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 江苏新样本③|千年苏州丝绸织就“数字新篇”
将数据资源转换为数字资产
2024-09-03 21: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将数据资源转换为数字资产

千年苏州丝绸织就“数字新篇”

  今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兔星星”身穿龙年新装首发亮相。这件新装上的云纹图案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明代褐色四合云纹暗花缎白鹇织补女衫。

 

丝绸纹样数字采集亮相苏州文博会

 

  “兔星星”穿上苏式“新战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跨界融合的直观体现,也是丝绸纹样数字创新应用的生动实践。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表示:“近年来我们以馆藏古代丝绸文物和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化采集为基础,从分类采集、纹样挖掘、数字应用等方面推动丝绸纹样积极转化,拓展纹样跨界领域,赋能公共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折枝牡丹纹、青地团花纹、孔雀鸳鸯纹……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内,不仅有精美的丝绸文物陈列、动态的栽桑养蚕展示、传统的织机表演以及现代丝织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有7万多片珍贵的丝绸纹样收藏于此。这些凝结着千年文明与审美的瑰丽至宝,如今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得到更广泛传播。

  “很多观众刚看到这些纹样时以为是绣上去的,但经过高清采集后,能看到明显的织造痕迹和经纬交织,‘通经回纬’的妆花工艺很清楚。因此会明白这个纹样不是绣的,而是织出来的。”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全遮光空间采集工作室内,数字化采集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馆藏文物经数字采集呈现的高清晰度图像,这为后续深入分析其织物结构、研究纹理特征、掌握保存情况奠定基础。

  自2022年起,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开展馆藏文物和丝绸样本数字采集,累计已完成222件等级文物和2212片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采集,采集容量达3.75TB。

  “对馆藏文物进行详细的纹样研究是件大工程,以前往往需要经验老到的技术人员通过放大设备边观察、边手绘、边记录,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认为,纹样数字化采集提高了馆藏纹样的研究效率,同时减少了馆藏文物的出库频率,避免了与馆藏文物接触,为织绣类文物的修复和复制提供了更多数字信息参考,提升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水平。

  为将数据资源转换为数字资产,该馆还对丝绸纹样和样本进行解构和二次创作。通过学习3000多件馆藏苏州漳缎纹样,如“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绿地金斜格小菊花纹漳绒”等,快速掌握其质地特点和色彩风格,推出“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出线上全民互动和线下创新大展,用AI技术助力守护漳缎文物,传承织造技艺。

 

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兔星星”

 

  钱兆悦表示,该模型兼具整体复杂构图和局部细节刻画能力,绘制生成三幅风格迥异、色彩丰富、具有立体感的“赛博漳缎”作品——祥云流涌图、春鹊临枝图、超感幻蝶图。用户可以选择任意一款“赛博漳缎”开始共创,体验投梭、打纬、提花、划绒的织造过程,延续“赛博漳缎”的长度,获取证书与编号,通过分享让更多用户成为文物保护传承的一员。

  以馆藏丝绸纹样作为数字要素,该馆已开发15套丝绸纹样授权图库,完成9批次跨界联名产品授权、14大类140小类商标及著作权登记注册,生产30余款文创产品,举办“云中·纹里——苏州丝绸纹样数字展”。钱兆悦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未来馆’和‘线上商城’,打造‘丝绸纹样元宇宙’体验场景,探索7×12小时博物馆开放新模式。跨界合作赋予古老文物年轻表达,博物馆观众趋向年轻化,‘90后’和‘00后’观众占比达到57%。”

  “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是苏州丝绸纹样“1+1+N”模式的又一次全新探索。经由这一工作模式,丝绸纹样通过跨界合作拓展了新时代的全新表达方式。据悉,目前已完成的IP授权联名产品中,有传统丝绸产品,也有汽车、音乐、手办、快消用品、民俗灯会等新领域跨界产品,还有AI科技的融合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丝绸纹样数字化应用,开发出更多的文创产品,激发年轻人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贡献力量。”钱兆悦说。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纹样;丝绸;苏州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