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贤,阜宁县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现任盐城市委驻阜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板湖镇南殷村第一书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蔡雨贤在乡村振兴帮促工作中的“五个练就”。
迅速转变角色,练就“千里眼”。2021年4月12日,蔡雨贤被派驻到板湖镇南殷村。作为检察系统干部,常年和案件打交道,刚上任时,蔡雨贤很是忐忑,第一书记干什么,怎么干都不了解,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但是,“第一书记”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谓告诉他,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到任伊始,蔡雨贤就利用极短的时间,尽快走访调查了南殷村的全部信息。板湖镇南殷村,地处板湖镇东南方,距镇区约5公里,2000年撤村并组,由原来的殷庄、南郭、东兴、张郭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社会占地面积5800亩,耕地面积5200亩。现有农户945户,总人口3325人,村里长期定居1500人,都是留守老人居多,在外人员都是打工和陪读,2020年建档立卡户108户,248人,村组干部12人,党员81名。
倾听干群呼声,练就“顺风耳”。南殷村是阜宁县的一个小的自然村落,村里没有企业,没有工厂,主要收入靠收取部分土地承包金及鱼塘、大棚、蟹塘、林地等管理费,2021年全年村集体性经济收入23万余元。一个偏僻的小村,第二三产业近乎停止,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均衡发展是重难点。
蔡雨贤认真倾听干群呼声,全年共走出去学习12次,带领村支部一班人,认真谋划全村总体规划。针对村部老旧破损严重现状,计划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计划村居环境综合整理;针对农田规划杂乱无章现状,计划高标准农田改造;针对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现状,谋划村增收途径。在广大干部和村“两委”的支持配合下,全年共拆除老旧危房20余户,改造农家旱厕750多户,重新规划高标准农田3500多亩,新铺设硬质化路面400米,改造水渠350米,新搭建蔬菜大棚250亩,带动了30余人就业。计划在三年内,利用乡村振兴工作资金360余万元,投资新建粮食仓储中心,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村增加经营性收入12万多元。
善做群众工作,练就“软嘴巴”。在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蔡雨贤深切感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淳朴和忠厚,走进群众,深入群众,群众就会相信你。
市2号旅游公路经南殷村穿村而过,在去冬今春环境整治过程中,他发现村民郭立沿路建户两间破旧的附属房,和整治一新的旅游线环境格格不入。在了解到因为该户担心房子拆除后,村干部不能兑现承诺,蔡雨贤就认真学习了阜宁县和板湖镇政府关于农房改善的政策文件,多次登门拜访,给村民讲解农房改善政策。最终,该户顺利地和村委会签定了拆除协议。在旱厕、猪舍等“门前三宝”拆除改造过程中,蔡雨贤四处奔波,讲政策,做工作,一个多月的努力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甘当乡村基石,练就“铁脚板”。在投资新建粮食仓储中心项目过程中,蔡雨贤主动配合村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多次到市、县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争取立项,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目前该项目正在土地审批中,计划7月底完成建设。
今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蔡雨贤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把疫情防控当作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开展“敲门行动”,进百家门,晓百家情。卡点值班执勤、核查过往车辆、落地查人,动态清零、组织群众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严防死守。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纷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
勇于担当作为,练就“硬骨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作为村“第一书记”,既要有服务群众的热心,同时还要具备为民服务的本领。处处想在群众先,处处干在群众先。南殷村有个20多人的残疾人之家,蔡雨贤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亲自登门走访,慰问村里三户特困群众。
三年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已进入高潮,蔡雨贤将继续发挥检察系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检察精神,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练就一身“硬骨头”,为乡村振兴贡献个人的绵薄之力。(郭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