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需求萎缩,外贸企业订单下滑。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拓展内销市场、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对外贸企业给予支持。
由于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一些具体困难,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准入差异、拓展销售渠道难等。
《措施》中明确,精简优化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压缩证书数量,减免认证费用;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业务,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内销产品,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等。
外贸企业产品销往海外,在国内缺乏营销渠道。《措施》提出,通过开展出口转内销产品“四进”活动,加强内外贸企业对接,推动出口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街区(步行街)、进批发渠道,帮助企业消化库存、回笼资金、畅通循环。组织外贸企业与大型连锁商超企业开展合作,设立外贸产品销售专区、专柜。扩大出口转内销产品线上销售,支持外贸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
疫情下,不少外贸企业资金压力陡增,开拓内销市场需要更多金融支持。对此,《措施》明确,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出口转内销企业加大金融支持。按出口转内销业务规模和需求核定授信额度,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支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增量扩面,支持更多出口转内销企业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为了推动外贸企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两条腿”走路,《措施》还提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企业拓外转内,加快培育一批内外兼营、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跨国企业。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打通国内国际物流通道,为企业统筹用好两个市场提供载体平台支撑。
自疫情发生以来,省商务厅已经帮助不少外贸企业利用国内渠道实现销售。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焦点科技、环球资源等平台企业合作,在6月至9月间举办22场“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线上系列展会。在举办20个线上国际展会帮助企业抢订单、保市场、保份额的同时,省商务厅还重点打造了两个线上出口转内销展会,产品兼顾消费品和工业品,培育江苏外贸优品线上街区,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利用国内市场拓渠道、销库存、稳经营。
江苏支持出口转内销12条
一、优化市场准入服务
支持按照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且相关标准技术指标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政策前提下,可在质量安全、卫生检疫、生态环保等方面对相关产品实行“一事一议”。精简优化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压缩证书数量,减免认证费用。
二、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
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业务,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内销产品,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推动“三同”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开通国内生产销售审批快速通道,发挥好“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
三、开展出口转内销产品“四进”活动
加强内外贸企业对接,推动出口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街区(步行街)、进批发渠道,帮助企业消化库存、回笼资金、畅通循环。
组织外贸企业与大型连锁商超企业开展合作,设立外贸产品销售专区、专柜。鼓励有需求的重点外贸企业特别是大型代工企业与国内优质品牌商、批发商、知名零售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合作,通过产品联合开发等方式开展订单直采。
四、扩大出口转内销产品线上销售
支持外贸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支持电商龙头企业设立江苏出口产品专区,充分利用线上广交会、华交会等知名展会国内采购商资源,组织“江苏优品·畅行全球”出口转内销专场活动,支持企业通过“云参展”“云对接”“云洽谈”等方式开拓内销市场。
五、支持工业品和中间产品扩大国内销售
引导外贸企业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做好产需精准有效对接。抓住我国部分重点产品进口替代的机遇,利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替代应急响应机制,支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出口企业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配套服务能力。
六、提升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水平
深化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和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国内销售。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水平,将加工贸易内销申报纳税办理时限由月报放宽至季报。落实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暂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政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七、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
支持外贸企业发挥质量、研发等优势,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营销及产品智能化等方面对接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领消费升级,吸引海外消费回流;充分利用省内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八、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
支持外贸企业与品牌商协商出口转内销涉及的知识产权授权,畅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外贸企业对接渠道,指导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出口产品转内销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沟通对接,为外贸企业国内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提供便捷服务。支持外贸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战略运用能力。
九、完善金融服务支持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出口转内销企业加大金融支持,按出口转内销业务规模和需求核定授信额度,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支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增量扩面,支持更多出口转内销企业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创新抵质押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适当提高抵押率,努力拓宽抵质押范围,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仓单、订单等质押融资,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收益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
十、加强保险保障力度
支持保险公司通过贸易信用险、产品责任保险和产品质量保险等方式,加大对出口转内销企业的保险保障力度。支持外贸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鼓励保险公司在出口产品转内销过程中推广专利执行险、侵犯专利权责任险等知识产权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按照各类外贸企业需求,创新开发投保简便、保障全面、理赔快速的适销产品,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十一、强化财税支持
落实好中央及省级减税降费政策,用好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江苏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优化使用方向,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鼓励各地建立外贸企业转内销帮扶纾困机制,对外贸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内销展会、进商超专柜(区)、参与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给予支持。简化企业办税程序,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便利化办税缴费服务。
十二、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企业拓外转内,增强发展韧性,加快培育一批内外兼营、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跨国企业。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打通国内国际物流通道,为企业统筹用好两个市场提供载体平台支撑。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文化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