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陈衍晖)今年5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出台《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增效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出台后,我省农村金融普惠服务点提质增效工作扎实推进、行稳致远。
盐城:打造“四区合一”模式
盐城县域法人农商行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拓展建设思路,深化惠民服务,结合内在业务转型需求,将城郊及边远农村地区低产网点转型升级为金融服务区、电商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和政务服务区“四区合一”智能服务点。新一代智能服务点,以网点和社区银行为基础,以提升客户智能服务体验为导向,提供全方位自助金融服务与基础民生服务。
金融服务区配备智能POS、STM(ATM)、社保卡制卡机等智能机具,满足周边村民金融服务基本需求;电商服务区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引入地方特色农产品,助推特色产品销售;便民服务区配备智能体检仪、雨伞等便民工具,提供儿童乐园和图书阅读角,不定期组织金融知识宣传和讲座;政务服务区为当地村民提供益农信息、社保服务、警务服务、社区服务等多元化服务。
宿迁:探索“党政银”共建
江苏民丰农商行在当地人民银行指导下,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党群服务”建设模式,依托基层党组织,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与党群服务相结合,推进服务点“一站式、多功能”发展。
今年以来,该行3个党政银合作共建的新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宿城区屠园乡古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点已协助开展金融知识宣传3次、配合收集930户人员信息、有效对接客户需求105条,对接信贷服务45笔、发放贷款495万元,该站点现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帮助群众致富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样板,受到周边居民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金融服务+党群服务”建站模式是将基层党建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一次探索,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堡垒作用。
南通:服务点助力“整村授信”
《实施意见》下发后,人民银行如东支行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主动与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对接,加强对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的指导。召开服务点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确定“分层次、网格化”的服务点共建共管模式。
如东农商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点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邀请服务点负责人参与对农户的授信工作,事前通过服务点开展整村授信业务宣传,事中通过服务点收集农户家庭信息,事后通过服务点对村民开展业务辅导,强化了服务点与周边群众的密切联系,拓展了服务点的综合功能。
今年以来,在各乡(镇)政府的支持下,如东农商行发动辖内43家支行和30多个服务点,通过“大走访、大建档、大授信”,选取15个乡镇开展“整村授信”试点工作。在“整村授信”试点村范围内的授信村民,从申请贷款到获得信贷资金,全程均可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操作,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授信额度信贷资金,极大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热情,有效落实了“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截至目前,全县试点村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57224户,覆盖面100%,有效预授信农户约4.5万户,授信金额近30亿元。
徐州:实现社保缴纳无缝对接
2020年初,按照国家社保费征管职责划转的规定,徐州市城乡居民社保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原通过服务点缴纳社保的通道关闭,税务部门征收农村社保的金税系统尚未与服务点POS系统对接到位,造成农村参保人无法直接通过服务点缴费,需前往农商行乡镇网点办理,给广大农户社保缴纳带来不便。
徐州中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组织召开市、县两级人行、税务部门和当地农商行参加的业务座谈会,向税务部门详细介绍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大意义。省税务局等部门到新沂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现场了解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情况,高度认可通过服务点办理社保缴费业务。
在人民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辖内法人农商行及时优化相关业务系统并完成与金税系统对接,快速实现基于POS机具的社保缴费、查询服务。截至5月底,全市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代收各类社保费4.89万笔,金额1458.3万元,有效满足了服务点周边农民缴纳保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