,它不完全是钱的概念,是由传说演变而来的祝愿,象征吉祥美好和幸福安康,使其与生肖年同行、直至永远!

标签:压岁钱;年夜饭;童年
责编: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