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之都”开启“阅美南京”之旅
2022-09-04 20:1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 张睿恬  
1
听新闻


“世界文学之都”开启“阅美南京”之旅

  9月3日,以“品文都、诵经典、爱南京”为主题的“阅美南京”系列活动在南京青春书店正式启动。

  叶嘉莹先生曾说:“吟诵声中有诗词的另一半灵魂。”“阅美南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诵等,提升全社会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充分感知文学之都南京深厚的文学积淀,赓续千年文都阅读传统。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经典文学作品“文都品读会”、面向广大青少年文学经典诵读的“文都少年诵”等。活动由江苏省社科联指导,南京市文明办、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教育局、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南京市“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南京市朗诵协会、南京金陵书苑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文学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如何赓续文都千年阅读传统,涵养南京文学生态?首场品读分享活动围绕《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一书展开。《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是一部向大众普及“‘世界文学之都’为什么是南京”的读物。该著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世界文学之都”概念,讲述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历程、困难与挑战、积累与探索、诚意与决心、意义与愿景。从钟灵毓秀美善地、薪火相传帝王州、名家辈出人文薮、文采风流甲海内、崇文尚读今胜昔五个方面,细数“文都南京”的源远流长。著名作家叶兆言,六朝博物馆馆长、著名历史学者胡阿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史学者程章灿,南京文学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联络人袁爽作为首场活动品读嘉宾,与“阅美南京”项目负责人周学进行了现场对话。

  著名表演艺术家、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会长郝光以“好的语言让人感动——从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说起”为题做主题分享,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范例,讲述如何感受阅读之美、提高文学体验感,并与现场读者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文学让更多人热爱南京,通过阅读南京让更多人走近文学。南京市社科联主席曹劲松表示,“阅美南京”将邀请众多人文、社科等领域名家走进书店、图书馆等场馆,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文都品读会”诵读分享活动,为大家带来高质量文化体验感。服务“一老一幼”是“阅美南京”的侧重点,系列活动将走进社区、老年大学等老年朋友集中区域,为他们提供优质阅读文化体验活动;将走进校园,特别是文化活动薄弱的乡村中小学校,邀请文化名家、语言艺术家与广大青少年面对面,开展“文都少年诵”等系列活动,以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

  据了解,“阅美南京”系列活动将依托文都南京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学资源、浓郁人文氛围,通过线上与线下交互,以文会友、诗书相悦的方式,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培育阅读品牌,提高阅读品质,为建设“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贡献力量。

  (江南)

 

  延伸阅读>>>

毕飞宇谈南京“申都”成功的底气与优势

  南京自然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从此又多了一张含金量十足的世界级文化名片,今人欣喜不已。

  在竞争激烈的“申都”过程中,南京缘何能够脱颖而出,实现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的千年跨越?作为南京申创世界文学之都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首次透露其观点,并把他的想法写在了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序言中。

  毕飞宇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对南京的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古都”这样的政治层面,实际上,南京文学传统同样源远流长。昔日的“天下文枢”名号已然昭示了南京自六朝以来长盛不衰的文学脉络、灿若星河的文学名家、传而不朽的文学成就和高雅多元的文学活动。而这种对于文学的期待与热情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弱,今天的南京正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和见证着城市与文学之间更加亲密的拥抱。据相关统计,目前南京的图书出版、文学奖项、全民阅读、特色书店等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古往今来,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文学的相生相伴和紧密融合,正是其“申都”成功的最大底气与优势。

  据悉,《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汇聚了南京文史各领域的一流名家联合创作,第一章由卢海鸣执笔,第二章由宋世明、国丽芸执笔,第三章由包括程章灿、胡阿祥、丁帆、薛冰、王振羽、刘洋、高安宁等诸多高校学者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执笔完成,全书19万字,图文并茂,系统全面地向大众普及什么是“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为什么是“世界文学之都”和南京凭什么是“世界文学之都”等问题。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 张睿恬)

标签:南京;世界文学;江南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