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十二省市政协主席联名建言长江大保护
江南时报讯 包括沿江12省市(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政协主席在内的25位全国政协委员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联名提交了《关于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五周年之际,又恰逢《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我们沿江12省市的政协委员们共同提交这件提案,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也是去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省政协主办,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在南京召开研讨会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第一提案人黄莉新表示。
在去年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经过长江沿线各省市共同努力,长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势头较好。但受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生态修复难度高、流域联动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长江生态环境污染隐患仍然较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形势依然严峻。有与会者提出,“应在更高层面上加强区域协调,实现绿色发展”的建议,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会议闭幕后,省政协根据研讨会上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形成了提案初稿。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委员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对提案进行修改完善。
委员们建议,加强长江全流域整体协作。探索建立上中下游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国家层面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协调长江流域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有序转移,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突出问题。委员们建议,以整改为契机全面排查污染源,摸清污染“底数”,查找风险隐患。着力解决威胁饮用水源地、侵占自然保护地、非法填埋倾倒固废危废等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长江生态环境风险。
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委员们建议,加大沿江化工行业安全和环保整治力度,做好化工行业退出后的土壤修复与土地合理规划利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恢复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建设“长江生态廊道”,推动长江流域保护地协同发展。
委员们呼吁,制定加快长江流域重要江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统筹建设全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省市之间实施横向生态补偿,重点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涵养区、越冬候鸟栖息地等补偿力度。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加大对现有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长江保护法》已经正式施行。委员们建议,组织开展《长江保护法》联合执法,建立健全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同时加强长江水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环保科技联合攻关力度,为完善长江治理体系提供全方位保障。
人民政协报
链接>>>
共举沿江省市政协之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去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在渝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紧扣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共举沿江省市政协之力,共聚沿江政协委员之智,努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作出政协新贡献。
在渝期间,李斌考察了一带一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重庆贰厂文创公园和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展示中心,出席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
李斌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共同凝聚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首届研讨会联动沿江省市政协,协商建立协作机制,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各级各地政协协作,更好履行人民政协新时代新使命的有益探索。
李斌对重庆以及沿江各省市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共举沿江省市政协之力,共聚沿江政协委员之智,聚焦事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法律法规建设、监管机制和监测体系完善等重大问题开展协商,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创新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强大合力。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