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不知不觉,今年已到8月中旬,所剩时间不足5个月。
奋力夺取“双胜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给出年终“考题”。考卷已出,如何作答?全省各设区市陆续拿出具体部署,作为江苏经济重要支撑的各县市区也纷纷使出非常之功。
人民日报最近发布的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十强江苏独占六席,昆山、江阴、张家港包揽前三,常熟、宜兴、太仓分居第五、第七、第十。骄阳似火,再次点燃奋斗的激情。江苏“县域班”尖子生们如何备战冲刺“期末考”?
逆势上扬
上半年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自去年成为全国首个GDP超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00亿元的县级市,今年以来昆山的成绩单继续名列县域榜首。上半年,昆山完成GDP1918.2亿元,同比增长1.5%,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高出江苏0.6个百分点。细看昆山成绩单,这些“功课”格外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7亿元,增长4%;规上工业产值3918.8亿元,增长3.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增长2%;完成注册外资2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分别增长183.7%和119.5%;完成工业投资107.8亿元,增长14.2%。不仅如此,昆山还收获江苏2019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这一含金量很高的荣誉。
有“中国制造第一县”美誉的江阴,去年GDP同样突破4000亿元,实力紧追昆山。上半年,江阴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增速均高于无锡平均,列统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无锡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幅位列无锡前列。
位列百强榜第三的张家港,上半年GDP增长0.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1亿元,增长25.6%,并呈现逐月攀高态势。实际利用外资6.49亿美元,增长111%,创近年同期新高。获评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常熟上半年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实现GDP1085亿元,增长0.7%,其中二季度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4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309.5亿元,增长17.5%;工业投资139.9亿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8.95亿美元,增长104.8%。
上半年,宜兴部分指标由负转正,GDP增长1%,其中二季度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8%、17.2%。工业投资增幅“扭负为正”,其他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
上半年,太仓完成GDP633.89亿元,增长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42亿元,增长2.1%,税收收入75.21亿元,税收占比86%;规上工业总产值1109.3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工业投资增长25.9%。获评江苏2019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稳中求进
全力拼抢下半场
8月2日,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市委全会上抛出年度目标:GDP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以上,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保持800亿美元以上,新增工业投资300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
目标如何实现?做好“四个力”。全力保障经济稳健运行,深入实施“四扩”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列规增收专项行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投资撬动效应;大力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浓度,打造“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构建创新共同体,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放大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
全面、强攻、扎实、大力,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连用四个“硬词”,喊响全力稳固经济发展基本盘的决心。全面加强运行监测,对照省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以滞后于序时进度、落后于大市平均的相关指标为重点,推动各项指标稳中向好、位次前移;强攻重大项目,完善与江阴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目标客户库、项目数据库、合作载体库,深入探索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模式;扎实做好“三外”工作,外贸上,稳存量、育增量,确保进出口总额占无锡份额不减。
定力不改、目标不降、干劲不减,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提出下半年目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工业投资300亿元,确保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超10亿美元;力争两年新增上市企业超10家、产业资本中心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推进智能工业“双百工程”,智能制造投资超100亿元、增长30%;力争新增高企240家以上,增幅争苏州第一。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当前,正值常熟摆脱路径依赖、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拐点’,也是我们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历史‘起点’。”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要求全市上下在育新机开新局中争当发展“领跑者”。聚焦“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替代链、柔性链”六个链,常熟将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发力产业转新变强。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宜兴12英寸大硅片生产线有望于本月下旬投入试生产。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宜兴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宜兴市委书记沈建表示,宜兴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打好产业强市纵深仗。
对于筑牢经济底盘,太仓市委书记沈觅强调精准施策、突出增量带动。紧抓运行调度,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协调保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分析监测、统筹调度与跟踪督查,上下联动、协同奋进,确保经济持续向好;提速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工业投资180亿元目标;聚力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超亿美元项目10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10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