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疫情来势汹汹,暴发快、蔓延广,迅速占据了多个社区街道。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中交一航局承建的起步区五组团NA12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及白沟引河右堤堤顶路连接线工程施工一标段作为起步区干线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五组团对外交通联系的功能,对第五组团建设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全体职工迅速投身防疫一线,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齐心协力携手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保障项目有序推进。本月以来,完成主体结构钢筋1212t、主体结构混凝土4924方,月产值约2000万。在新区建设指挥部及雄安集团的部署要求下,项目部严格落实各项管控要求,采取多项措施认真细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主要做法有:
提前谋划,筑牢防疫安全防线。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将当地政府、上级单位、项目部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进行总结规划并传达到位,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和当地疫情防控现状,修订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行,进一步细化网格化包保防控措施,坚持项目经理防疫第一责任人,落实五级管控并详细安排网格卡点值守人员、外来人员的摸排、物资保障及全员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防疫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严格执行,多措并举严而有序。项目工地现场实现全围挡封闭,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做到“不进不出”“集中住、统一管、一起走、戴口罩、有距离”的闭环管理。持续做好五本台账制度,对日常的体温检测和物资、场地日常消杀、通风工作,所有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上班期间均要求佩戴口罩,做好自身疫情防控。项目部足额配备防疫、生活物资,每日对物资进行清点,数量不足的物资及时采购,配送时要求将其放在大门外即行离开,由项目人员先进行物资消杀,再运进项目,做到采用“无接触取物”,同时对防疫物资配备不足的分包单位予以物资支持。针对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现场内的车辆,项目部在关键路口安排专人门岗核验车辆两码一报告、四查四问,同时对司机及同行者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车辆的进出登记,在车门处张贴封条,保障物资配送“无接触”最大限度降低工地风险性。
精准排查,做到施工人员自清。项目部充分发挥实名制建管理平台作用,做到全体人员“入场即录入、出场即销号”,建立人员信息台账,来源地、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准确掌握人员流动和健康情况,每日组织分包单位按照最新风险区域进行流调排查,建立起全员信息台账,确保流调排查不漏一人,不留死角,做到防控“心中有数”。同时加强施工现场“防疫+生产”工作,严格贯彻上级要求新区外退场人员48h两次核酸政策,持续推进核酸检测进工地,并要求班组在班前会教育中,将项目部的疫情要求传达到每位作业人员。针对新入场人员项目部提前与项目主管防疫部门进行报备,项目将人员信息报送属地防疫指挥部,经报审满足条件完成3天2检,核酸无异常后方允许启程前往我项目,抵达新区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进入项目黄区居住七天,安排专人进行3天2检无异常方可进入绿区。
“固定+流动”,全面覆盖宣传。项目部坚持“三个全面”织密宣传网,做好、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切实做到宣传标语入眼、宣传音频入耳、防疫知识入脑、敬畏意识入心,提高员工疫情防控意识,凝聚齐心抗疫强大正能量。在施工现场充分发挥“电动大喇叭”“移动小音箱”“流动宣传车”等贴近分包施工团队的优势,以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向员工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科普知识,让疫情防控“声”入员工心中,在重点施工区域及住宿区张贴防疫通告10余张,织起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宣传网络,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同时充分运用朋友圈、微信群等方式,及时转发《关于8名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的通告》等疫情防控信息50余次,做到疫情防控形势人人知晓,努力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良好施工氛围。
若道残冬不是春,东风必定送春来。起步区NA12综合管廊一标段将继续践行志愿者精神,持续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展现中交风采,为助力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赢得抗疫胜利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