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摊经济带来烟火气,更有城市温情
南京新增1410个临时摊位助力复商复市
2020-06-03 20:24: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孙海燕  
1
听新闻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见习记者 孙海燕早晨上班,在公交站台的早餐摊点买个热腾腾的煎饼,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加班至深夜,下了地铁,在马路对面的大排档点上一份蛋炒饭,安抚自己的肠胃和灵魂。记者注意到,“地摊经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正悄然复苏,在政府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柔性政策助力下,那些似曾相识的带着烟火气的日子正慢慢向我们走来。

亮点:南京新增1410个临时摊位

6月1日,记者来到新街口金鹰商场,只见商场的门口两侧设置了10多个临时摊位,经营着奶茶、创意手工,还有儿童小玩具等,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消费。南京小伙刘铭表示,平时很喜欢这些小玩意儿,每每逛街时看到,都会随手买上几个,既方便也实惠。

据了解,5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发布了《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具备外摆条件,并且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都可以向城管部门申请临时外摆,划定区域,设置明显标志,注明占用区域、经营项目、经营时间、摊点编号等。

据市城管局相关人员介绍,5月1日以来,高峰时全市有134处临时外摆区域、1410个临时摊位。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管理处副处长彭卫兵表示,“我们是有序、有限开放,保民生保就业,这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地摊摆设不能扰民,要有安全措施,要保障消防安全,当然也不能影响交通。”

市场:“地摊经济”带火二级市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夏日的夜晚又聚集起人气,不少商家逐步延长了经营时间,恢复提供丰富的夜间消费产品。

6月1日下午,在南京浦口区郁金香路经营烧烤的张老板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才恢复营业,店内只能放4张桌子,每天的收入在600元左右;现在每晚9点半以后,可以在店外多放几张桌子,营业至凌晨3点,生意越来越火了,最高峰一天的收入在25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随着“地摊经济”放开,股票市场也作出反应。本周以来,小商品城、友阿股份、百大集团、海宁皮城、茂业商业等相关个股大幅上涨。

除了政策松绑,电商巨头也为“地摊经济”复苏注入了加速剂。国内最大的新批发平台阿里1688正式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为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大力发展“地摊经济”,既增加了就业岗位,稳定了经济发展基础,又提升了城市温度,增强了区域发展活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发展自信,彰显政府全方位稳定经济、提振消费、扩大就业的信心与决心。

挑战:城市管理水平仍待提升

在外摆摊点规定上给商户适度“松绑”,减少不必要的刚性要求,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激发城市活力,但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南京浦口区,记者看到,由于前期统一设置的早餐车使用时间过长,很多早餐车已破旧不堪、卫生状况堪忧,部分摊主不仅不能维护点位周边的环境卫生,还随意将餐车摆在人流量更大的位置经营,影响了市民出行。

浦口城管江浦中队走访调研了解民众需求后,对辖区便民早餐点进行了提档升级,目前130余辆早餐车焕然一新,统一标识、统一式样、统一定点划线、统一垃圾容器、统一张贴二维码,并要求所有早餐点亮证(临时占道早餐经营许可证及健康证)经营。同时,对摊点经营户建立考核管理档案,从经营设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定点定时、证照齐全、服务态度、遵章守纪七个方面落实考核,一年周期内扣满12分的,给予停业整顿或取消经营资格。

业内人士认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会带来深远影响,表明城市治理理念正变得更加人性化。当然,城市管理的灵活机动和精细化水平也将面临更大考验,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小摊小贩治理好,这将是展示一个城市文明形象最直接的窗口,也是给城市形象加分的重要指标。

标签:地摊经济;城管;城市管理水平
责编:滕方